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搭建青年干部成长快车道
“在村里工作需要直接与村民打交道,可以进一步积累基层工作经验,自身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在街道挂职一个多月,感觉自己人际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大大增强。”近期,今年骆驼街道上挂下派的青年干部在座谈中分享收获感言。
为构建干部梯队式培育体系,推进干部多岗位锻炼、加大干部实践力度,骆驼街道建立上挂下派机制,择优8名村级后备干部、5名社区社工到街道挂职,同步下派3名年轻干部至村社脱产挂职1年。这是骆驼街道打造的育苗助长、淬炼品质,铸就“骆驼铁军”的又一条快车道。
“上挂”淬火锻炼
“实时查看防疫系统、核实外来人员行程轨迹、与入境人员沟通集中隔离等事宜……这是我在街道社会事务科挂职一个多月每天的工作。”黄之婷是今年新晨社区的新进社工,这一个多月里,她既没有下班后属于自己的休闲时间也没有双休日,每隔十分钟,她就需要刷新系统,关注是否有新人员导入,然后第一时间核实轨迹。这段时间里,她加了近百个微信好友,每天晚上为群众解答问题。
黄之婷坦言,也会遇见不配合人员:“因为下班后是用自己手机打电话,对方会以为自己是诈骗人员,经常还没说几句就直接被挂,只能与对方耐心解释。”最多一天,她需要确认400多个人员信息。虽然疲惫,她却表示,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人,自己的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显著提升。
金华社区社工陆晓宇和盛家社区社工刘欢分别在街道组织口和宣传口挂职。通过师徒结对,二人迅速熟悉工作环境,学习优秀经验。“我原本在社区负责党务工作,接触街道层面的党务工作后,发现有很大不同,内容更繁杂、范围更广。这促使我要提高站位,学习更多的知识。”陆晓宇分享道。
“下派”基层历练
7月初,街道选派了3名青年干部到村里挂职锻炼,担任村里的副职。周顺龙就是其中之一,他被下派到董家畈村委会挂职副主任。一上任便碰上了董家畈村启动拆迁工作的他,立即转变角色,开始走村入户,向村民解释拆迁政策、答疑解惑,促成签约。村干部们对他很认可:“适应性很强,没几天就和村民说上话,入户也不会被拒绝,村里做事就要这样主动。”
除了“自来熟”,基层工作还需要吃苦耐劳。在不久前“烟花”防台工作中,周顺龙连续三天两晚执勤在第一线,其间都没有回家。晚上7时多,他通过扩音喇叭挨家挨户宣传房屋安全、用电安全、用气安全知识,转移危旧房居民至村避灾安置点;晚上11时,他还在四处巡逻,查看风雨情况、内外河水位、低洼地段有无积水、村民家中有无断电、树木瓦片有无倒地掉落等情况,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这次台风,董家畈村无房屋受损、无人员受伤、无低洼进水,周顺龙和村干部一起,用实际行动将损失降到最低。
包括周顺龙在内的3位下派干部还参与了发放疫苗票、垃圾分类、办理小产权房产权证等工作,并从中得到扎实的历练。“我们希望青年干部下派基层一线挑重担、扛重活、打硬仗,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墩出经验、墩出能力、墩出心态,直面基层繁杂琐事,全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层熔炉中快速成长百炼成钢。”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骆驼街道还建立多条途径让青年干部走上成长快车道。通过党校、成校、社工学院“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实施千名党员进党校、村社两委干部培训班、社工星级培训计划,打造干部教育高标准平台,并定期开展座谈会,关心关注干部成长;搭建展示平台,组织青年干部风采展、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6名优秀聘用干部被选拔至街道下属企业中层岗位;开展“攻坚克难庆百年”拆迁工作师徒结对,46名干部结成师徒,累计拔钉67户、清零5个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