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76号建议的答复
领衔人 | 朱海英 |
建议内容 |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幼儿园保育工作的重要性已逐渐被大家所认识,高质量保育员队伍的建设更成为衡量幼儿教育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严格贯彻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这说明保育工作管理是园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育与教育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实际中,在幼儿园里,保育员是与幼儿接触较多的一个群体,是实施保育工作的主体,同时肩负保育和教育工作,是幼儿园教职工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队伍。保育员队伍的整体职业素养直接影响保育工作开展的成效,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成效。 近年来,全区各幼儿园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在区教育局具体指导下,保育员队伍建设水平逐年提升,相关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从队伍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具体包括: 一是人员稳定性不够强。我区现有幼儿园64所,其中保育员数量保持在1000人左右,且基本都为非正式编制,但待遇水平相较于非正式编制的教师也尚有较大差距。且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家长、园方管理者对保育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保育工作地位偏低,保育员职业认同感低,自我价值实现感差,职业队伍稳定性差。 二是业务素养还不够高。目前,保育员入职门槛较低,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规定,一般高中毕业即可入职。保育员队伍学历层次不高,综合水平起点不高,也影响到保育员队伍的持证率。入职后相当一部分保育员缺少正规专业的岗位培训,难以实现幼教理论素养、业务能力的提高。 三是角色定位不够准确。幼儿年龄小,自我服务能力弱,要教会孩子穿衣、吃饭、系鞋带,教会孩子盥洗、晾晒、叠被子,保育教育是重中之重,保育员的责任举足轻重。但实际中,在大多数人眼里保育老师不像教书育人的“老师”,而更像是帮忙的“嬷嬷”“阿姨”。久而久之,不少保育员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偏差,简单地将自身职责定性为管理幼儿“吃喝拉撒睡”的,缺乏工作主动性,对工作岗位的荣誉感、认同感就不强,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 结合未来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为打造一支懂科学、懂教育、高水准的保育员队伍,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推动保育员队伍规范化建设。充分认识保育工作重要性,提高保育工作地位。根据《镇海区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每班两教一保标准配备人员,在严格落实资格准入制度的同时,依法依规配足配齐保育员。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探索从保育员队伍中选优择优进编入编的机制;探索建立保育员薪酬稳步增长规范机制,与职业技能水平等级挂钩,逐步缩小与教师的待遇差距。 二是提高保育员队伍专业化水平。要完善保育工作标准,让保育员有章可循,责任更明晰,操作更规范,促进保育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发展,提高保教质量。要加大对保育员岗前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培训,优化人员结构,逐步实现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适时开设学历继续教育班,帮助保育员提升学历,便于参加中高级保育员考级;完善人社职业技能评价标准,建立起重经历、看实力、轻学历的评价机制;继续做大做强区教育局和区总工会联合举办的保育员技能大赛,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提升实效性。也可鼓励保育员参与课题研究活动,参与教师保育工作专题教研,引导保育员更新教育理念。 三是加强保育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保育员要在教师指导下,管理幼儿生活,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在抓教师成长的同时,要注重保育员的专业和心理的成长,要注重引导保育员和教师密切配合,激发保育员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的意识,共同提升班级保教质量。要接纳真正喜欢孩子、热爱幼教事业的人参与保育事业;要积极鼓励引导保育员转变观念,树立自主发展意识,注重引导保育员认清目标定位,增强职业认同感;要经常组织保育员开展丰富多彩的练兵和文体活动,激发保育员爱岗热情和职业归属感,引领保育员成长,使保育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幼儿,配合好教师,服务于家长。 |
主办单位 | 镇海区教育局 |
答复意见 |
朱海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区幼儿保育员队伍建设的建议”已收悉,经我们研究,现答复如下: 随着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幼儿园学位增加对幼儿保教人员的数量与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但因为质量、待遇等各种问题,各地的保育人员队伍确实存在不稳定、流动性大、职业归属感低等现象。 后续,我们将遵循保教结合原则,会同区级各相关部门、各镇(街道)为学前教育培养高素质保育队伍而努力。 首先,努力提高幼儿园保育员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根据保育员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出关于保育员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加强对保育员队伍的管理,改善保育员的录用和雇用系统,制定政策指导幼儿园合理安排经费预算,适当提高保育人员工资待遇,增加保育员工作保障,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入保育员的队伍。 其次,倡导各幼儿园认识到保育员在保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支持和帮助保育员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认真贯彻落实保中有教、教中有保的保育原则,带动家长、社会对保育工作理念的改变,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保育员自身的工作价值感和心理满意度。 非常感谢您对镇海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真诚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