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42号建议的答复
领衔人 | 周璐璐 |
建议内容 |
一、现状分析 招宝山片区旅游业资源丰富,拥有全国首个防空战争主题公园——中国防空博览园、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招宝山旅游风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及千年古海塘、海丝启碇港、鼓楼、吴亨房、戴荣房、吴杰故居等历史文化遗存。招宝山街道作为曾经镇海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些年因新城建设搬迁等原因,老城人气不足。 二、存在的问题 1.招宝山片旅游点多却分散,旅游业的综合性配套服务严重滞后,景区周边未规划旅游经济业态,无法形成资源发挥效益。因与当地经济关联度较低,带动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少。旅游特色街区、休闲积聚区没有形成,片区旅游还处于小旅游状态,旅游产业的带动和溢出效应不强。 2.各景区的发展遇旅游瓶颈因素制约严重(人气),主要以门票经济在艰难度日,创收方式极为单一机械,同时也制约了旅游业的进一步良性发展。 3.缺乏品牌产品,相应旅游产品不能满足游客基本需求。来镇海游客以过境游的观光客为主,很少有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游客在景点及镇海区域内逗留时间较短,且人均消费水平较低。因旅游购物、旅游商品等供给不足,无法促进游客二次消费。 4.拓展市场及宣传模式跟不上时代步伐。现今的推广方式仍以传统媒体为主。与新媒体的融合已经迫在眉睫,急需跟上时代潮流,实现新老媒体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优化资源配比。 三、发展建议 1.做水文章。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唯一不冻冰入海口,建议建造“大运河博览园”。在成功的河海光影灯光秀基础上,长远的可以考虑将沿江景观带进一步向西延伸,搬迁驻镇部队用房及镇海发电厂家属区,并做好航济亭、仿宋古船、海防馆、中国防空博览园、安远炮台等海防海丝文化景点的串联,让建筑和沿江景观相融合。 2.做山文章。(1)为招宝山打造一个爆品,可以是“东海龙王”、“招宝七郎”、“哪吒”也可以是“东方财库”,作为主营品牌重点推广;(2)完善旅游线路:招宝山景区将自己特有的千年文脉、宗教文化、海防、海丝文化与招宝山街道乃至全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重新规划设计具有专业性或针对性的一日游或两日游的旅游线路。 3.做城文章。多方协作、强化宣传,努力提高镇海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1)打破传统媒体的地域限制,进一步深挖正能量网络红人,以互惠合作方式,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提供更高的成长空间,实现“度假镇海”新形象;(2)与一些网络广播客户端深度合作,利用这些在线媒体开拓领域十分领先的非常成熟的多媒体品牌,将推广通过网络传播到各地;(3)招宝山景区消费方式目前与其他传统观光型景区类似,消费方式单一、消费刺激性不强、大多只有一次刚性的门票消费,应加快二消规划,挖掘打造本土旅游新形象,开发一批具有镇海本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招宝山东海小海鲜、招宝山特色酒等。 4.做人文章。确立旅游产业重要地位,提高对旅游业发展的认知。深化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革,统筹跟进旅游发展。 |
主办单位 | 区文广旅游体育局 |
会办单位 | 区商务局,区新闻中心,招宝山街道(物流枢纽港) |
答复意见 |
周璐璐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整合旅游资源、实现全域景区化的建议》收悉,经我们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各方联动,探索老城品质提升可能性 招宝山片区的文旅资源在我区整体文旅分布上仍占据一定优势。一方面海防文化、财智文化、宗教文化等文化底蕴深厚;另一方面安远炮台、航济亭、万斛神舟等历史古迹林立。但受区域规划等限制,长期以来呈现旅游点位多但分散性强,存在文旅资源多样但价值延长链短等问题。如何从根本上整合招宝山片区旅游资源,需要进一步探讨老城区域改造的可能性。 区文广旅游体育局、招宝山街道、区商务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等有关单位,对老城一带的未来建设方向展开商讨和具体规划。重点对打造招宝山旅游休闲绿心,打造千年城塘风光带、滨江乐活休闲带,打造历史主题艺术街区、不夜招宝沉浸式夜娱区、文旅主客共享区展开前景规划。例如通过对标一线城市的艺术街区,打造招宝山步行街,引入高品质高颜值的书店、茶寮、小吃店、买手店、艺术工作室等青年高流量业态,为老城片区的旅游业态注入新的青春活力,打破单一的门票经济,刺激旅游二次消费、多点消费。 二、创新理念,打造老城旅游整体方向标 1.合理利用资源。在合理利用先天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打造沿江路“海洋景观”带。在后期打造上以沿江路为重点,加强沿江路海洋旅游景观打造和建设。通过修葺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中国防空博览园,保护性整修安远炮台等历史遗址,增设体验情景,开放并用好航济亭、仿宋神舟等仿古建筑,将沿江公园、沿江路一体打造为海丝文化公园,增强该片区的整体性和集聚性。将沿江路打造成为承载海丝文化人气最旺的一条休闲景观带。 2.设计串联线路。我们要以老城强烈的“主体意识”为主,设计串联整个招宝山片区可利用景点的文旅观赏线路。例如通过设计特色的文化研学游路线和课程,推出招宝山微旅游度假产品,分别推出面向学生群体的夏秋季研学游,面向骑行爱好者的老城骑行微游等来打开各个市场的吸引力。同时设计相关的招宝山片区文化游宣传册、特有IP特色形象,开发系列特色农副产品、纪念商品等,来进一步丰富镇海全域旅游资源。 3.创新宣传矩阵。提高新媒体占比,实现新老媒体优势互补。加强宣传媒体与街道、景区的信息资源联动,联合在新媒体端开展景区宣传和推介,借助小红书、马蜂窝等在线旅游代理平台和《旅游时报》、浙东南旅游联合体等宣传营销平台,策划推出以旅游资源为主题的短视(音)频、直播等多样化新媒体产品,做好招宝山区域旅游的多渠道内容体系构建,力争打造具有镇海辨识度的旅游宣传品牌,提高镇海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加强协作,加大文旅政策补助协动力 1.加强与政策的对接。鼓励各镇(街道)熟悉并利用好我局出台的《镇海区旅游业发展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支持并引导他们积极引进和开发与全域旅游相关的项目,加强全域旅游基础建设,加大游客引进力度等。 2.加强与旅行社的对接。一方面与旅行社合作发展以老城为核心的旅游线路,加强游客的直接导入;另一方面鼓励其通过积极落实引进游客奖励政策、旅游节事活动奖励政策、旅游商品开发奖励政策等,调动旅行社致力镇海文旅融合发展特别是招宝山片区过夜游的积极性。 3.加强与景区的对接。统筹整理景区景点有关全域旅游的资源现状,做好“蓝色海丝游”、“红色海防游”、“金色研学游”等精品线路设计和打造,切实传承和发扬好海防、海丝文化。 4.加强与外部的对接。通过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展会、旅游推介会、旅游节等活动,切实打开镇海全域旅游特别是招宝山片区的知名度,打开在省内及周边市场。 宁波市镇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2年6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