索引号: | 002958773/2023-201332 | 主题分类: | 司法 |
成文日期: | 2023-03-22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区司法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镇海区司法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要点
镇海区司法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决策部署,统筹发力,积极作为,形成全面依法治区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新态势。2022年,区依法治区办被评为全省依法治理创建活动成绩突出集体,区司法局获评2016-2020年全省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银辉”人民调解品牌被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授予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九龙湖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九龙湖司法所获评省级“枫桥式”司法所,“永和”调解工作室获评省级金牌调解工作室。
一、三级联动,法治建设同频一体推进
一是高标准推进法治镇海建设。健全法治工作机制,修订完善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名单,统筹召开十五届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审议通过《2022年法治镇海建设重点工作》,法治镇海建设年度重点任务层层压实;组织实施“法助共富、法护平安”专项行动,督促法治镇海建设六大抓手牵头单位形成各实施方案;做好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培育,完成“一规划两纲要”配套实施文件;举办全区领导干部习近平法治思想培训班,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对全区60家单位开展法治督察,全面推动全区法治工作。
二是高质量建设法治乡镇(街道)。印发《中共宁波市镇海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推进乡镇(街道)法治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九龙湖镇、骆驼街道乡镇(街道)法治化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大力推进乡镇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2022年,各镇(街道)审查规范性文件、行政合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等共计2174件;举办镇(街道)执法人员考试专场3次,镇(街道)持证人员数量由去年底的37人增长至目前的333人,此外为区综合执法局下沉至6个镇(街道)工作的91名执法人员快速办理双执法主体执法证,有效充实镇(街道)的执法力量。九龙湖司法所获评省级“枫桥式”司法所,全区市级以上所建设率达到60%。
三是高水平打造法治乡村。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村1家、省级5家、市级7家,省级以上民主法治村覆盖率达到34%,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达标覆盖率87%,在全市率先完成两年倍增计划;加强“法治明白人”培育,全区每个行政村(社区)均配有5名以上法律明白人;做好村级事务合法性审查前置机制,探索建立法律顾问参与合法性审查制度,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合法性审查完成率达70%以上。
二、积极作为,法治政府建设有效提升
一是规范政府行政。以提高政府依法决策能力为目标,常态化开展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落实政府常务会议议题法制审核全覆盖,2022年以来审查行政合同20件、重大行政执法决定14件、监管事项569项、执法事项504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项目补偿方案论证及风险评估9件、公共政策文件健康影响评审7件;编制年度《镇海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纳入区政府层面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8个,部门层面6个,镇(街道)层面7个;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管理,全年审查以区政府(办)名义制发的行政规范性文件22件,对部门及镇(街道)制发的8件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推进不合法文件的修订和废止,对2004年以来出台的10个涉及农村宅基地政策的文件进行了全面梳理,经多次论证修改审查,新的宅基地政策已于10月份出台;开展对《宁波市依法规范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补偿安置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等25件立法项目进行意见征集。
二是严格行政执法。在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水平上下功夫、想办法。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督促区内26家行政执法部门和6个镇街道完成各部门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组织浙江省统一行政处罚办案系统统一培训,不断提升处罚办案系统应用率,2022年以来,我区通过省统一行政处罚平台共录入相关处罚案件1924件,整体应用率为100%;主动服务全区拆迁拆违等重点工作,多次参加征收拆迁联席会议例会、参与区府办依申请公开答复、信访听证事项终结备案审查会等,为各部门提出法律意见,积极化解相关矛盾纠纷;浙江同璟律师事务所专队服务市重点工程甬江理工大学筹建地拆迁工作,浙江雄镇律师事务所为澥浦镇炼化一体化重点工程提供法律帮助等。
三是加强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全年行政复议发案量112件,全区行政诉讼案件55件,行政复议与诉讼“案件比”超过2.0,列全市第一,复议调撤率54.76%,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行政复议作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有效发挥。2023年截至目前,新收行政复议案件11件,区政府行政应诉9件。深化行政复议申请基层服务点工作,加强行政复议案件实质性化解,每个司法所设立1个服务点,设立至今共接待复议咨询86人次,初审申请材料9件,参与案件办理9件,协助行政争议协调化解7件;完善行政争议化解机制建设,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对2021年以来行政复议败议案件和行政诉讼败诉案件进行全面梳理,向相关单位制发执法监督建议书5件,要求其依法予以调查处置,并将调查处置结果形成书面报告。
三、法治惠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持续优化
一是持续提升律师万人比。深化行业人才培育,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镇海区律师行业和专业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针对高层次人才和在高端创新领域律所提出重点扶持举措,2022年至今引进3家律师事务所,目前我区共有律师事务所10家、专兼职律师116人,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5%和23%;律师事务所创收较去年同期增长35%。专职律师人数突破百人,律师万人比从2.8提升至3.4,完成2022年度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目标指标。
二是不断创新普法形式。落实普法责任制,每年年初印发年度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实施要点,明确重点普法项目,实施挂图作战;开展“法助共富 法护平安”、“民法典宣传月”、“普法为家护航,维权与爱同行”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70余次,共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0万余份,受教育人数达13万余人次;依托九龙湖红色旅游资源,打造九龙湖法治文化馆、九龙湖宪法公园、法治游步道、法治农家院等法治文化旅游精品路线。九龙湖村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炼化小学被评为首批省级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涉外普法工作室被纳入市普法创新推进项目。
三是优化法律服务机制。全省率先推出法律援助前置告知制度,升级“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制定《法律援助业务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业务管理,提升法律援助群众知晓率。2022年区法律援助中心共接待来电来访咨询12218人次,受理法援案件共358件,挽回经济损失达1004.8万元,开展法律帮助634件;组织律师团队定期到7个商会提供法律服务,常态化开展企业法治体检530余家,帮助提供法律帮助1047次,全面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四、压实责任,维稳安保平稳有序
一是安保任务周密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法治护航、法助共富”“除险保安、护航二十大”等文件精神,把维稳安保作为重大政治来抓,成立了工作组,明确了职责分工,做到“六个全力以赴”: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确保重点人群、重点监管场所安全、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全社会安全和系统自身安全,维稳安保总体平稳有序。
二是重点人员依法稳控。深入开展社区矫正队伍纪律作风、执法规范化提升年、“三整三查”专项活动,目前在册社区矫正对象267人,无脱漏管、无严重再犯罪情况发生;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引进社会组织开展矫正对象线上教育和各主题修心教育活动;落实刑满释放安置帮教人员“四色”分类管理,全区共有刑释解矫列管对象488人,其中红码11人,橙码33人,黄码7人,绿码437人;完成远程视频帮教中心8个点位建设,2022年以来,开展远程视频会见69次,协助公安、公证、检察院、法院开展远程视频提审、开庭32次。
三是矛盾化解提质提效。大力推进矛盾纠纷化解,编印《2019-2022镇海区人民调解优秀案例选编》,举办全区骨干人民调解员业务提升专题培训班;成立区级流动调解专家团队、镇海区启航商事调解中心,推行“一品一律师”模式,成立镇(街)级“品牌+律师”人民调解团队,深入推进镇海区“银辉”调解志愿服务团建设,积极打造“诚悦”“喜悦”“心悦”系列综合性调解品牌,推进政府购买人民调解服务。2022年全区共受理矛盾纠纷12466件,调处成功率99.8%,涉及金额28833.37万元。
四是改革创新有序推进。推进部级“智慧矫正中心”创建,积极谋划打造“智慧矫正”执法音视频管理系统,新的社区矫正中心于2022年8月投入使用,并通过省厅检查验收;推进“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应用试点项目工作,配合做好“乡镇街道合法性数智审查应用”第二阶段试点工作。以九龙湖镇为试点,承接并推进市乡镇(街道)法治建设数字化综合评价系统应用项目建设,为市局及各乡镇街道构建一屏总览、逐级下钻的精细化法治建设驾驶舱。
五、党建引领,队伍素养不断提升
一是进一步健全党建工作机制。制定印发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制定机关党支部学习小组工作方案等文件,召开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始终把铸魂补钙作为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深化拓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把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贯穿到依法治区和司法行政工作全过程。加强群团和老干部工作,我局退休党支部被推荐为省级“三强五好”支部。
二是深入开展五问五破机关作风建设。抓实主题宣讲、思想讨论、问题检视。共查摆250个问题,对照问题清单和重点工作形成挂图式推进清单;聚焦“基层治理”“品牌打造”“队伍建设”,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作风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区司法局10人参加市司法局岗位练兵活动,2人分别获立法线、普法线第一。
三是持续深化干部培养。推行干部多岗位锻炼制度,对10名干部进行岗位、职务、职级调整,选派6名干部到省市区各部门锻炼,1名干部通过比选考入正科级岗位;1名通过市府办选调考试,并先后派出党员干部多次参与防疫、防台等支援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担当;鼓励干部参加法考,今年参加法考客观题10人,通过2人,全局目前已通过法考10人,占比27.8%。
四是抓实抓细法律服务队伍管理。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浙江合创(宁波市石化开发区)律师事务所、浙江同璟律师事务所单独成立党支部;浙杭(宁波)律师事务所党支部获评五星级党支部、2022年度区两新组织“双强”示范点;2022年共有3名律师被接收为预备党员;为律师行业争取1个人大代表和3个政协委员名额,极大提升镇海律师业参政议政能力。
镇海区司法局2023年工作要点
2023年,我区司法行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紧扣省委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市委“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要求和区委“招商惠商安商”攻坚行动等重大部署,不断强化数字化、法治化改革动力,全力一体推进法治镇海、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
一、紧抓统筹协调,进一步提升法治镇海建设水平
一是持续发挥统筹法治建设职能。以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为主线,全面推进法治镇海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发挥区委依法治区办牵头统筹作用;完善基层法治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对全区法治建设的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对10个一级指标、40个二级指标和149条具体评分细则认真梳理,逐一分解到区级42家责任单位。落实重大行政决策色域化管理、合法性审查标准化建设、执法监督评议纠错、行政执法责任制等“硬核”举措;深入开展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宁波市法治乡镇(街道)示范创建。
二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积极参与落实“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规范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办理,完善“双下降”定期通报制度、涉案线索移送机制,召开府院、府检联席会议;组织行政机关负责人旁听庭审,深入推进行政复议申请基层服务点建设,持续巩固“双下降”专项行动成果。
三是建立法治督察协作机制。将法治督察纳入区委巡察范围,建立健全法治督察与纪检监督协作配合机制,组建一支由从事法律监督、执法、司法职业人员和律师等组成的30余人的法治巡察员队伍。对照我区法治建设考评及市对区法治督察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完善法治督察清单,对全区68家依法治区年度考评单位开展针对性常态化督察,推动各扣分项的整改落实,补齐工作短板。
二、强化数字赋能,进一步打造地方特色法治品牌
一是深入推进“一县一品”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宁波市执法案件管理系统”应用项目中执法音视频管理、执法案件管理、调查评估案件管理三大模块的开发建设,目前,执法音视频系统已上线应用,案件管理系统已完成执法类案件的信息、元素、表格等梳理工作,待纳入系统后可上线试运行。2023年重点建设调查评估类案件管理建设。后续视运行情况,“宁波市执法案件管理系统”将列入全市范围应用,并争取推荐全省赋能使用。
二是积极做好场景应用试点。推进“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应用试点项目工作,配合省厅、市局做好“乡镇街道合法性数智审查应用”第二阶段试点工作,在7个镇(街道)深入推进数字法治建设,全面推广乡镇街道合法性数智审查应用。以九龙湖镇为试点,承接并推进市乡镇(街道)法治建设数字化综合评价应用,以基层法治评价为核心业务场景,构建“法治建设驾驶舱”、“法治环境指数子系统”和“满意度评价子系统”三个模块,为宁波市各乡镇(街道)打造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的法治建设体系。
三是全面推广线上公共法律服务模式。积极配合市司法局做好“公证E通”推广工作,在每个镇街道办事大厅显眼处放置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设备,加强对司法所帮办人员进行培训;不断优化“e+法援”、12348法律咨询热线等掌上办、网上办、视频咨询等“自助服务+人工代办”的服务模式,方便群众线上申请办理各类公共法律服务事项,全面提升群众的知晓率、受众面和满意度。
三、紧持司法为民,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工作基础
一是聚焦“中心工作”。认真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或引发社会风险的事项坚持合法性审查在前,严格遵守法定权限,依法履行法定程序,保证决策内容和行为方式有法可依;建立法援专家律师库并推行疑案研讨制度,对于本辖区内疑难案件、有较大争议、有重大影响的案件,组织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经验丰富的社会律师、法律工作者进行研究讨论。
二是聚焦“基层治理”。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做好紧扣党委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征地拆迁、平安维稳、经济发展等重点中心工作,出台60项重点普法任务,落实公益普法、以案释法等制度。推进“法助共富、法护平安”专项行动,做实做强“镇里普法”“我们说法”等新媒体普法项目。实质性运行公民法治素养监测点,强化法治乡村建设部门联动,实质性运行公民法治素养监测点,打造炼化小学“法润童心”品牌效应。成立市律师协会镇海分会,落实公职律师跨部门使用机制;充分落实好律师行业财政补助政策,进一步激发政策对行业发展的红利,注重引进高端人才和在高端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律师事务所,不断提升我区律师万人比。
三是聚焦“品牌打造”。持续做好部级智慧矫正中心的考核验收,打造镇海特色化、品牌化矫正帮扶教育品牌;深化司法所规范化建设,2023年计划争创市级“文明规范公正”司法所2家,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家、市级6家,全区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达90%以上,持续擦亮九龙湖数字法治文化馆金名片,明年努力打造市级法治教育基地、省级法治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建成蛟川街道宪法公园、澥浦镇学宪小区等特色法治文化阵地。继续打造“银辉”、“和”系列优质调解品牌集群,争创省、市人民调解品牌工作室3家,提升本区人民调解品牌社会影响力。
四、加强党建工作,进一步塑造高素质专业化队伍
一是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贯走深走实。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动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制定体现上级要求、契合我区司法行政实际的目标思路举措,全面实施法治镇海、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建设和“八五”普法“两规划两方案”,坚持法治镇海、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二是加快干部梯队建设力度。健全司法行政干部梯队动态储备机制,注重中层干部年轻化,做大年轻干部蓄水池。目前,有90后正科3名,85后正科4名,2023年将结合中层轮岗机制持续加大横纵向交流力度,提高干部多岗位适应能力,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执行力。
三是深化队伍素能提升。以纳入年度考核等形式,鼓励司法行政干部持“双证”(法律职业资格证、执法证)上岗,将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作为年度评先评优的加分项,不断提高司法行政系统整体持证率;结合岗位练兵、中层干部述职轮岗等形式,营造实干促学氛围,克服干部“本领恐慌”。
四是选优配强辅岗人员。区人民调解协会争创4A级社会组织,完善协会会长办公会议、专职工作人员、专职人民调解员招聘、任用、奖惩、考核、管理等协会内部运行制度,全面提升人民调解协会规范化程度;建立完善矫正社工职业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加速社区矫正专职社工培养,实现社工持证率达100%,逐步形成一支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又相对稳定的矫正社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