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助力 村社联动 九龙湖镇织造美丽乡村文化繁荣网
图为九龙湖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近日,九龙湖镇中心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热闹非凡,伴随着锣鼓声,一条金灿灿的“龙”开始舞动。这些舞龙的村民是中心村舞龙队的队员们。他们每天都在练习,准备带着节目去参加镇里的民俗节活动。
陈静仔是中心村女子舞龙队的“龙头”队长,学习舞龙十余年的她,将舞龙的技术传给了更多人,尤其是本地女性,让村民们体验到了不一样的传统文化魅力。
“我也是九龙湖镇乡贤队伍中的一员,我想把更多的传统舞龙艺术和技巧传给更多的村民,在传承弘扬民俗文化的同时也丰富村民们的业余生活,带给他们乐趣。”陈静仔说。
为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打造具有九龙湖特色的文化品牌,近些年来,九龙湖镇通过“以点带线,以线扩面”的方式,积极发挥乡贤能人带头作用,培养各村文化“一支队伍”,通过文化交流活动、比武活动,切实提升基层文化人才素质能力,激发文化工作者创作活力,以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乡贤领头 以点带线 壮大乡村文化队伍
在汶溪村,有一位中国首批插花艺术大师——秦吼雷,他是九龙湖镇汶溪村的新乡贤。自2018年回归以来,他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打造秦山村插花艺术馆和设计藤编花艺美丽节点,开展插花艺术培训课,带动了一批对花感兴趣的群众。今年以来,他又带着自己的学生们,参与了秦山提升改造工作,用藤编公益和花朵打造了各类美丽节点,让村庄更有生活美学气息。
乡贤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一股重要力量,引导乡贤深入参与基层矛盾化解,是对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有效回应。
“双师育队,文体兼顾”是九龙湖镇推进乡贤参与文化振兴的新模式,即在文化艺术领域和体育运动领域挖掘一批行业认可的“大师”或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再由这些人在村(社区)开展免费兴趣课,吸引一批本地群众,从而培育该领域的文化队伍。
村社联动 以线扩面 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如何让文化队伍发挥更多功效,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效提升辖区内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九龙湖镇也进行了深入探索。“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不少文化队伍已较为成熟,但缺少释放平台,而这些文化展示也恰好是群众所需求的。为此,我们开展‘活力九龙·文化巡礼’行动,通过村(社区)联动,让各支文化队伍走进兄弟村社,从而促进队伍之间的交流展示,更好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九龙湖镇文化站站长吴芳表示。
山水太极队是九龙湖镇河源社区今年新成立的太极表演队,团队筹备4月有余,在乡贤吴素蓉的热心带领下,32位社区太极爱好者秉承“退休不褪色,余热映初心”的意志,学习太极技巧、传播太极文化。近日,他们将自己的第一场演出搬到了兄弟村社——长宏村和思源社区。篮球场内,48式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等精彩表演,深受村民的喜爱,表演一结束,村民们纷纷表示也想学打太极,强身健体。
在长宏村,镇内小有名气的情缘越韵越剧团已经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负责人徐丽萍表示,他们一年最多能开展义务巡演100多场,有时候,还被邀请到北仑、江北等区外村社,辐射面远超九龙湖镇本地。受疫情影响,他们还打算开展线上演出,为更多喜爱他们的“戏迷们”送上精彩表演。
近年来,九龙湖镇充分挖掘和发挥乡贤文化的巨大潜力与积极作用,用乡贤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坚持艺术为民、以文惠民,服务基层活动。截至目前,九龙湖镇已挖掘各文化领域乡贤21名,培育队伍种类超30个,文化队伍超60支。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出自唐朝大诗人贺知章之手。诗歌描绘了少年离家的游子等到两鬓斑白时重返故里的一幕,同时也倾吐着诗人对人生的慨叹和对故乡的依恋。
九龙湖镇的乡贤们,让我深刻理解了这首诗的含义,古人如此,今人亦如是,不论是弘扬传统民俗文化的舞龙队长陈静仔,还是插花艺术大师秦吼雷,他们始终都有一份放不下的心事:“要为家乡做点事情。”
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不仅仅是人居环境的改善、基础设施的提升,同样重要的还有基层百姓文化生活的富足和精神文化的充盈。九龙湖镇是一个古朴、传统的乡镇,对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九龙湖镇来说,心怀桑梓情的乡贤们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把这些渴望回馈家乡的乡贤们组织起来,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如何去发掘文化、传承文化、弘扬文化,并且用好这些文化,九龙湖镇一直在思考、在实践。期待未来在乡贤文化的助力之下,九龙湖镇可以绘就景美、人美的美丽画卷,实现精神文化赋能高质量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