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房村,地处澥浦镇北面,因“郑氏十七房”明清古建筑群而得名。近年来,十七房村全面推行“党建+”模式,将党建融入农村发展、渗入村民生活、嵌入基层治理,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因子”,走出了一条农旅文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村党委下设7个网格支部,在册党员129人。2020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482万元,村可用收入357万元,人均收入4.2万元。
党建融入农村发展
村里有一家“酒香人家”酒铺。酿酒人陈志康是十七房米食非遗糯米酒传承人,他坚持用古法酿米酒30余年。“2018年,在镇里和村里的帮助下,家门口的道路和河边围栏都重新改造,我的酒铺也焕然一新。”陈志康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环境美了,生意好了,陈志康的米酒每年都能吸引不少来自上海、江苏的回头客。
蓝天白云,白墙黑瓦,这是2018年澥浦镇美丽乡村提升改造工程后新农村的新气象。近年来,为摆脱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困境,十七房村党委依托历史文化建筑,借助自然环境优势,盘活闲置资源,实现“多条腿”跑路、多形式增收。在做强“生态旅游、特色民宿”的基础上,推出乡村、农业观光、节庆文化等体验游,探索农旅融合新业态。
党建渗入村民生活
村庄环境优美,每天有不少村民沿村道跑步健身。村里的马拉松爱好者陆文龙说:“每天出门跑步都能发现村庄日新月异的变化,就像幸福生活也在奔跑中慢慢前进。”
据十七房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晓东介绍,村党委始终以党建为引领,聚焦民生与发展开展工作。筑牢民生底线,加大资金投入,聚焦社会事业,因地制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村党委还围绕文体融合,做好传承与发展结合文章,按期举办“海峡两岸端午文化节”“宁波帮文化节”“澥浦冬至文化节”,将地方民俗、浙东渔文化、十七房宗族文化和商帮精神融汇传承,丰富了村落文化内涵与底蕴。古村有新貌更有古韵,让文化承载着幸福渗入村民生活。
要用村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村民的“幸福指数”,这也是十七房村党委班子的“初心”,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党建嵌入基层治理
十七房村党委始终坚持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推出“党建+X”基层治理模式,探索“党建+发展”“党建+生态”“党建+文化”等工作方式,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主动融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该村在“党建+X”治理模式下,完善村级事务协商机制。推行“网格议事”,形成网格内事情大家民主议,网格内干部、党员带头干的良好氛围;实行“村民说事”,村民围绕基层党建、集体经济、村庄建设等方面议事说事,“村民事村民定”,大大激活了村民自治内生动力。目前,超过95%的问题在村一级就得到了有效解决。
“我们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建设,打造村级智慧服务平台,有机融合‘网格管理、智慧服务、农资交换’三大功能,真正实现‘村民自治’向‘村民智治’转变。”王晓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