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村:家庭农场点“绿”成“金”

发布日期:2022-12-14 16:22 来源:今日镇海
字号:
分享:

图为陈师傅在农场里忙碌。

十二月,寒潮来势汹汹,镇海气温陡降,阵阵寒风让人瑟瑟发抖,但农户陈欢祥的心里却格外热乎:2022年草莓长势喜人,再过段日子便能上市。

这几日,在骆驼街道朝阳村的阿欢草莓园艺场,总能见到陈师傅忙碌的身影。只见草莓大棚内,一垄垄浓密的枝叶间缀着点点白花,陈师傅正穿梭其中除草、疏叶。

“疏花、疏叶、疏果能节省树体营养,提高坐果率,可以调节生长结果、提高果子质量。”陈师傅说,由于2022年基地种植较晚,草莓大约还要近一个月才能成熟上市,“我们农场大约有二十亩草莓地,品种也有许多,像这个大棚种的是越秀,这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自主研发选育的优质草莓品种,果子大、产量多。和市面上常见的红颊、章姬等日本品种相比,越秀果肉肉质紧实,口感好也容易保存。”

除了草莓,陈师傅还种了红美人、水果番茄、水稻等。平时碰到自己琢磨不出来的问题,常常会和区里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请教讨论,“农户想要单打独斗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的信息和能力有限。不论是种植技术还是硬件设施,有什么困难我就找他们。他们会为我们提供许多信息,比方说市场规模、流通渠道等,也会邀请专家来为我们上课,普及更多的种植知识。”

都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其他作物也是如此。作为一名有着近四十年种植经验的资深农户,陈师傅深知肥和水是农作物必不可少的“生长剂”。可随着人工成本节节高升,陈师傅心里也渐渐犯起了难:2015年,一名前来帮忙施肥浇水的农工每天只要100多块钱,现在已经增长到200多块,这笔支出越多,也就意味着到手的利润越少。但好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陈师傅也借着技术创新的东风,找到了另一条出路。

在区农业农村局和骆驼街道农办的帮助指导下,阿欢草莓园艺场引入了新设备——肥水一体化智能设施,只需在操控间用电脑设置一番,便会自动定时定量供水供肥,大大节省了生产中的人工成本。“比起人工施肥浇水,这样也能大幅提高效率,增长效益。”陈师傅不禁感叹,“这几年,农业部门愈发重视农户的需求,我们农户的日子也更有盼头了。”

阿欢草莓园艺场整体发展的欣欣向荣,是朝阳村将“绿水青山”从资源发展成资产的生动缩影。该村东靠世纪大道,西接329国道,南接宁波绕城高速,区位优势明显,现有土地1600多亩。“我们先后引进了一昕农场、阿欢草莓园艺场、阳光葡源家庭农场、聚盛生态农场和杰盛生态庄园等6家示范性家庭农场,年产值约1420万元。它们致力于打破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销售,主打农业品牌也在农业生产评比中屡获殊荣。”朝阳村村委会副主任沈列峰介绍。

2022年以来,朝阳村又引进了不少新的农产品品牌,带动周围农户一起参与主要农产品的种植,解决了部分农户的就业问题,提高了他们的生产效益,进而带动村集体的经济发展,村集体收入也从当初的一年几十万增长到如今的一百多万。对于村子近年来的农业发展新态势,沈列峰深有感触:“在示范性家庭农场的辐射下,朝阳村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农民利用生态优势实现致富的良好发展态势,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