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镇海创新驱动锻造城市竞争力

发布日期:2022-01-12 09:14 来源:今日镇海
字号: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于全力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科创强区的镇海而言,科技创新是城市发展最强劲的内生动能。

近年来,我区抢抓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带来的新契机、新机遇,加速建设科创平台、提升企业科创能力、聚力攻关核心技术。随着镇海双创生态优势的不断凸显,科技创新正在日益成为锻造城市竞争力的硬核力量。

科创平台硕果丰

1月7日,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的实验室里,几名学生正在进行化学实验。2021年,该研究院办公研发场地正式启用,迄今已有20余项科研和人才项目立项,获得经费超亿元,并入选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获批省级博士后工作站。

研究院牵头承担的“高盐高有机物工业废水近零排放及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入选省级重点研发计划。研究院与浙江石化合作开展重大产学研项目,开发年产20万吨醋酸乙烯成套生产技术,填补我国乙烯法醋酸乙烯生产技术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公司对高端醋酸乙烯生产技术的垄断。

成果迭出得益于人才集聚。据该院执行院长孙海军介绍,研究院除从天津大学本部柔性引入教授专家外,目前已全职招聘了科研人员41名、首批到位研究生42名。孙海军信心满满地说道:“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帮助下,落实了研发场地,科研成果逐步融入市场,研究院的科研活力正在释放。”

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的落地生根,是我区高水平推进科创平台建设、打造大院大所集聚区的一道缩影。甬江实验室、新型研究型大学、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加快推进,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哈工大宁波智能装备研究院、宁波中乌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边建设边运营,结出累累硕果。近年来新引进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已集聚各类人才294名,其中硕士以上人才超60%,孵化高科技企业11家,技术交易额近6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我区还在全市首创重点科创平台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难事合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三事专办”服务机制,闭环解决发展难题。通过服务机制,累计协调解决了3.4万平方米科研和产业化用房。科技部门正全力以赴为平台运营产出“保驾护航”,打造优质创新生态。

企业创新活力足

从中官路旁的新材料初创园搬迁至光明地块的高端新材料产业园,科甬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从一家小微企业成长为规上企业,不仅规模扩大,产业布局也更趋多元。指着一条条正在调试的自动化产线,企业生产中心经理俞少锋说:“2021年企业产值已经突破亿元。”

“我们持续投入研发,专业技术人才150多名,本科以上学历占80%。”俞少锋表示,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工程技术中心、招揽技术能手,让企业尝到了甜头,“从过去单一的自动化生产线供应,到现在智能物流、智能仓储、数字化工厂规划等服务,我们能够提供一整套自动化解决方案。”

藉由创新实力的不断攀升,企业2020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被认定为市级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合作对象不仅有埃美柯、中意液压等本地企业,还包括隆基股份、锦浪科技等上市企业。2022年,企业产值有望突破2亿元,技术人员队伍达到300人。

近年来,依靠创新修炼内功,已经成为我区企业的共识。随着企业总裁创新素质提升工程启动、企业科技创新引领指数发布,我区逐步形成了“创新型领军企业带头、高新技术企业崛起、科技型中小企业层出不穷”的良好态势,科技企业群体正在兴起,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6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78家。过去一年,1个企业创新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4个项目入选省、市科学技术奖,全社会R&D经费投入位居全市前列。

科技部门汇同属地镇街,通过对企业“一对一”研发经费精准辅导和政策宣传,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研发经费的税收优惠,实施“享受区级补助同研发投入评价挂钩”制度,以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攻关路径广

区科技局计划法规科科长郑启宇,日前正在紧张排摸全区“十四五”技术攻关重大专项难题。二氧化碳吸附材料、高性能甲苯歧化催化剂……一系列“卡脖子”技术或制约产业链提升延展的堵点问题,陆续汇总到他这里。

如何破解这些技术难题?郑启宇说,在完成技术难题征集后,科技部门将组织学者专家分析论证破解这些技术难题的必要性、可行性,通过论证后将向社会发榜。各科研院所、人才团队竞争抢榜,由需求方自主择优选择合作方,政府提供政策、经费等全方位保障,引导成果供给方与企业合作研发攻关。

据了解,我区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1年有4项入选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累计23项,获得市级专项补助资金超8634万元,项目入选数和资金补助额均居全市前列。此外,我区还通过“科技金桥”线上平台、镇海科技市场、“百日百场”对接活动等渠道和路径,常态化地开展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我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部署实施科技赋能“128”发展计划——围绕打造“长三角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这一目标,依托“甬江科创大走廊镇海片”和“企业自主创新集群”两大引擎,推进“科技平台提质增量、科技企业培优扩面、关键技术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人才集聚引育、科技治理能力提升、创新环境培育优化、品质生活科技赋能”八项工程。

区科技局局长李益敏认为,通过实施科技赋能“128”发展计划,全力推进科技进步,促进镇海科教优势与城市优势、产业优势全面融合,推动区域创新水平整体跃升,为镇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科技支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