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教育事业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图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效果图。
教育,是一件具有浪漫情怀的、执笔未来的大事。诗人汪国真写道,“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文化第一软实力的重要结合点,高校用教育谋划“诗与远方”,在承担起与城市或地区发展相融共兴的职责之外,更彰显其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决心。
在校地合作这条百舸争流的航道上,镇海奋楫争先。一支高水平学术研究的新生力量——2250亩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正卧于甬江之滨、清水浦畔,向世界级高等学府的目标高歌猛进。
“一所大学可以繁荣一座城市,一流大学是一流城市的闪亮名片。”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校长陈十一在12月18日的镇海中学讲座上,围绕“大学与城市”主题,以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为例,指出一所优质大学在助推城市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所高校往往随着自身的发展,会成为一座城市和一个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地方及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贡献。”
2021年12月,宁波市政府与宁波市虞仁荣教育基金会举行合作办学签约仪式,共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签约仅一年之后,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校园奠基仪式在镇海举行。2023年以来,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加快落地建设。7月19日,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永久校区一期(核心区)正式开工。正逢年底,建设者们坚守一线提质效,力争早日建成这所新型研究型大学。
“一所好大学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引进了多少专家,而是它本身就能培养人才,那么多的博士后、博士生,都会对城市的未来发展产生根本性影响。”在陈十一看来,城市与大学之间紧密联系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新型研究型大学不仅进行学术研究,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如果说一年前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仅见雏形,那么如今,各方优质资源汇聚于此,这所大学已蓄势待发,作为高教领域的一颗新星,冉冉升起。它将聚焦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而这些正是镇海乃至全市重要产业的赛道。陈十一说:“将科技创新、数字化、绿色发展这些关键发展点和宁波东方理工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一平台结合起来,通过教育、科研和创新产生社会影响力,将把优质科研成果首先在镇海发展培育、应用落地,早日为镇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一所大学,学生是关键,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招生态势良好,发展蓝图第一步已经走稳。2022年,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与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2023年开始,博士生联培合作单位增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英国华威大学,并计划于202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待永久校区建成后,十年内该校学生规模将达1万人,本科、硕士、博士比例为4:3:3。届时,镇海将崛起一座理性浪漫的国际校园、多元灵动的人文校园、开放共享的创新校园和智慧低碳的绿色校园,以卓越的教育、科研和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日出东方,其道大光。近年来,镇海坚持科创首位度,深入实施栽树工程,已集聚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甬江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十余家,人才密度位居全市首位,高校科研力量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镇海正在成为宁波科技创新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