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特亮”如椽大笔,重塑镇海魅力

发布日期:2021-08-27 08:44 来源:今日镇海
字号:
分享:

甬江科创大走廊。

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去除重工业区的标签?——镇海百姓的内心或许会浮现这样的期盼。镇海还面临许多时代课题:共同富裕先行区如何打造?科创强区路在何方……

在城市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期,市委市政府启动“精品线路”“特色街区”“亮点工程”创建工作,镇海奔向美好的前行路上有了一束指引的光。从九龙湖畔到甬江北岸,从巍巍招宝到美学秦山,一支“精特亮”的如椽大笔,正在书写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环境整治、城市更新等张张答卷。

今年上半年,镇海推进第一批“2+2+10”项目:烟雨江南风情线、北岸智谷都市线2条精品线携文览胜,福业街、开元广场2个特色街区活力四溢,同心湖城市客厅、庄市老街保护性开发、湾塘岚山棚户区改造等10个亮点工程普惠民生。

城市正在经历一场从颜值到内涵的系统性重塑,镇海魅力正被唤醒正在蜕变。

开元广场。

重塑高品质城市风貌

庄市街道的西陆路,曾是一条屡遭投诉的“断头路”。随着“精特亮”重要节点——同心湖城市客厅、开元广场的打造,不仅西陆路得以贯通,这一片区也变得人气鼎盛、车水马龙。

同心湖城市客厅美不胜收:斑嘴鸭在景观长桥下嬉戏,科创岛上的乔木随风摇曳,林荫花海、彩虹杉林、海绵花境等景点绽放盛夏的斑斓色彩。6万多平方米的开元广场,融消费餐饮、文化时尚、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吸引青年人纷至沓来的城市商圈。

同心湖城市客厅、开元广场处于甬江科创大走廊镇海段的核心区域,毗邻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启迪科技园等一批高能级院所和创新载体。镇海新城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李阳育认为,两处地标已经成为镇海新城南区新的“城市封面”:“满足镇海市民及周边人才生活休闲所需,增强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

不止于庄市街道一片一隅,“精特亮”创建和城市品质提升工作共涉及全区232个项目,将重塑镇海全域的城市风貌。

在北岸智谷都市线的起点区域,约30万平方米的后海塘生态湿地公园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拥有临近物流枢纽港的区位优势,后海塘区域入驻企业不断增加,但也带来环境整治与生态建设压力,基础设施也多有破损。生态湿地公园建设成了补齐短板的“一帖灵”。

“生态湿地公园建设,不仅带来更加优美的环境,还将一并补齐道路、配套设施等基建缺口,这里的投资环境也将更加优异,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招宝山街道党工委书记,物流枢纽港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庞永刚如是说。

无独有偶,全长35公里、涉及五个镇(街道)的烟雨江南风情线沿线有近30处提升改造项目。沿山路整体提升、“七彩朝阳”打造、望海路南二路北口改造、团桥邬家地块改造、尚志翁家斗改造……一些原本不被重视的城乡交接点,这次统统纳入提升改造范围。

无论是城市地标打造,还是基础设施完善,抑或是“历史欠账”补齐,“精特亮”创建的每一项工程,仿佛是在熨平城市肌体上的片片疤痕,让镇海这座城市焕然一新。

稻海粮仓。

创造共同富裕新载体

走进烟雨江南风情线上的九龙湖镇田杨陈村,3200亩的“稻海粮仓”田园综合体映入眼帘。水光接天的田间阡陌里,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若是从空中俯视,不同颜色水稻组成的耕牛、儿童等图案跃然于稻海巨画之上,好一派绿野田园的旖旎风光。

今年3月,“稻海粮仓”田园综合体随“精特亮”创建而启动,如今已经成为田杨陈村村民增收的“聚宝盆”。“水稻种植户发展‘稻虾共养’的立体农业,预计亩均收入逾万元。”田杨陈村党总支书记沈方告诉记者,“稻海粮仓”正在融入农业观光和农田体验项目,有望带动周边50余户村民从事农旅相关工作。

不止有“稻海粮仓”,围绕着精品线创建,沿线村庄探索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横溪村的农家乐、秦山村的民宿、朝阳村的水果采摘、十七房村的古村旅游、永旺村的四季花海……“精特亮”串起美丽乡村的“风景线”,更串起共同富裕的“发展线”。

湾塘岚山整村搬迁项目一期安置房。

城市老旧小区居民则借由“精特亮”享受到城市更新福祉。发黄剥落的楼道内墙变得雪白,门卫室变身数字化监控平台,每幢居民楼安装人脸识别可视门禁和公共充电桩……北岸智谷都市线穿过的镇海老城里,一批老旧小区得到改造提升。管线老化、屋顶漏水、绿植退化、停车泊位紧张、人车争道等居住难题迎刃而解,让居民们的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在招宝山街道安居小区住了24年的刘杏珍喜笑颜开:“老小区变样了,环境优美了,楼梯、走廊、车棚都雪白锃亮,看着心里就舒服。”招宝山街道副主任忻文杰表示,该街道将采取“楼上楼下、地上地下,全方位覆盖”的“最多改一次”方式,对17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分批实施改造,让“精特亮”创建给老城住户带来方便和舒心。

“盼着这一天早点到来。”同样喜上眉梢的还有澥浦镇岚山村村民杨金飞,本月底他就能与2700多户首期签约的湾塘岚山村民一起,通过抽签分配获得位于骆驼街道董家畈地块的一期安置房。湾塘、岚山棚户区改造工程是今年上半年我区“精特亮”亮点工程之一,将为两村村民们带来居住条件的改善。

根据董家畈集中居住区建设规划,烟雨江南风情线旁的新型集中居住区,有望集聚约2万居住人口。这里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等公共配套齐全,过条马路就有大型商业中心爱琴海购物公园。“村民”“居民”一字之变的背后,是镇海促进空间布局优化的大手笔,也是“精特亮”创建让更多人分享城市发展红利的民生大文章。

庄市老街。

留住城市记忆和乡愁

镇海的文化根脉在哪里?镇海的城市精神是什么?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精特亮”创建过程中,镇海人不断梳理城市的人文积淀,采取保护性开发的方式,留住城市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有着“商帮史迹第一街”之称的庄市老街,保留着庄熙英宅、庄氏宗祠等27处具有较高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老街市、老弄堂、老宅院里流淌着宁波帮的底蕴和情愫。作为“精特亮”亮点工程,庄市老街保护性开发已经启动,有望成为甬江实验室的综合配套区,包含遗迹保护、文化体验、休闲居住、科创办公等诸多功能。敢当“弄潮儿”的宁波帮精神,也将在新时代科创高地上得到传承。

镇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碇港。万斛神舟、利涉道头、航济亭……这些都是镇海海丝文化的遗存和历史符号。如今,通过“精特亮”创建工作的深度打造,镇海将投资0.2亿元打造河海光影景观带,以艺术灯光展演的方式让人们走进时空隧道,聆听镇海远洋航海、对外交往的千年历史和传奇故事。

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历史上是镇海县署所在地,承载着我们许许多多的回忆。”无数镇海老城居民都会感慨,文化广场是他们共同的记忆。总投资2.25亿元的镇海文化广场改扩建工程,作为“精特亮”亮点工程之一也在积极推进之中,目前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已经完成,并以崭新之姿同市民见面。文化广场改扩建及周边街景提升工程也将于今年底完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改造提升将保留吴杰故居、徐宅、傅宅、明清坊等古宅,建设历史文化古建筑街区,对周边建筑群实施外立面协调改造——镇海老城古味依旧,但充满生机。

据悉,镇海上半年“精特亮”创建工作总投资约825.66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16.22亿元。截至7月底,镇海“精特亮”创建工作已完成年度投资112.1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96.46%。今年下半年,镇海还将打造四湖连珠风景线、科创策源发展线2条精品线,文化广场休闲商业街区、河海光影景观带2个特色街区,蛟川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建设项目等10个亮点工程。

以“精特亮”创建工作为抓手,镇海立足全域化视角,深度串联起区域高质量发展、群众高品质生活和城市品质风貌重塑,厚植城市精神。一座诗画江南般的镇海,正在以全新的面孔和靓丽的身姿,绽放历久弥新的璀璨光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