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明使实录《壬申入明记》找到了
图为《王申入明记》十号公文。
近日,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研究人员发现了一批关于遣明使了庵桂悟的珍贵史料,分别是了庵的《壬申入明记》以及其印章和画像。其中,《壬申入明记》十号公文则再次证明了宁波(镇海)官方海丝起碇港的地位。
了庵桂悟(1425—1514)是日本伊势岩内(今三重县东南部)人,俗姓三浦(平氏),法名桂悟。其道号最初为桃溪,了庵是后土御门天皇赐予的道号。他是日本贡使中唯一与大儒王阳明有一面之缘的高僧。
《壬申入明记》藏于大阪大学怀德堂,壬申年即明正德七年(1512)。是年,幕府将军足利义澄(对明称日本国王源义澄)派遣的遣明使团到达宁波。该使团是第17批次遣明使团,正使正是了庵桂悟。
据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壬申入明记》是由公文组成的文集。该书收录了正德七年日本入明使臣上呈给明朝官府的三十封文书。
《壬申入明记》一号公文签署日期为“正德七年八月”,署名为本次使团的主要官员分别是“日(本)正使桂悟、副使光尧、居座云卫、土官胜康、通事沈运”。其中,居座或土官是实际掌管全船及载货的负责人。僧侣任此职称居座,俗家人任此职称土官。后期士官也多由僧侣担任。通事则是翻译。
“呈。归国风候。在五月中旬。有择五月初十日。出定海(今镇海)开洋。六月初可到国境……回宁波府。得磁碗、白粉等货物……希降命于宁波府、卫、提举司。速令倩(请)人夫搬运下船。是所仰也。”从《壬申入明记》十号公文中所见,使团希望于五月中旬从镇海返回日本,请求上级机构给宁波府、宁波卫、浙江市舶司下命令,派遣劳工帮助他们搬运货物。
此外,海防馆研究人员还在国文研究资料馆找到了两方了庵的印鉴。两方印章均为正方形,一方为阳刻,文字为“了庵”,另一方为阴刻,文字为“桂悟”。
了庵像则藏于九州国立博物馆,画名为“渡唐天神像”。画高58.3厘米,宽29.8厘米。画上有文字为“自在阴阳不测神,感天忠义圣朝臣。浪传径坞传衣钵,香渡梅花一点春。堆云了庵赞。四明梅崖方伯行录。”
值得一提的是,了庵与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相识,是第一个接触阳明心学的日本学者。后来,王阳明为即将归国的了庵作了《送日东正使了庵和尚归国序》,使团于六月从镇海起航回国,就这样,王阳明的手书,也被了庵带到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