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91904194/2022-124601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其他 |
成文日期: | 2022-07-27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区市场监管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镇海区市场监管局政银合作创新推出民个·信融贷助力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浙江经济的“基本盘”、创业创新的“主力军”,是促进“扩中”、“提低”、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实提高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面和满意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镇海区市场监管局聚焦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题,以“增量、扩面、降价、提质”为目标,通过与农商银行对接沟通,为区内小微企业量身定制了一款以信用担保为特点的“民个·信融贷”融资产品,积极破解全区小微企业融资难困境,进一步推动辖区内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信融贷”客户累计申请1168户,累计发放贷款9491笔,累计贷款金额96411万元,不断助力做好宁波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和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先行市。
一、开展前期调研,提高金融服务针对性精准化
镇海区市场监管局借助6个基层市场监管所和民个协分会的力量,对辖区内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调研,掌握一手信息。一是开展抽样问卷调查。市监局共走访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300余家,收回问卷205份,调查对象涉及制造业、商贸服务业等多个领域。二是收集需求并思考方案。市监局立足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贷款的痛点、赌点、难点,斟酌讨论融资产品需具备哪些特性才能更适合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三是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协调。镇海区市场监管局主要领导多次到镇海农商银行与相关负责人沟通、协调,从融资产品的名称、利率、受惠群体、贷款额度等方面逐一推敲,反复论证,并多次召开专题“产品对接会”,明确具体分工,畅通业务流程,制定最优方案。
二、量身打造融资产品,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经过区市场监管局和农商银行的多次协商、论证,以“简单、便捷、高效”为特点的“民个·信融贷”应运而生,小微企业融资难纾困工作不断扩面提质增效。一是提供速度与力度并存的贷款产品,满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特点。信融贷”以企业的信用信息为基本授信依据,年化利率5.3%,实现3天内授信审批、3小时首笔贷款到账以及3分钟完成周转,进一步跑出融资放贷的加速度。小微企业授信额度不超过50万元,个体工商户不超过30万元,被区市场监管局评优的小微企业授信额度调增至原来的两倍。二是举行产品发布会,加强宣传引导,不断扩大服务面。镇海区市场监管局与镇海农商银行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民个·信融贷产品发布会,现场签订了“民个·信融贷合作框架协议”,引导小微企业“诚信经营、信用至上”的良好经营氛围,形成金融互惠的良性循环。发布会现场共有8家小微企业成功签约。三是畅通融资通道,合理设置准入门槛,推动金融服务更普惠、更易得、更可及。以“三有三无”即“有固定住所、有经营项目、有经营收入、无不良记录、无过度负债、无负面评价”为准入条件,满足该条件的镇海区内小微企业(个体户)均能享受该融资产品。四是线上线下并行申请,满足多样化融资需求,提高线上服务便利性。企业(个体户)通过线上微信客户端或线下网点申请后,银行通过镇海区市场监管局提供的相关企业(个体户)信用信息,并结合实地调查验证出具授信报告,实现快速放贷。“
三、三方协同发力,共推金融服务迈上新台阶
为使“信融贷”该项产品切实发挥效果,镇海区市场监管局进一步构建“政企银”三方协作模式,整合多方资源,完善服务质量。一是在银行层面。督促农商银行制定“民个·信融贷”产品规章制度,明确内部工作流程,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在政府层面。开展走访座谈活动,加大产品的可信度与传播面。准确梳理全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名单,积极思考执行中可能发生的衍生问题,力求帮扶企业做实做细;三是在企业层面。定期反馈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通过“信融贷”产品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可操作性。
四、民个·信融贷的初步成效
一是实现政银合作的创新。镇海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将信用转化为授信额度,通过政银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诚实守信”的正向激励作用,进一步倡导诚信经营的良好市场氛围,完善“信用评价+银行贷款”金融服务模式。
二是有效解决融资难题。“信融贷”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了简单、便捷的金融服务,在授信期限内实行随借随还,减少贷款资金成本,保障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的日常运营资金需求,进一步盘活区内市场经济。
三是助推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镇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实地走访,及时将政府惠企惠商的相关政策文件直达企业和个体户,进一步提升政策的普及性和覆盖面,有效发展普惠金融,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通过金融的普惠性助力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广大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共同富裕,助推区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