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958749/2023-201330 主题分类: 其他
成文日期: 2023-02-15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镇海区卫生健康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22年度区卫生健康局工作总结

2023-02-15 15:28 来源:镇海区卫生健康局
字号:
分享:

2022年,区卫健局在镇海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对标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科创强区品质之城各项要求,统筹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医疗能力建设、民生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党建引领,促进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1.深入实施政治引领强根铸魂工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局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研讨12次,开展“周二夜学”活动50余次。全面加强新时代理论宣讲矩阵,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我在窗口创未来宣讲、百医话共富·百名党员讲党课、青年领学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累计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局党委和医疗集团党委分级与下属单位班子签订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责任书,各级党组织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日常工作目标管理,把党的领导融入卫生健康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走深走实,守住守好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及时化解问题舆情和突发事件,全年处理各类咨询投诉举报等电话15000余个,处理信访件1400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99%。

2.深入实施基层组织强基固本工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各级党组织从严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十大基本规则,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严肃召开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坚持党管人才,做到“基础人才储备”和“高层次人才招培”两手抓,全年招录卫技人员3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硕士研究生30名,柔性引进博士及高级职称专家11人;入选市领军拔尖三层次人才1人、市卫健青年技术骨干人才2人、区“雄镇英才”紧缺人才13人。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全年共发展党员17人,其中高知7人,占比41.2%;加速年轻干部成长成才,首创“个性化定制成长贺卡”工作法,入选区直机关十优思政优秀实践案例。深化医共体党建“五共联动”机制,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更加成熟定型,推行药品准入、设备采购等事项事先征求党支部意见制度,进一步彰显党建纵向“管、引、带”作用。深化公立医院党组织与民营医院结对共建,完成镇海第二医院党组织关系整建制调整。

3.深入实施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工程。深化“党建+”工作模式,组织开展年度“五查五看五思”基层党组织互查互促、共学共进行动,共收集问题68个,形成“问题清单蓄水池”,全部精准处置、及时整改。纵深推进清廉医院建设,实施采购领域全流程闭环监管,全年开展医药代表、供应商备案200余家,“阳光接待”300余人次。全方位推进“三合理”工作,开展处方点评、重点监控药品耗材使用分析50余次。健全廉政查房制度,定期对高风险科室进行“清廉体检”,出具苗头性问题廉政建议书30余份。开展“无红包”医院创建提质行动,全年共返还红包25.2万元。拓展清廉文化内涵,将传统中医药文化与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理念紧密结合,创作中药廉洁创意贴画,在浙江省纪委监委、宁波日报等多家媒体网站宣传报道。持续深化行业作风建设。开展“五问五破、五比五先”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把局机关干部和医疗卫生单位局管干部作为重点,全面纠治作风突出问题,全系统共排查整改问题1500余条。

二、坚持防治结合,强化新冠感染应对能力

1.强化主动监测,构建全民防疫屏障。在“动态清零”阶段,建立完善重点人员检测及发热门诊、零售药店哨点监测体系,守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开展应急演练和桌面推演,健全“五快”循环机制,提升排查管控效率。全力保障常态化核酸检测,储备核酸采样人员1300名,建立城市核酸检测基地3个,构建15分钟便民核酸检测服务圈,并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常态化核酸采样点社会力量全流程承接,圆满完成多轮全区全员核酸检测。大力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完成60—79岁人群全程免疫接种6.5万人、加强免疫接种5.9万人;80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次接种8112人、全程免疫接种7257人、加强免疫接种5827人,相关指标排名均位居全市前列。

2.强化能力建设,完善医疗救治体系。政策调整后,通过发热门诊(诊室)扩容、统筹调配临床医务人员、优化发热门诊就诊流程、增加信息化赋能等手段有效应对全区发热病人就诊高峰。实施新冠患者分级分类救治,如期建设投用新冠救治定点医院,集中收治新冠轻症和普通型患者,缓解综合医院床位压力,确保重症患者“应收尽收”。

3.强化信息赋能,提升精准防控水平。完成“核酸预警智控应用”建设,针对区域内集中隔离人员、居家管控人员、重点行业人群、省市外返镇人员、三天三检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情况实时监测防范疫情发生风险。政策调整后,发布宁波市首个发热门诊排队实况查询小程序,为患者就近选择较为空闲的发热门诊(诊室)提供数据支撑,上线3天点击量超1万余次;完成镇海区阳性病人居家管理系统开发,对居家人员进行日常体温观察、药品及防护用品发放等服务。

三、坚持深化改革,增加高质量医疗服务供给

1.加强联动协作,建立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开展城市紧密型医疗卫生服务联合体建设试点,制定中长期医联体合作战略规划,推动市—区两级医疗机构管理服务一体化、同质化。纵深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工作,严格落实门急诊控费制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评价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提升。做实做细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完善医共体体系重建、制度供给和运行保障机制。区人民医院基本达到“三乙”标准,部分指标达到“三甲”水平;区中医医院启动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创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特色专科和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全覆盖,创建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2家、市级基层特色专科5个、“两慢病”一体化门诊2家.2022 年在管高血压患者45145人,规范管理率63.86%;糖尿病患者13609人,规范管理率65.48%;月平均基层就诊率68.07%,县域就诊率93.7%。

2.打造医学高峰,培育优势特色学(专)科。将“医学高峰”计划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建立重点学科管理办法。全年共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5项,立项13项,其中省市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论文10篇;授权各项专利9项,开展新项目新技术56项。启动镇海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区中医医院通过浙江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验收,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进一步凸显。

3.强化信息化建设,持续深化数字化改革。推进“5G+智慧医养”平台建设,搭建健康医养数据中心,完成个性化健康处方知识库、智能语音外呼、健康银行等应用建设。推进全省检查检验互认共享,纳入检验互认项目116项、检查互认项目320项,检验检查互认率达77.94%,累计节约患者资金1048万余元。推进“浙里健康E生”省市区贯通,截至11月底,医疗数据质量评分达97.24,HIS系统贯通数据质量92.61,位列全市前列。

四、坚持统筹兼顾,提升民生服务保障水平

1.推进托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一老一小服务水平。深入实施“浙有善育”实事工程,新增托位605个,全区可提供托位2248个,每千人拥有托位数4.21个,位居全市第二。建立全区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指导价格体系和等级评定、星级挂牌与以奖代补挂钩的激励机制,新改建公共场所母婴室6家,在未来社区、新建小区规划中植入婴幼儿照护服务功能和配套用房6000余平方米。加强老年医学领域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等指导,公立医院老年医学科规范化设置比率、老年友善医疗环境和老年医疗康复护理水平不断提升。探索“医养结合”“社区康复”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签约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93家,签约率达100%,实施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完成绩效目标15436人。

2.强化部门联动,推进健康浙江建设。健全体制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和年度考核要求。召开健康镇海行动推进会议4次,健康浙江考核指标分析会议2次,定期晾晒各项行动推进以及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发布健康镇海行动推进工作动态3期。全年指导部门发布各类健康相关信息251篇,开展主题活动101场。2021年度健康浙江考核全省排名第14,全市第2,连续四年考核优秀。

3.积极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25876人,任务完成率128.74%。稳步推进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重点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费筛查等重大疾病筛查项目,完成结直肠癌筛查13240人,规范随访率96.81%;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827人、慢阻肺筛查问卷6813人、肺功能筛查3171人、城癌早诊早治项目400 人。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