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女婿日行7公里,与妻共护爱母路
镇海新闻网
2022-10-07

“徐师傅,又带着老人家去走啦。”10月5日早晨6:30,72岁的镇海居民徐绍曙用轮椅推着97岁的丈母娘蒋夏卿,循例踏上了“早餐路”。他们去的方向是西门农贸市场边上的早餐店。

从镇骆东路招宝阳光公寓楼走到西门菜场,1.8公里,近3000步,45分钟。只要天气尚可,徐绍曙便会带着蒋夏卿来回一趟吃早餐。为什么呢?蒋夏卿是老上海人,喜欢吃菜场边上一家早餐店的点心。

一路上,守门的保安师傅、楼里邻居、大西门路沿街店铺经营者向他打着招呼,听力略损的徐绍曙以微笑示意。保安胡师傅敬佩地说:“老徐是我们这里有名的孝顺女婿,一天三趟带丈母娘锻炼。”

故事还得从5年前说起。

2017年,在上海居住的蒋夏卿身体日渐退化,徐绍曙和妻子陆芬琪接手养护。按照“上海住一两个月,镇海住大半年”的规律,两地跑。

2020年年初,陆芬琪考虑镇海交通便利、菜肴新鲜、医疗圈便捷,将蒋夏卿接到招宝山街道西门社区长住。“母亲没有基础病,不用跑大城市大医院,我选择就近疗护。”陆芬琪说。两口子将母亲养得很精细:早餐大饼泡豆花,中餐杂豆百合粥,晚餐青菜肉馄饨。蒋夏卿告诉女儿,最喜欢菜场边那家早餐店的口味。徐绍曙记在心中。

今年5月,两夫妻双双年迈,背着母亲下楼散步感到非常吃力,于是搬迁到了招宝阳光公寓楼。“有电梯,上下楼方便。”陆芬琪说。

两口子进行了分工:陆芬琪负责买汰烧、就医问诊服药,徐绍曙负责日常照护、带老人锻炼。徐绍曙不仅细心,更有过看护两位老人的经验。

提到丈夫对于亲情的付出,陆芬琪充满感激:“他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人。”

2003年,居住余姚的徐母患病,徐绍曙贴身照顾4年,将母亲从没有电梯的老楼房里抱下来,带着散步。2014年,老丈人瘫痪在床,徐绍曙尽力守护,每天擦背翻身。同样照顾4年,没让老人身上出味道、长褥疮。如今,他又接上了奉养丈母娘的担子。

“早晨6点一到,我们都会准时醒来,开启一天的新生活。”徐绍曙略带腼腆地说。至于为什么带着丈母娘走那么远?他说一来迎合老人口味,二来锻炼自己的同时让丈母娘坐在轮椅上行进,等于同步锻炼。下午两三点,徐绍曙带着蒋夏卿往热闹一点的公园方向逛。晚上6:15出门,则是到枫园地铁站周边或石塘下社区广场,那里有小朋友、有跳舞的人群,“好白相,轧马路。”徐绍曙说。

晚上7点半准时归家。

这样算下来,一天的行程维持在7公里以上,蒋夏卿的血压、血糖都是正常指标。

“2年前,走在马路上,丈母娘看到小孩走过会摸一下,表示喜欢。”徐绍曙说。他记得那个时候,蒋夏卿特别喜欢聊往事,说自己的“大哥二哥是双胞胎,娶了妻子也是一对双胞胎。”

散步到2021年,丈母娘的话头一下子少了,思维略显迟钝。今年5月份起,老人家对身边的事物没什么反应,对天天带着她外出的徐绍曙也没了应答。徐绍曙心里很难过,这意味着老人在渐渐失智。

时间在回忆中慢慢流逝。

傍晚5点,陆芬琪招呼了一声,开始包老上海元宝馄饨,鲜肉馅。“两头一捏像元宝,妈妈最爱吃。”不远处,徐绍曙则洗着青菜,笑眯眯地看着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