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93号提案的答复

2022-07-28 13:54 来源: 区教育局
字号:
分享:
领衔人 孔夕烟、杨牡丹
建议内容

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7个方面提出了30项措施意见。其中,具体亮点有:一是明确“四位一体”体系架构;二是将教育先行、人才优先融入各项政策;三是强调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四是合理划分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边界;五是完善产教融合推进机制。

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培养以市场需求、劳动就业为导向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当前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区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做了积极的探索,但仍然存在不尽完善、不够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职业教育的社会观念未扭转。很多学生及家长往往把上职业教育学校视为无奈之举,把混文凭而非学技能放在第一位,职业教育仍被社会视为“末流教育”。

2.高技能熟练工种招工难。熟练掌握各种智能设备、软件,适应和胜任智能制造的中高端技能型人才比较稀缺,体现为招聘难,成本高,留住更难。

3.教学效果不理想。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匮乏,面向企业和社会聘请兼职专业教师渠道不畅,导致学校缺乏真实的工程环境,实训效果差,学生书本知识与生产实际脱节。

4.校企合作未形成合力。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产业输送人才,二者应该是“共生性”关系。然而,当前校企之间缺乏利益的驱动和有效的互惠互利的动力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双方无法建立起长期、稳定、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目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处于自发状态,校企合作形式松散、水平较低。

为此我建议:

1.加强职业教育舆论引导。破除鄙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偏见,让社会各界给予职业教育更多关注与支持,营造全区对劳动、对技能型人才的尊重。同时,加大对优秀技能型人才的宣传和表彰力度,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经济和社会待遇,努力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职业教育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

2.巩固和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继续优化职普结构,支持中职学校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机制招生,短期内在高中阶段招生中坚持指令性政策和指导性政策相结合,刚性保证普高与中职招生比例“同升同降”,确保中职学校招生的平稳,为中等职业学校留下发展空间;长期内支持中职学校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机制招收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青年农民等群体,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比例,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选择。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灵活多变的人才培养、开发体系,摸清产业发展导向,不断扩大专业目录,增加设计类、广告类相关专业,通过校企合作,直线输送等模式,给予企业有力的人才支撑。

3.建立产教供需信息平台。基于小微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以及产品覆盖面宽的特点,建立集产业生产、学校教学、研发、实习实训、校企人才供需信息及相关激励引导政策等于一体的产教融合信息平台。

4.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以职业院校牵头,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软硬件环境齐备,能够提供教学、生产、科研、实训、技能认证等一系列功能,能够让学生实现沉浸式学习。

5.给予职业教育补助资金。比如,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以工代训补贴、转岗培训补贴、岗前培训补贴、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技能培训教材开发补贴、人才培养输转奖励、技能人才培育奖励、化工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支持措施。

主办单位 镇海区教育局
答复意见

孔夕烟、杨牡丹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促进产教融合推进发展我区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经我们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职业教育舆论引导

受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一些家长仍觉得职业教育层次低、出路窄、环境差,事实上已发生巨大变化。2017年以来,国家先后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等一揽子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实施意见,并推动新《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职业教育办学优势显现。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海职业教育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印发《新时代镇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推动镇海职教中心建设高水平、现代化职教名校,优化就业环境、打通普职融通和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渠道,加快建设镇海技工学校和公共实训中心等,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下一步将继续推动形成全社会崇尚劳动、尊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良好氛围,通过优化办学条件、扩大开放办学、推介优秀毕业生、提高办学知名度等举措,让更多市民、企业看到先进的职业教育环境和出彩的育人成果。

二、巩固和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当前我区职业教育招生人数连年扩大,初中毕业生普职比接近1:1。镇海职教中心不断加强与区域产业链协作,动态调整和优化招生专业,近年来新增数字媒体技术、新能源汽车、增材制造、舞蹈表演等一批新专业。为学生创设各种出路,连续多年开展与龙赛中学“普职融通班”招生,与省内多所知名大专院校开办中高职一体班,与镇海石化建安等区域龙头企业合办校内五年制班级,与宁波舟山港集团联办订单班等,所有班级已实现企业冠名“全覆盖”,邀请企业高级技师进校担任“兼职导师”,促进就业实习规范化、优质化、高端化。学校课程设置合理,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高考等多种选择,近年来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高考上线率保持100%,本科上线人数均超过30人并稳步提升。

三、建立产教供需信息平台

服务镇海区小微企业发展,也是职业教育的重点方向之一。镇海区通过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促进企业发展等协商议事机制,整合各部门方政策和措施,由职业教育机构为企业提供相关人才培养、技术更新、实习就业、技能鉴定等专项服务。镇海职教中心作为宁波市职业经理人协会副会长单位和市、区两级“金蓝领”培训基地,利用好开放教育资源和镇海区公共实训中心等载体,开展年均超过3000人次的社会培训和产业工人学历提升培训,加强与区应急局等主管部门合作,开展石化行业开展安全员培训、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大专学历班。加强骨干专业与产业链对接,主动对接区装备制造联盟,主动加入浙江省绿色石化职教集团,搭建相互交流平台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举办“百企千岗就业洽谈会”“企业家进校园”等活动,提高学生主动就业积极性。

四、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镇海职教中心始终将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基础工作,各项教育监测指标始终走在宁波市乃至浙江省前列。充分落实立德树人,开展素质教育,学生综合素养较高,2名学生获得“全国最美中职生”称号,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14枚金牌,数量位居全市前列,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位居全市前茅,近十年毕业学生考入名牌大学研究生、担任企业高管、自主创业等典型案例不胜枚举,毕业生雇主调查满意度超过98.4%。学校获评“省现代化学校”“省高水平专业建设单位”,纳入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合作SGAV项目建设单位,被评为浙江省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宁波市中职名校等。下一步,学校将加大宣传自身教育成果,促进社会各界更深层次认识职业教育。

五、给予职业教育补助资金

当前,职教生均公用经费从4700元提升至6000元。镇海区出台了《镇海区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下一步,将在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以工代训补贴、转岗培训补贴、岗前培训补贴、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技能培训教材开发补贴、人才培养输转奖励、技能人才培育奖励、化工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制度,落实支持措施。

感谢你们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履行好本职工作,诚挚地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予以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