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镇海 / 今日镇海 / 工作动态
创新指数进步全省第一,镇海做对了什么?
字号:

图为我区科技成果不断落地转化。

据《2022年度浙江省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以下简称《监测报告》)显示,2022年镇海区创新指数为204.7,比上年提升了28.91,创新指数进步排名全省第一。优异成绩的背后,镇海做对了什么?

科技投入“大手笔”

镇海创新指数之所以取得显著进步,离不开科技投入的持续增加。《监测报告》显示,科技投入指数,镇海排名全省第四、宁波市第一,是该指数全省进步最快的区域。

一组来自区科技局的数据:2022年度,全区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达3.4%。2023年,预计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完成56亿元,增速达6.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达20%——在镇海,广大企业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研发人员。

然而在本世纪初期,镇海企业普遍依赖要素投入。2006年,区政府工作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加快我区工业由过多依赖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创新转变。从那时起,我区就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实施创新转型。

近年来,我区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在工业企业评价中的地位,并从2019年起对企业进行研发投入评价,不达标的企业不能享受区级财政补助。我区还相继开展了“三清零”“R&D指标提升攻坚”等专项行动,倒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在商言商,科技投入不是无风险的买卖,企业对回报周期较长的科技投入有顾虑也能理解。但科创强区的崛起,必须拥有一个不断壮大的科技型企业群体。为此,政府部门持之以恒甚至是“苦口婆心”,督促辖区企业不断创新,每年开展技术攻关重大专项评审,用真金白银引导企业着力破解“卡脖子”难题,辅导企业建起一家家工程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

越来越多企业,也在科技投入中尝到甜头。新近上市的夏厦精密,依托科技投入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被誉为A股中“人形机器人第一股”,成为小模数齿轮全球龙头。恒河新材料,建成我区首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剑指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石油树脂研制企业。在这些领军企业的带动下,镇海形成了不吝研发投入、重视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雁阵型”企业自主创新集群正在形成。

事实上,对于区域发展来说,科技投入是最有价值的投资,在经济日益陷入存量竞争的当下,每一笔科技投入就是增加一分竞争力——这不仅是政府层面的认知,更是广大企业的共识。随着镇海持续在科技投入上“大手笔”,所带来的发展优势也将更加突出。

科技产出“硬实力”

规上工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排名全省第六、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全省第七、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省第四……各项细分指标的名列前茅,让镇海在科技产出指数方面,取得全省第三、全市第一,并居于该指数进步排名的第四位。

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知识转化为创新成果,实现成果应用。镇海能实现科技产出的突飞猛进,原因之一是“大手笔”科技投入带来的量变到质变,原因之二也得益于近年来创新资源的富集。

镇海奉行“平台为基”和“人才为本”。一方面,我区争机遇、筑平台,甬江实验室、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相继落户镇海。

另一方面,镇海全力打造“人才金港”,为创新创业松绑,促进“科创家”群体崛起。《监测报告》中的“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数”这一指标就体现了镇海的人才密度,该指标镇海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人才密集使镇海成为全省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随着我区科创条件达到一定程度,提高科创行为的组织化水平,从而实现投入产出的精准、高效,也是镇海科创作为新时代先行者不断探索的领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为此,镇海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顶层设计,建立多跨协同的科创平台赋能赋智工作专班,与各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我区还出台《镇海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改革实施方案(2023-2025)》,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改革,探索科技成果“用后转”新模式、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共用机制、人才双向交流机制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镇海改革模式”。

微观层面,我区常态化开展“科技金桥”科技成果品牌系列对接活动,开展多元化合作交流,推广“企业出题、专家解题、政府助题”产学研合作模式。

有需求、有供给、有载体、有政策,镇海已然成为集成电路、新材料、绿色石化等领域科创策源的重要一极。

科创战略“大抉择”

回溯历史,科技创新,归根结底是镇海在县域型发展模式向城区型发展模式转变的关键时刻,作出的一次历史抉择。凭借对创新驱动的远见、对发展实业的坚守,镇海得以遏制城市发展中的产业空心化现象。

这从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占比中可见一斑:近年来,我区产业投资占比始终保持在50%以上。2023年,在宏观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镇海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依然有望达到20%。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房地产捆绑土地财政的城市逐渐衰落,产业结构单一的地区面临经济失速,诸多网红城市因为缺乏特色产业而相继“过气”。但镇海正在通过科创建立起“护城河”,不断聚人才、谋增量,踏着创新发展的步点悄然崛起。

这一切,不是我们近一两年速成的,而是我们义无反顾做“时间的朋友”换来的。当我们把寸土寸金的核心地块拿出来,建科创平台、导入数字经济、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候,我们选择了艰难而正确的道路。

这一切,也不是书生意气指点江山得来的,而是一任一任的干部顶住“腾笼换鸟”的阵痛、担起垫资多产出慢的风险、扛着征迁攻坚的压力,一点一滴拼出来的。科创路上,镇海靠的是倔强生长的韧性,靠的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

历史雄辩地证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镇海始终坚定不移地把科技创新放在发展的核心地位,才得以在今日获得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深厚底蕴。

未来,镇海还要进一步推进创新生态优化提升,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提出的重要要求,努力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把创新发展的基础夯得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