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856279270/2022-201376 | 主题分类: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成文日期: | 2022-01-14 | 体裁分类: | 报告 |
发布机构: | 区国资中心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关于2020年度镇海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
2021年9月30日,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国资中心党工委书记柴亚明受区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20年度镇海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审议意见。区政府对审议意见高度重视,及时研究落实,现将研究处理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请予审议。
一、关于建立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企监管体系的四项举措
一是规划引领,推动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立足镇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战略定位,编制完成并发布《镇海区“十四五”时期国资国企改革和发展规划》,以国企高质量发展“1344”行动为主线,为今后我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国有资本管理监督提供支撑和引领。二是理顺关系,切实履行好出资人职责。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制度体系,规范企业投资、融资担保等管理,理顺权责关系,落实主体责任。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公司组建和镇投、海江公司改革,有效承担部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职能。对慧谷投资、枢纽港开发公司等出资企业,由国资中心授权委托镇(街道)、园区管委会管理,更好履行区域开发建设运营职能。三是考核激励,突出国企管理绩效导向。抓好城市更新公司、五大集团和德宏股份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进一步优化年度、任期和专项考核办法,强化利润、营收、负债等经济指标要求,激励企业加速实现发展壮大。加强工资总额管控,实现员工薪酬与企业经济效益联动挂钩。四是数智监测,有力提升国资监管效能。加强国资数字化监管应用场景建设,建成投用国有经营性资产资源管理平台,首创全轨迹“图码”数智管控体系。持续优化国资监管系统二期平台(集团财务核算系统),完成全区国企上线核算和财务并表,企业经营监测水平持续提升。加强区属国企内审规范化建设,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
二、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五项举措
一是完善治理架构,加快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区属国有企业“三会一层”管理架构和人员配置,出台党委会议事、监事会运行等工作机制,推动规范化运作。面向全市公开选拔企业领导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专职监事,通过组织选任监事会主席4名。二是聚焦主责主业,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指导各集团公司制定战略目标发展规划,持续推进主营业务板块的整合提升和延伸拓展,深入发掘在城市建设、资产管理、资源开发、数字运营、金融投资等优势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僵尸企业”出清率超80%。三是放大资本功能,增强国资引导调控作用。以国有资本运营与战略发展投资基金为重点,深化与产业、人才基金的协同联动,加大优质资产并购力度,加强与优势企业、项目团队合作,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指导德宏股份明确发展方向,适时开展资本运作,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四是立足试点先行,探索国企混改增活力。选择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有序推进混改,以竞争性、轻资产企业为试点,“一企一策”制定混改计划,成熟一家推进一家。研究制定混改企业差异化监管机制,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五是强化人才先导,建设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国企干部队伍。抓好企业人才“外引内育”,拓宽人才选拔和培养路径,探索干部跨集团交流。实施“企业骨干培养工程”和“能力素养提升行动”,通过专项培训、挂职锻炼、业务竞赛等形式,锻炼队伍,用好干部。
三、关于着力防范和化解国有企业的债务风险的三项举措
一是多措并举,强化债务存量化解和新增管控。运用集团财务核算系统等手段,开展国企存量债务分析,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通过项目化运作合理化债。严控企业新增债务,全面实施投融资计划管理,并强化执行情况跟踪,要求企业统筹考虑当年偿付情况、经报备的投资计划、承担的项目建设任务等因素制定年度融资计划,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和结构。二是监测预警,激发企业增效化债内生动力。探索建立区属国企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对重点企业、重大债务实行动态跟踪监测,必要时采取通报、约谈等手段。对集团公司等已改革企业适时将资产负债率指标纳入考核,对委托管理企业在签订委托责任书时明确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等要求,引导企业降低潜在债务风险。三是降本减负,推动负债率回归合理水平。继续推动国有经营性资产的盘活整合,提升国企信用评级,通过混改、股权融资、提高直融比例等措施,推动债务总量、融资利率持续下降,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努力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到“十四五”末,力争全区国企净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规模效益实现倍增,资产负债率控制在70%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