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四平台”迭代升级 镇海打造全息治理“驾驶舱”
9月10日,全省迭代升级“基层治理四平台”现场推进会在镇海举行。
2016年12月15日,全省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推进会在宁波召开。五年来,镇海区实现了90%以上矛盾纠纷在镇(街道)以下调处化解,重大工程和建设项目平稳落地,被评为浙江省首批“无信访积案县(市、区)”和全国信访工作先进县(市、区),顺利捧得省“平安金鼎”。
数字化赋能,推动“基层治理四平台”迭代升级。近年来,我区按照省委整体智治理念,坚持整体集成、系统治理、源头防控、多元参与、信息支撑,不断深化“指挥中心+四平台+全科网格”的“141”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持续擦亮“基层治理四平台”镇海品牌。
镇海区全息智治平台。
迭代升级 智治平台发挥枢纽作用
“没想到第二次跑这里,案子就调解好了。”前不久,在镇海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调解室内,一起工伤纠纷案尘埃落定,当事人冯女士在调解员的帮助下,为丈夫领回55000元的工伤赔偿。从申请调解到最终拿到赔偿仅过去10天,这次快速调解,有赖于区矛调中心打造的基层社会治理智治平台。
去年来,该中心通过建设社会智治平台,全面融合省矛调协同应用系统、宁波市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等五大协同平台,强化数据归集,让各类矛盾纠纷在综合窗口录入后,在各专业窗口之间无缝衔接。案件的调解进程也能在线上实时更新,当事人可通过手机短信、线上查询等方式第一时间知晓案件处理进度。
通过多元信息集成、应用场景拓展、数据价值挖掘,今年,区矛调中心又在社会智治平台基础上进行迭代升级,打造了全息智治平台。该平台利用“驾驶舱”的理念,集多种应用场景于一身,进一步发挥区指挥中心的枢纽作用。
网格长和调解员入户调解。
通过市区两级深度协作,区矛调中心以基层治理四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矛盾调解、智慧城管等多个业务平台为支撑,集成综合指挥、管理决策、网格精细管理等近20个应用场景,并将其按功能划分为实时动态、综合指挥、分析决策、基础支撑四个板块。以综合指挥平台为例,该场景依托基层四平台,深化数据分析,实现平战结合的指挥调度,平时以基层四平台、警网融合以及僵尸车、车棚(库)一件事基础支撑应用场景为主推进基层治理,如遇突发、重大事件则通过应急指挥应用场景发挥战时指挥调度作用。
“小纠纷及问题咨询24小时内答复解决,一般事件3个工作日内解决,疑难事件5个工作日内处置。”区矛调中心副主任胡彬给出了一张矛盾纠纷解决“时间表”。
据了解,随着数字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今年以来,镇海区基层社会矛盾化解五大协同平台日均收集各类社会治理事件1600余件,通过数字化归集、综合指挥和分析研判,矛盾纠纷事件处理效能优化提升,有效解决率、群众满意率均保持在98%以上,全面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
在澥浦镇矛调中心,调解员正在做矛盾双方的调解工作。
数字赋能 畅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丝织小区附近有一家肉摊,每天凌晨三四点开始剁肉,太吵了,得管管!”“我家阳台前的树枝挡住了阳光,麻烦来修剪一下……”在招宝山街道西门社区云管家党群服务中心的大屏上,一件件居民碰到的“家长里短”,通过“智慧云管家”得到高效处理。
试点“社区云管家”、家园管家—社区大脑等基层治理场景应用开发建设,探索“线上大厅”“拇指调解”等便民服务应用……数字化治理,在推动“基层治理四平台”迭代升级的同时,也让百姓的大事小情有了更加顺畅的解决渠道,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骆驼街道静远社区,“社区智管家”作为基层治理四平台的延伸,成为社区智治的中枢。老百姓诉求是什么,网格员上报的事件动态如何,流转处置的进度怎么样,处理完成关闭情况怎么样,这些与基层治理四平台相关的进程在上面一目了然。
调解员队伍。
对于该社区老百姓来说,一个名为“静远4HUI”的手机小程序,成为叫得应的数字管家。“目前注册使用群众已达6000余人,居民可以通过小程序反映诉求和建议,至今已收到群众诉求1000余件,通过小区居民自治互助站、居民说事等途径,解决800余件;通过上报网格工作平台流转解决200余件,真正做到把问题解决在社区,实现零上访零投诉。”静远社区网格员张丽娜介绍。
庄市街道探索的“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四平台”全域协同共建的基层社会治理新形态,则将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与基层治理民生领域有机嵌合,提升“智治”水平。
在网格化、精细化治理的基础上,庄市街道探索融合宁波市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雪亮工程、智慧城管、消防物联、智慧社区、矛盾调解等基层工作平台,打造镇街级全方位智治场景视窗。依托宁波市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码上参与、智慧云管家等“互联网+治理”“互联网+服务”载体,街道将工作触角延伸到15个村(社区)140个网格、95个网格党支部,覆盖4000余家商事主体、2700余名在册党员和15万余村(居)民。五年来,该街道各线平台共排查处置问题、受理咨询共37万余件,99%以上及时办结。
网格长开展文明城市调查。
闭环处置 推动矛盾调处“末梢微治”
“位于庙戴路与广源路交叉口临时停车场电线杆上的线被大车勾断,导致电线杆倾斜,安全隐患较大,希望及时处置。”日前,在澥浦镇综合信息指挥中心的“民生问题微信群”中,网格长第一时间将问题上报。接到问题反馈后,该镇相关负责人立即分析研判事件,认定为通信线路意外损坏,并通知相关部门开展维修。经过多方协同抢修,当日下午四点,破损线路维修整理完毕。从发现问题,到事件处置完成,整个过程不到三个小时。
为高效处置突发事件,第一时间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矛盾纠纷,澥浦镇综合信息指挥中心采取建立工作微信群的方式,督促责任部门快速认领问题事件。澥浦镇汇源社区的网格长王艺融对此深有体会:“在日常巡查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大大小小的问题,以前要打一圈电话,现在有了这个‘民生问题微信群’,不管大事小事,只要上报到群里,都有责任部门迅速认领,大大提高了事件流转速度和处置效率。”身为社区副书记兼网格长,王艺融几乎天天都在社区里转,帮助居民解决难题,发现问题越多,她对事件的处置效率也更加关注。
调解员获赠锦旗。
依托网格化管理,促进矛盾就地化解,成为澥浦镇基层治理的有效方式。目前,湾塘岚山两村整村搬迁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为确保征迁工作规范合法,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澥浦镇积极依托镇矛调中心和司法所,利用人民调解的方式,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解决矛盾纠纷,做到预警前移、调解前置、防线前设,努力将各种矛盾化解在签约之前。陈建峰是湾塘村的一名网格长,自征迁工作启动以来,陈建峰几乎没有了节假日,积极深入群众中讲解政策、分析利弊,化解群众矛盾,疏通征迁“堵点”。“我也是本村人,当了6年多网格长,村民都很信任我,在他们心里我就像‘老娘舅’,愿意让我出面帮他们调解矛盾。”陈建峰告诉记者。
针对涉及多部门受理存在权责不清、处置效率低下的事件,澥浦镇还构建起顽疾处置“网格长发现问题——四平台受理——疑难杂症专题研判——集中整治”全链条闭环运作模式。“疑难事件闭环处置,使得原本可能因为判断困难而无法及时处置的事件能够得到精准有效的判断与认领,大幅度减少相关部门因权责不清导致的时间延误,提高事件的处置效率,有助于提升社区基层治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澥浦镇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负责人李丹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