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老城公共交通结构、发展微型循环交通的建议

2021-06-15 11:08 来源: 区建设交通局
字号:
分享:
领衔人 张静波、刘斌
建议内容

由于招宝山老城区域居住集中,人流密集,交通配套设施相对缺乏,老年化程度较高,并随着地铁2#线的开通,现有的公共交通体系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停车难、行车难问题仅仅依靠现有的公共交通模式很难从根本上得到缓解。随着政府行政中心的搬迁,老城交通没有预期的大幅削减,反而因老城极高水平的义务段教育的资源,高峰期交通更加拥堵。“十四五”期间,随着招宝山港产城融合的进一步深入,招宝山片区交通短板会日益凸显。

招宝山片区主要进出交通为城河路——车站路和大西门路——后大街,与现有地铁2#线重叠。高峰期交通主要为上学流+上班流和域外上班流,两者相互叠加明显,公共交通承载极大,使得主要通道车站路和大西门路严重的拥堵。平峰时期主要为域内各公共设施间的内部交通和零星对外交通,公共交通承载相对较小。招宝山老城区对外交通主要方向为宁波老城区、高新区、庄市、骆驼方向,其中以庄市方向流量为主要,流向明显。片区内车站路为交通主要承载道路。

后海塘片区作为辖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园区内缺乏必要的公共交通,缺乏南北接驳公共交通,造成早晚两端产生严重钟摆效应,威海路、宏远路、平海路时常拥堵严重。

而目前运行的地铁2#线不管是高峰期还是平峰期,客流量与其运行能力完全不相匹配,资源浪费严重。而地铁2#主要连接蛟川、庄市、宁波大学、宁波市区、高铁站和空港,应该来说是老城对外交通最优的通道,能够保证按时、高效的出行要求。但实际运行效果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是现有的公共交通没有更好地适应地铁2#线带来的虹吸效应,公共交通线路过长,部分线路舍近求远,居民出行耗时较长,个性化适应较差,公共交通出行的吸引力较低,也没有及时有效的解决地铁交通要求的最后一公里末梢交通,使得居民的出行习惯得不到良好的引导和解决。平峰期公共交通客流相对骤减,资源闲置。同时,大型公共交通对于相对道路设施落后的招宝山城区来说又是一个严重的交通压力,急需我们改变现有的交通体系,以适应新时代对公共交通以地铁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微循环畅通“最后一公里”结合个性化的多层次、多功能的公共交通需求,提高交通网络运行效率和绿色出行的新理念。

建议:

一、构建以枫园站、聪园路站、招宝山站(在建)为依托的城区微循环公交体系,发挥地铁流量大、运行准点、快速的优势,串联起庄市、宁大、市区、高铁站、空港等重要交通枢纽,优化和引导人民的交通方式。

二、发挥招宝山城区居住集中的特点,以快速、高效、方便、绿色能源的微公交为内循环,串联城区内部厂矿、学校、医院、菜场、办公、小区、物流港、蛟川北部等功能,切实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方便日常出行,以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公交,逐步舍弃独立出行。

三、优化现有公交体系,逐步外移长线公交接驳站,削减与地铁2#线平行的长线公交,并积极推广地铁沿线微循环公交模式。充分利用西门公园地下公共停车场建设的契机,及时规划枫园站对外公交枢纽,形成对外辐射的公交网络体系。

四、积极创新探索,科学融合微公交、主体公交、地铁的管理和收费体系,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公共交通格局。


主办单位 招宝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
会办单位 区住房和建设交通局
答复意见

招宝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

张静波、刘斌代表提出的“关于优化老城公共交通结构、发展微型循环交通的建议”收悉,经我们研究,现提出协办意见如下:

一、目前老城的公交场站已饱和,已无法再增加新的始发公交线路。枫园站公交场站的建设一直以来也是公交公司所希望的,如此场站能建成投用,公交公司将对老城范围的公交线路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优化,合理安排公交始发线路,配合招宝山街道开展老城微循环公交运营,更好的方便居民乘坐公交出行。

二、招宝山街道正在牵头做环线公交的方案,计划在招宝山街道范围内新开三条环线公交以替代传统的长线公交,我局和公交公司将积极配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