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落实“双减”政策措施发布
小学保障校内课后托管时间,建立学伴小组由家长或教师志愿者进行管理和辅导
周一至周五(正常上课日),各初中学校开设晚自习每周六开展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
建立作业管理机制,控制作业总量实施教师对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制度
改变学生成绩呈现方式,实行成绩等级制学校、任课教师不得发布或透露具体分数和名次
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义务教育和普高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8月31晚,我区落实“双减”政策措施发布:新学期将从“中小学落实‘双减’政策措施”“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措施”“ 强化政策落实保障措施”三方面全面推动“双减”落地。
在中小学落实“双减”政策措施方面,我区推出“优化完善课后服务体系”“建立作业管理机制”“改变学生成绩呈现方式”“加强课堂教学”“强化家校协同合力”五项实行方案。
小学要保障校内课后托管时间,结束时间一般为企事业单位下班时间后15分钟;提升服务质量,以“五育并举、丰富多彩”为原则,开展作业辅导、培优补短和体育、艺术、科技等兴趣小组活动及各类社团活动;建立学伴小组,由家长或教师志愿者管理和辅导。初中于9月起,周一至周五(正常上课日),开设约2小时的晚自习,学校安排学科教师答疑辅导。每周六在不上新课前提下,各初中学校开展培优补短和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周六课程鼓励探索选课走班、分层教学模式。
建立作业管理机制,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教研(备课)组、年级组统筹,以班级为单位调控作业总量、结构和难度,确保学生多数书面作业在校内完成;布置分层、弹性作业,设置由易到难梯度性组题;实施教师对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制度,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同时也将加强课堂教学、强化家校协同合力。
“双减”背景下,我区将改变学生成绩呈现方式,实行成绩等级制;加强课堂教学,中小学校严格按课程标准落实零起点教学;深入推进有序、有趣、有效,具有笑声、掌声、辩论声的“三有三声”课堂建设,提高课堂效率,为开展体育、艺术、科技等活动腾出时间。同时统筹推进线上、线下家长学校建设,倡导家长学校实施学分制、毕业制,引领家长树立正确育儿观和家庭教育理念。
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措施方面,我区坚持从严审批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义务教育和普高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梳理后,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规范培训服务行为,9月1日起,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在周末、法定节假日、寒暑假不得组织学科类培训;任何时间段不得组织学龄前儿童学科类培训。周一至周五学科类培训时间不得与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培训结束时间线下不得晚于20:30,线上不得晚于21:00;明确学科范围。其中,学科类培训指的是: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科学等学科,及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
规范培训内容和进度,成立区级学科培训课程审核委员会,对培训课程内容进行审核和推门听课,严查“打擦边球”行为,严禁超纲超前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规范师资,学科类培训机构教师必须持有与执教学科相匹配的教师资格证。学科类培训机构收费纳入市校外培训机构一站式服务平台“甬信培”进行统一管理,倡导“先培训后交费”,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逐步探索政府指导定价;规范宣传,确保媒体、公共场所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校外培训宣传。
在强化政策落实保障措施方面,我区将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政策落实保障。定期和不定期对各学校和培训机构进行检查,并建立通报制度。培训机构如有违规行为,将依法依规给予警告、停止培训进行整改直至撤销办学许可等处罚,学校落实情况与学校年度考核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