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32098912/2023-201370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成文日期: | 2023-03-16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蛟川街道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蛟川街道(开发区)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蛟川街道2022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把“三个年”行动作为落实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和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科创强区、品质之城建设的有力抓手,坚持以进促好、提能增效、防控风险,全力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党建环境,各项事业稳步推进,荣获浙江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荣誉。
一是经济总量规模优势巩固。坚持“双线”并行服务企业,助企纾困扎实有效。线上申报补贴50余项,线下走访企业100余次,解决问题70多项。工业经济总量始终保持高位增长,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24.76亿元,同比增长11.49%,占各镇街道总量的50.5%。产业质效稳步提升,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02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全区第二。商贸服务业以“新增”补“降幅”,下半年新增入统入库43家,实现商品销售额368.5亿元,同比增长3.36%;社会消费品零售6.7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83.26%,三项指标全部保持稳定增长。
二是项目投资高位推进。全力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出让工业地块9宗145亩,土地出让计划执行率为全区第一,占全区工业用地出让总数的50%。对500万以上的重点项目落实全生命周期代办机制,50个投资项目实现项目进度、质量、风险精准管控,13个亿元以上项目全部按时开工。昌亚科技、赛诺普光电等8个新建项目和9个产业技改项目投资额超过年初目标140%以上,4个新建项目实现拿地一个月即开工,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4.8亿元,同比增长25.2%。
三是转型提质取得突破。通过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改造工程,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优企培育方面,今年已成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7家,国家级重点小巨人1家(灏钻;全区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昌亚、晶钻科技;全区6家);晶钻科技等7家企业入选年度区上市重点培育企业名录库。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清理低效、淘汰落后产能30家、整治散乱污39家,产出平均提高8.3万元/亩(亩均税收)。人才引进方面,全年自主申报省级以上引才工程21个,入围答辩6个,落地1个;申报市“甬江人才工程”46个,入选3个,已落地1个;推荐申报雄镇英才高端项目35个,最终入选2个,其中创新项目已落地到岗,创业项目已完成注册。新增1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入选1名宁波市大学生就业之星。
四是全域整治初见成效。发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治理牵引作用,完成示范片区全部20个项目的整治任务,拆除违建1.2万方,力促区域空间优化、土地盘活、生态修复、效益提升,为辖区百姓带来了整治建设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街道获评省美丽城镇样板,迎周村获评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年度征迁面积79.2万平方米,征迁体量全区第一。“五水共治”“垃圾分类”“市容管理”“美丽城镇创建”等专项行动不断改善辖区人居环境,小区雨污分流整治工程全面启动,五条河道清淤整治共计5.8公里,晶钻产业园项目、青枫雅苑口袋公园、蛟川中心公园等项目顺利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迈进。
五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主动解决“一老一小”关键问题,推动机构养老与社区嵌入式养老深度融合,推进教育资源优质普惠发展。蛟川乐龄长者之家于9月底投入使用,撤并小微幼儿园4所,整合提升普惠型幼托机构2家。不断筑牢疫情防线,以网格敲门、流动接种等方式着力推进疫苗接种,实现点对点动员覆盖3次以上;起草制定疫情专项考核办法2项,“1520核酸采样服务圈”快速建立。民生专项工作稳步推进。大红鹰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银凤“居民会客厅”(因功能设置原因,经党工委研究,将青枫“居民会客厅”改为银凤“居民会客厅”)、健康公园(青枫雅苑口袋公园)等5项民生实事工程全部完成。迎周村蓝领公寓项目二期项目按期结顶,青枫雅苑二期安置房抽签仪式顺利结束,开发区ABCD地块居民住宅项目有序推进,研究型大学区块及北区三村土地征收与集资处置顺利推进,银凤晓月、虹桥小区停车收费管理办法落地实施,物业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取得村改居进程中的突破性成果。
六是治理效能有力提升。以“基层治理提质年”为抓手,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社会面上基本实现安宁稳定、长治久安。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迅速下沉“1+8”执法部门人员22名,新增执法持证人员74名,形成网格+村社+执法+信访四级闭环的组织工作体系,在全域国土空间整治行动中发挥治理实效。细化557个微网格,形成“街道—村社—网格—微网格—户”的五级治理体系,提升网格治理颗粒度与精准度。网格队伍提质增能,选树网格先进典型45名,网格员一线实战能力显著提升,在防汛抗台中2次安全转移居民超5000人次,网格巡查35万次以上,有效处理率达100%。构建多元矛盾化解体系,加强街道与村社基层调解队伍建设,擦亮蛟花、乡音特色调解名片,共受理各类投诉(咨询)3866件,化解率达99.8%。主动稳控重点人员,上半年即化解全部区交办积案9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履责,全年未发生重大涉稳案事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有力维护了重大活动期间辖区社会面平安稳定,确保重要项目环评公示期间平稳有序。
2023年,街道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推进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为主线,将项目统筹嵌入经济发展与城市有机更新中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布局更趋合理,为构建基层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贡献蛟川力量。
第一、以招商惠商为手段,全力引项目、融要素,促工业经济全年红
一是坚持新发展理念。主动谋划和推动改革发展,进一步细化临俞片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蛟川轴承、液压、石化装备三大支柱产业图谱。推动工业社区、工业网格组建,缩小网格颗粒度,增加企业服务精准度。深入开展低效工业用地出清,扎实推进棉丰产业园前期工作,进一步打造液化品交易、检测等专业园区,推动产业能级转型提质。
二是坚持凝心聚力稳经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规上工业总产值持续体现总量支撑,预计突破450亿大关。通过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攻坚行动,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紧盯R&D、社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等关键指标,做优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重点发展液化品等大宗商品贸易,推动液化品交易市场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三是坚持全力以赴抓项目。紧扣“抓前期、促投资”原则,提前筹划潜在用地出让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年度14宗548亩土地出让,扎实保障项目用地建设需求。对500万以上的重点项目,持续落实全生命周期代办服务。今年预计产业项目16个(亿元以上11个),预计固定投资总量超36亿元。
四是坚持以科技人才为第一生产力,依托“246”产业集群、甬江科创区建设,做实做好产业链、创新链的“双招双引”工作,加强园区、平台(中石化研究院、哈工大)对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人才引育的带动作用,争取实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引进国家级、省级人才2人以上,研发投入较去年实现6%增长。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紧盯银球、昌亚、晶钻等7家企业上市进度,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第二、以全域整治为契机,全力优环境、强功能,促城市品质全提升
一是以全域整治打通发展脉络。注重科学规划引领,践行全域整治理念,持续推进蛟川示范片内20个项目的工程建设,全面铺开辖区范围内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深化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持续推动银凤未来社区、开发区主入口东侧地块、7号线俞范站点TOD建设方案研究,实现局部地块规划优化调整。
二是以重点项目激活城市动能。加快打造“北工-南居-中田园”整体布局,全年预计新建项目30个、续建项目51个,涵盖拆迁、工业、商贸服务业、基建等各大类,为城市能级提升、功能完善提供强劲动力。以“拆建结合”助力城市焕新颜,年度合计清零面积将达31万方,启动面积达37万方;主动落实迁建住房保障,完成蛟川北区ABCD地块安置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全力保障大学地块安置工作;完善基建配套,确保雨污分流整治、电力配套、中大河水环境改造提升等工程按时完工。强化区域交通枢纽功能,加紧金江路、金丰路、临俞规划二路等重点道路前期方案规划及工程实施。
三是以发展理念促人居环境提质。持续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研判辖区未开发土地,优化整治方案。加强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完成蛟川街道都市农业公园等城市绿地建设。持续深化“垃圾革命”,完善卫生长效机制建设,引入智慧环卫管理系统,巩固提升城乡垃圾分类成果。发挥文化育民功能,持续深化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活动,对16处文保登录点实施异地迁建保护,在迎周村旁边形成文保园区。
第三、以共同富裕为主线,全力优体系、保民生,促基层治理新气象
一是落实民生保障。持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乐养蛟川”品牌打造为契机完善养老服务清单建设,扎实谋划云龙福利院改扩建工程,同步推进村社居家养老嵌入式、综合性服务站建设,试点实行智慧适老化改造,针对弱势残障群体创建残疾人工疗站,不断完善幸福颐养体系。加快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普惠化供给,形成幼托及学前教育五年发展规划,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及提升,打造终身教育体系。优化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加速建成青枫、炼化卫生服务站,规划迁建镇海二院,满足群众家门口看病的需求。
二是赋能社会治理。持续以“平安建设”为核心,努力探索基层治理新道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大综合一体化”工作。统筹开展安全风险隐患集中治理,对企业安全生产、网络电信诈骗等开展专项行动。提级社区治理体系,加快“1+1+4”一体化社区“智治”系统应用落地。主动壮大群防群治网格力量,扩充荧光侠、银铃调解队等公益队伍,深化乡音矛调、街道窗口的基层矛调体系建设,形成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强化疫情科普宣传,扩大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覆盖率,加固基层卫生体系救治防线。
三是推进强村富民。聚焦乡村振兴,努力开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新局面。持续做优水环境,推进五水共治及威海河排海等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提升三资运营管理实效,调研确定拆迁村、社区经济合作社发展方向,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统筹推进迎周村新农村建设,做好南洪片区耕地保护、水稻种植工作,协同拆迁进展完成南片四村、社区的土地征收及集体资产处置工作。实现农村多元化、多业态发展,如期完成蓝领公寓竣工验收,推进都市农业公园项目落地。
第四、以慎思笃行为准则,全力补短板,强作风,促蛟川铁军新作为
一是以制度引领赋能基层治理。以制度建设破题民生答卷,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完善村社考核制度,“一社一法”特色工作法。深化红色物业联盟机制,推动组织建设规范提升,分领域对标考核,执行“一季一督查”管理机制。二是以廉风引领赋能中心工作。严格督促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完善层层抓落实的格局。围绕上级纪委监委部署的重点监督任务和街道中心工作实行紧密的跟进式监督。紧盯工程招投标、项目建设等腐败易发高发领域,探索开展小切口式的专项监督。着力深化村级监督,强化示范点建设和落后整改,努力提升村级监督的质量和水平。三是以思想引领赋能内生活力。严抓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辖区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加强园区统战工作,探索党建引领新乡贤工作模式。扩大外宣效应,通过甄选90甚至95后宣讲人才,倚靠蛟川村社区历史文化底蕴,紧紧围绕二十大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通过新媒体平台讲好蛟川地名故事。主动挖掘培育精品文化,建强迎周文保点、南岚湾综合服务中心等文化载体,打造蛟川文化地标,通过视频、照片等留住蛟川“旧时”影像。计划推出“留住乡愁”影像展、“蛟川24小时”视频展、“一村一社”精品文化展,从中创作蛟川特有的精品文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