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建议

2021-07-19 11:18 来源: 区教育局
字号:
分享:
领衔人 许希启
建议内容

“少年强则国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事关个人的成长与成才,事关国民健康素质的提升。开展好体育课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促进学生体质,磨炼意志,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集体观念的重要途径,因此,重视体育课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于强国固基意义重大。

虽然各级教育部门对中小学体育工作都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也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学校体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体育师资在数量上还存在不足。由于体育课时增加,专职体育教师的配置不能一步到位,兼职体育教师增多,一些学校在职体育教师工作任务比较繁重。二是学校运动设施数量不足。我区为教育热点区域,每年学生数量不断攀升,学校规模飞速增长。学校规模的扩大导致学生体育场地的不足,设施不够。三是学生的身心素质令人担忧。从学生的体质健康检测看出,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比例较高,学生体质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四是学校存在重竞技轻普及的现象。出于考核的需要,学校会组建各类运动队,平时加强训练,积极参与比赛,这能为学校争面子,可是却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普及任务要求。

为此,我们建议:

一、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在应试教育占主导的当今,教育部门要把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把学校体育作为学生德育形成重要载体,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广泛开展群众性中小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中小学生体育网络,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中小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学校要通过各种手段,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人人养成体育锻炼习惯,通过运动技能训练,培育学生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强化组织领导,构建体育教育和评价体系。由于机构改革原因,区体育局从教育局剥离出来后,建议成立区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落实分工,定期召开体育工作会议,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建议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区教育局与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对成绩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加强学校体育督导检查,建立科学的专项督查、抽查、公告制度和行政问责机制,利用反馈箱、投诉热线、网络平台等多渠道,鼓励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监督反馈。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将学校体育纳入各类教育规划。

三、落实保障措施,促进中小学体育健康发展。一是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促进队伍专业化发展。加大招聘力度,解决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要通过校本教研、集中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建设一支专业化程度高、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够满足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文体活动需要、适应时代要求的体育教师队伍。二是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配齐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场馆利用率。可采取分类实施,对新建、改扩建的学校必须按照有关规定配备体育设施、器材。对老校区鼓励统筹社会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实现共建共享,同时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后和节假日对本校师生和公众有序开放。三是学校要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保证体育教育时间和内容双落实。制定和完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要求》,进一步规范和约束体育教师的备课和上课等教学行为,杜绝“放羊式”体育课,切实提高体育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益。 四是加强课外体育锻炼。学校要将学生在校内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列入作息时间安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全民健身运动,中小学校要合理安排家庭体育锻炼,家长要支持学生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形成家校共同指导学生体育锻炼的机制。学校要定期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坚持每年开展学生田径运动会、达标运动会等群体性活动。在学生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体育兴趣小组等基础上深入研究拓展性课程、选修课程,争取做到人人都参加一个体育社团,以课程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促进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

主办单位 镇海区教育局
答复意见

许希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我们研究,现答复如下:

区教育局高度重视中小学体育工作,始终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我区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1.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近几年,我区相继出台了《宁波市镇海区“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镇海区教育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镇海区“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意见》等文件,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各级各类教育规划,明确体育工作目标,落实职责,形成了有效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

2.阳光体育内容进一步丰富。区教育局严格落实上级各类体育工作文件,每年制定阳光体育竞赛计划和竞赛规程,积极组织开展区级各类阳光体育活动;还要求学校全面开展校级运动会、体育节、阳光体育竞赛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展示个性、张扬生命、运动健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目前,全区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学校达100%,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学校达100%,基本能够做到“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安排一节体活课”。

3.体质监测工作进一步重视。我区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通报制度,并将测试结果列入区教育局对学校的年度目标考核。在2020年公布的浙江省高校2019级新生体质健康测试中,镇海区在全省各县(市、区)总成绩优良率排名中列第21位。

4.经费保障进一步落实。区教育局按照《镇海区“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文件精神,科学布局,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活动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不断加大体育方面的经费投入,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建设。目前,全区37所中小学拥有综合体艺馆2座,标准田径场12个,室内游泳池4个,球馆10个,风雨操场2个,网球场3个,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和场地达标率每年有所提高,其中高中段全部达到省重点标准。

5.学校体育设施进一步开放。区教育局把“满足人民群众与青少年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列为本部门重点工作之一,与区财政局等各部门印发了《关于镇海区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体育资源,规范、有序地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促进了人民群众体质的增强和社会民生的改善。目前,我区所有符合向社会开放条件的学校已经全部向社会开放。

6.体育成绩进一步提升。我区中小学积极参加省市教育、体育部门主办的各项比赛,在田径、足球、排球、乒乓球、射击、拳击、蹦床、自行车等项目中成绩斐然,屡屡创造我区历史最好成绩。我区代表队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初中、高中团体总分连续三年位居区县(市)第一名。截至目前,我区共有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7所,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4所,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1所,全国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所。

下一步,将根据您的建议,从下列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推进中小学体育工作:

1.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师资源的配备。我区现有体育教师370余人,基本能满足当前各学校教学需要,随着我区多所学校扩容,区教育局积极向区委编办争取编制,区委区政府也高度重视,在编制总量不增的前提下,优先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此外,鼓励、争取大学生、社区热心人士等志愿者参与学校的拓展课程、团队实践等方面的建设,允许学校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以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展特色教学,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服务教育。

2.加快全区教育设施建设。在区中心学校新城校区、尚志中学、骆驼实验学校等新校舍相继投入使用的基础上,续建静远小学、蛟川实验小学、仁爱教育集团九龙湖分校、镇海中学扩建等工程,开工建设实验小学西扩工程、董家畈规划学校,力争庄市规划小学开工。实施中兴中学、澥浦中学、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骆驼中心学校提升工作。随着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全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配备将更趋于合理。

3.创新体育教育形式。引导学校进一步对学校“阳光体育”、体育大课间、体艺2+1等活动方案进行优化;鼓励学校结合本校特点,开展一些富有创意和趣味的体育活动,如在学校运动会中设计一些全员参与的体育项目或组织一次全员运动会;要求学校根据季节特点,全天候开展体育活动,如雨天可以借助室内场地组织学生学习自编的“室内操”,冬季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集体跑操,充分保证学生的校内运动量。

4.重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要求学校进一步重视体育工作,学校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体育专项工作会议,并结合全区体育工作安排合理制定全年的体育计划,完善检查、评价机制,在重视竞技体育的基础上,思考如何进一步抓好课堂教学,促进教学和竞训均衡发展。

非常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真诚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