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28号议案的答复

2022-08-09 11:27 来源: 区农业农村局
字号:
分享:
领衔人 戴列敏
建议内容

一、烟雨江南风情线之水乡寻梦游线现状情况分析

十七房烟雨江南风情线之水乡寻梦游线以历史风貌游线和田园游线为主。通过“一轴一环五片区”,将历史建筑和村民自居民宿相结合,主要集中在景区和外围田园观光区。十七房村烟雨江南风情线之水乡寻梦游线分期建设:一期步道线路总长度约2000米,其中南北澥浦大河公园到黄公祠节点长度约1500米。一期线路贯通十七房村整个南北方向,使沿线分散的节点得到有效的连接;二期连接一期打通核心环线,通过功能和业态的整合形成精品游线核心环线;三期延伸拓展游线,使精品游线覆盖整个村庄区域,打造全域村景融合。

二、该区域旅游价值突破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绘出了美丽镇海共富共享图,踱步于十七房古村落,寻梦江南雨巷,各景点串珠成链,绘出镇海独一无二的商帮文脉、江南诗意和自然风光。因此我们认为推进烟雨江南风情线之水乡寻梦游线建设的沿线节点的建设有以下几方面的必要性:

旅游是一个城市的靓丽名片,发挥好“郑氏十七房古民宅群”这一特殊旅游优势,盘活分散于各自然村的多样旅游资源,优化基础设施,打造旅游品牌。

(一)强化规划引领,做好长远谋划。一是根据区旅游规划,十七房村位于产业融合发展廊上,重点要深入发掘传统文化,串联周边历史建筑、引进特色仿古活动,打造民俗文化品牌,发展乡村文化休闲旅游。二是深研村庄区域规划,在严格落实保护规划各类管控要求的前提下,统筹推进烟雨江南风情线之水乡寻梦游线建设与农旅文融合开发,河道水系、街巷布局、明清建筑得到了有效保护。

(二)导入专业开发,兼顾保护发展。郑氏十七房开元观堂酒店,保留了马头墙、旗杆等标志性景观,使酒店经营与景区深度融合。依托十七房村农业资源,以青少年为目标群体,主打亲子研学与农耕文化体验,为市场提供高品质教育产品。

(三)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村庄面貌。一是加快便民设施建设。二是大力实施五水共治,推进污水治理、河道清淤养护、调水活水。三是强化乡村卫生管理,提升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四是加快村庄景观改造,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十七房村整体景观形象。

(四)争取资金支持,推进景村联动。依托烟雨江南风情线之水乡寻梦精品旅游环线,研究将散布于全村各地的历史文化、乡土韵味等特色资源进行串联,打造服务于村民休闲娱乐的旅游线路。探索以旅游线路集聚人气,强化农旅文融合联动,通过游客二次消费,带动村内餐饮、民宿发展及糯米酒、冻米糖等特色商品销售,放大旅游发展对十七房村的辐射作用。

三、解决思路及建议

(一)打造“景+治”一体化数字化未来乡村。本项目依托十七房村现有农村发展、农村治理、文旅、文创产业现状,开展未来乡村建设。整合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新零售、物联网等技术能力,搭建数字化未来乡村治理协同平台,系统化的升级十七房村文旅游览体验和乡村数字治理水平,有效的提升村民参与“未来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持续性的积淀和传播十七房村文旅、文创品牌和新时代的乡村治理风貌,让明清古村落在新时代走上数字化发展的潮头。

(二)加快全域化旅游赋能农旅文融合。加快推进“水乡寻梦”板块游步道建设,继续完善村内景观整治,深度挖掘线路文化价值,以景区为核心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乡村江南水乡韵味与景区豪门望族遗风融合联动。积极对接上级部门,系统研究湾塘岚山拆迁后区域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十七房村旅游发展区域定位,强化乡村间定位、功能、交通、基础设施错位互补联动,争取扩大景区辐射范围与辐射能力。配合上级部门对接石化区及镇海炼化等龙头企业,发挥十七房村生态宜居优势,加强关联互动,吸纳高端产业、人才资源。

(三)加快品牌化发展赋能农旅文融合。加强景区区域规划,明确各个景点功能定位,有针对性的引入符合景区人文风格且有特色的茶馆、咖啡厅、餐饮、书店等业态,完善景区功能体验。引入文创等领域专业开发团队,挖掘十七房儒商、宗族等核心文化精神内涵与遗存的传统技艺,结合现代生活美好生活诉求与时尚元素,打造高品质文创产品与人文景观,丰富景区内容体验。结合“水乡寻梦”精品线路打造,强化景区周边开发运营,凸显十七房村特色文化,塑造景区特色品牌形象,精准定位短途休闲与长途商务等不同需求,加强景区品牌宣传。与本地旅游发展领域智库开展合作,通过专业咨询方式进行诊断,明确发展路径,导入旅游开发资源,探索招募专业运营开发人才,加强水乡寻梦板块游步道特色化运营管理。

主办单位 区农业农村局
答复意见

戴列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烟雨江南风情线之水乡寻梦游线建设的建议》已收悉,经我们研究讨论,现答复如下:

“水乡寻梦”乡村振兴示范带横跨澥浦镇和九龙湖镇,东起十七房村西至汶溪村,主游径全长约15公里,以余汶线和沿山大河为轴线,西接九龙湖旅游度假区,东连十七房古村落景区,贯穿十七房、沿山、田杨陈等8个村,引领面上美丽乡村风景线迭代升级,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集成示范带镇海样板。

一是搭建“数字化”场景。目前数字政府“乡村振兴”、数字农场等一批数字化应用场景相继上线,基于“一张图”理念,以数字孪生、物联网、云计算、实景三维、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整合集聚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监控等端口功能,开发“烟雨江南”数字管理驾驶舱。目前驾驶舱已搭建实景框架平台,录入十七房景区,包括地域位置、具体内容、当前面貌、未来形象等数据情况,未来可通过VR技术(虚拟现实),在平台上实现动态化、实时性观看游玩,让人足不出户领略示范带360度全线风光,弥合乡村数字鸿沟。编制2022年九龙湖-十七房县域风貌样板区方案,建设内容包括提升村庄品质、完善配套设施、打造旅游亮点、创建未来乡村、提升沿线景观、建设魅力绿道、展示风情线魅力、创建“全体验”活动、搭建“全数智”平台。

二是加快产业升级。在“水乡寻梦”板块中,展示江南水乡、白墙黛瓦的乡愁韵味针对十七房村的相关点位建设,下步主要有5100m十七房美丽乡村游步道工程、200m黄公祠河道整治工程和黄公祠修缮工程和1500m美丽乡村亮灯工程、开元路和朱家河两侧800m绿化提升等。延长“十七房”产业链条。游线涉及许多十七房附近的村落、民居,通过对周边特色传统美食、农家特产的挖掘、涉及,能够吸引更多市场眼光,增加游客量,盘活区域经济,形成良性循环。设计“研学游”特色线路。水乡寻梦游线以历史风貌游线和田园游线为主。既保留了田野、乡村等自然农耕风貌,又留存着马头墙、明清建筑等历史元素,具有打造“研学游”、“亲子游”的先天土壤。可以结合每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和二十四节气游乡村活动,针对不同交通方式,设计开发徒步、自驾等主题旅游线路,充分利用区内有影响力的媒体资源,通过例如举办镇high超级目的地活动等形式,打好研学旅游宣传推广基础。

三是塑造品牌形象。2022年,第三批浙江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名单公布,郑氏十七房名列其中。十七房风景区已经是宁波地区最有名的明清古建筑群,石板路、马头墙与绿水垂柳、亭台楼榭相互映照,处处流露出江南风情。郑氏十七房承办了首届镇海区“宁波帮”文化节的开幕式,六届海峡两岸民间艺术交流活动及“甬远的家”——中秋诗会等各项大型重要活动,致力于弘扬与传承宁波帮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郑氏十七房以文化为纽带,建立起与宁波帮人士、海内外侨胞们更为广泛紧密的联系,吸引了更多宁波帮、侨胞们在经贸合作、人才交流等领域的回归。郑氏十七房先后被授予“中华传统文化节庆传承基地”“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旅游示范点”“宁波市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等称号。郑氏十七房传承着浙江省级非遗项目澥浦船鼓、宁波市级非遗项目澥浦农民画的文化魅力;传播着冬至文化中泥艋船、舞龙等节目展演的民俗魅力;还洋溢十七房米食、澥浦海鲜腌制食品等美食魅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