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057号提案的答复

2021-05-25 17:10 来源: 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
字号:
分享:
领衔人 澥浦镇联委
建议内容

宁波石化经济开发区作为宁波市“246”产业规划中的万亿级产业基地,有大批的实体企业,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随着石化区的持续发展,企业用工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现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租住在石化区附近村庄。据调查,截至2020年6月,澥浦镇总人口约5.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1万,外来人口3.2万人(租住在湾塘、岚山两村的外来租住人员有1万余人),澥浦镇已成为外来人口高度集聚的区域。

随着宁波石化区的持续建设发展,蛟川、澥浦的7村整体搬迁新农村建设的启动(湾塘、岚山整体搬迁时间计划2020年-2023年)。外来务工人员的租住生活问题已日益突显,大量的外来从业人员将会面临无房可租或高价租房或简陋居住或从业转移,这势必将会影响大量实体企业的劳动用工、用工成本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稳定和生活的窘迫,也将会刺激周边保留村庄村民的违法用地、违章搭建,这些都会影响实体企业的发展、美丽村庄的建设、农村治理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居乐业。

外来务工人员公寓楼群(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社区),是中低收入的从业务工人员居住生活的重要载体,有一定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吸纳融入,有利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居乐业,有利于企业用工的人员保障,有利于制约保留村庄违法用地、违章搭建,有利于美丽村庄建设和农村治理,有利于城镇人口集聚和商贸经济的发展繁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弥补和满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宁波石化区万亿级产业基地与周边城镇产城融合建设发展的需要。

为此建议:

当地政府和宁波石化经济开发区和资规管理部门,应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考虑,研究规划分步建设有一定体量规模的企业外来员工公寓楼群(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社区),同时外来务工人员公寓楼群的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可以采取园区、政府、社会资本等多种方式和公建民营管理模式。

主办单位 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
会办单位 建交局、澥浦镇、蛟川街道、石化区管委会办公室
答复意见

澥浦镇联委:

贵联委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推进外来员工公寓楼规划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我们研究,现答复如下:

人力资源是我区“246”万亿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要素保障,作为宁波重要的产业承载区,随着绿色石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推进,外来员工广泛分布在各个行业,已形成新兴产业群体,如何应对产业用工需求增长和新农村建设搬迁等因素叠加带来的外来员工居住难问题,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我局会同区住建局、澥浦镇、蛟川街道、石化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进行会商,从规划统筹、租赁住房用地供给、模式创新和近期实施等方面提出保障方案。

一、统筹谋划“三生”空间格局,从用地空间总体布局上保障“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为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先行示范区,镇海区国土空间规划科学谋划全区空间布局,未来镇海将打造“一心两廊四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空间格局。以骆驼、庄市、蛟川区块为依托形成以科技研发、新兴战略产业、城市功能为主的科产城生活空间;以绕城高速外生态廊道、九龙湖旅游度假区为依托形成农田保育、乡村振兴、生态休闲的山水田园生态空间;以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为依托,强化石化上、下游全产业链建设,形成滨海绿色石化生产空间。至2035年,我区规划人口规模为70万人,规划居住用地总面积约2761公顷,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20%;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业用地总面积约1436公顷,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10%;规划工矿仓储用地总面积为4338公顷,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30%;规划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总面积为1123公顷,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8%。总体规划布局满足镇海区未来15年城市发展需求,为建设成绿色石化、高端制造的产业基地,创新引领、科教协同智创高地,全域美丽、生态宜居品质城区提供空间保障。

二、科学布局产业园区,保障园区生活配套。根据镇海区工业园区整合规划,按照“产城融合”的要求,科学布局产业功能区和生活功能区,未来镇海将只保留石化工业区、后海塘工业区、镇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及三星长石长宏工业区这四大工业区块。石化工业区块的生活服务配套依托澥浦镇区和临俞片两大片块;后海塘工业区块的生活服务配套依托镇海老城;镇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块的生活服务配套依托临江片区;三星长石长宏工业区块的生活服务配套依托新城北区。同时,在工业产业集聚区内合理规划布局产业工人生活配套用地,如集成电路产业园、物流枢纽港、经济开发区、澥浦大河以北工业区,下步在各产业集聚区规划中均会考虑独立用地或利用小微园区的集中配套设施合理布置产业工人生活配套设施,其中澥浦大河以北区域中平粉末地块约9.25公顷,拟规划作为租赁用房用地,中南高科二期中也集中布置约14000平方米的产业工人生活配套用房。

三、切实增加公共租赁用地,保障公共租赁房有效供给。

为了切实保障公共租赁用地,自然资源部紧急通知,要求今年住宅用地供应计划中租赁住房用地占比一般不低于10%。今年我区用地出让计划共安排了5宗用地用于公租房建设,总用地规模约5.4963公顷,占我区今年住宅用地供应的10.4%。我局经与住建、澥浦镇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将根据租赁用房需求形势,采取单独建设、配建等方式提供租赁住房用地,对租赁用房用地,实行应保尽保。同时按照我市关于做好2021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调控工作文件精神,我区将实行“限房价、限地价、竞自持租赁住房”,拟第二批集中住宅用地供应时执行该竞价方式。

四、做好近期实施租赁住房建设项目资源要素保障。为解决外来员工居住难问题,今年我区租赁住房用地供地约5.4963公顷。分别是澥浦镇的澥浦大河南侧地块约1.475公顷,骆驼街道的新城幼儿园东侧地块约1.009公顷、董家畈A-4 地块(租赁住房土地面积约0.6公顷),蛟川街道的黄金物流北侧地块约1.4公顷、德利路南侧地块约1.0123公顷。澥浦镇计划在庙戴村委会东侧建设约10000平方米的外来员工租赁用房,蛟川街道计划在迎周村建设约35000平方米的外来员工租赁用房、庄市街道计划在永旺村建设约20000平方米的外来员工租赁用房。上述八个项目,除蛟川街道的德利路南侧地块需要进一步与市级部门对接沟通,存在不确定性外,其余七个项目,资规、住建、镇(街道)、石化区管委会等部门将全力做好资源要素保障,保障项目今明两年顺利实施。宁波石化开发区管委会将位于澥浦镇的云栖水苑近400套面向企业招租,缓解近期企业外来务工务工住房难题。同时结合镇海区七村拆迁方案,在不影响土地复垦进程的基础上,利用近期部分保留的村庄住宅作为外来员工临时居住区域。

五、探索创新开发建设模式。参照省、市相关政策,积极鼓励行业系统、开发区及产业园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多样化方式满足外来员工住房需求。在石化区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布点规划的指导下,积极探索现有土地利用模式,例如工业用地可以按照工业配套功能进行外来员工集中居住区建设。在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的指导下,继续探索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模式,如在镇海区村庄全域智治行动规划(城中村改造规划)编制时,充分考虑产业区域周边村庄容纳产业职工的需求,通过全域土地整治预留土地为周边产业工人提供居住的空间,也可利用村庄集体存量用地进行外来员工集中居住区建设等开发建设模式,并采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运营的方式,整体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提升政府和村集体收入,实现多方利益主体共赢的新局面。

下步,我局会同区住建局、澥浦镇、蛟川街道、石化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积极推进近期租赁住房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同时加强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需求的调研,优化布局外来员工集中居住区用地和设施配套。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镇海分局

2021年5月25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