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发展规划》发布

发布日期:2021-06-01 09:01 来源:今日镇海
字号:
分享:

5月31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发布了由市政府、省发改委、省科技厅三家联合印发的《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

2020年7月,根据省政府要求,甬江科创大走廊指挥部在前期已开展的甬江科创大走廊发展战略研究基础上,整合自指挥部建立以来各项已完成的规划方案成果,启动编制《发展规划》。2021年4月,《发展规划》已由市政府、省发改委、省科技厅联合印发。

在《发展规划》中,大走廊总体定位是长三角地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引领性科创策源地,具体定位为构建“一区三高地”,即打造全球新材料科创高地、全国工业互联网科创高地、全国关键核心基础件科创高地、长三角创新创业生态最优区。按照省市要求,大走廊建设争取“一年一进步、三年一大步、五年上台阶”。

《发展规划》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指导甬江科创大走廊发展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规划编制上更加注重贯彻国家省市科创文件精神,注重紧密结合宁波产业发展特点,注重构筑整体创新生态系统,注重面向存在的需求和问题。其规划期为2021至2025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明确了大走廊未来发展的空间格局、目标定位、发展路径、发展指标。

《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空间规划》为北至镇海大道,南至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西至三江口余姚江河岸线、南高教园区学士路,东至320骆霞线北仑段,面积136平方公里,构建起“一廊两片多园”的空间结构。其中,“一廊”即以甬江两岸为主轴;“两片”即面积83平方公里的北部创新片和面积53平方公里的南部创新片。

《发展规划》提出“五双五动”发展路径,即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链与创新链“双链互动”、内部组团创新网络与外部合作创新网络“双网带动”、人才资源和资本要素“双源撬动”、自主创新示范区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双自联动”。

《发展规划》谋划制订五大类共25项科创发展指标,到2025年,力争大走廊人才总数达到58万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4.2%等。至203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进一步提高、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超过5%。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