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发现南宋镇海与日本往来牒文 记录了宋日贸易体系的建立

发布日期:2022-12-09 16:27 来源:今日镇海
字号:
分享:

12月7日,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研究人员和志愿者林寅巧共同发现了日本国史典籍《师守记》中一则南宋与日本的往来牒文,记载了当时镇海执政者赵伯圭建立中日贸易关系的记录。这证明了镇海是南宋的海丝商贸管理中心。

“承安二年秋,宋朝牒状到来。状称:大宋国明州、沿海制置使司牒日本国太政大臣(相当于中国宰相),献方物于又送太政大臣。同三年二月,入道太政大臣送宋国返牒。状云:‘日本国沙门静海牒大宋国明州、沿海制置使、王。式部大辅永范卿草之、入道参议教长卿清书、太上天皇(即后白河法皇,时任高仓天皇的父亲)并入道相国遣答信物。’”

“大宋国明州、沿海制置使、王”是宋孝宗长兄、沿海制置使兼明州知州的赵伯圭。1172年秋,赵伯圭向日本太政大臣平清盛致牒,并向日本国王赐送礼物,引起了日本朝野的不小震动。

赵伯圭所担任的沿海制置使是南宋最为重要的封疆大吏。沿海制置司设置在镇海城北,负责淮东(今苏北)、浙西、浙东、福建四路(宋路相当于后世的省)的行政、军事、监察事务,理所当然包括了宋朝东部沿海的涉外贸易事务审批。

赠予宋人礼品也是让宋朝同意外贸的一项条件。次年,名义上已经出家的平清盛以“日本国沙门静海”的身份返牒“大宋国明州、沿海制置使、王”赵伯圭。《玉叶》“承安三年三月十三日”条记载,送赵伯圭“剑一腰,手箱一合(盒),在物具(铠甲)等”。后白河法皇也返礼物“蒔绘厨子一脚,纳色革三十枚。同手箱一合,纳砂金百两”,他赠送的对象是已经退位的南宋太上皇宋高宗。

使船到镇海后,宋孝宗命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重赏船主和使臣。

后来,平清盛成功邀请到赵伯圭访问日本,两国贸易关系正式建立,平清盛执政年代是日本正式进入中国宋元明经济圈体制的开始。十四世纪以后,宋钱完全演化成货币,作为日本的主币,支撑着中世纪日本货币经济的发展。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