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48号提案的答复

2021-05-25 17:07 来源: 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
字号:
分享:
领衔人 徐家明
建议内容

镇海因海而建,自古地位十分重要。宋有“国家雄图”“东南要会”之誉,明有“朝宗古迹”“东南屏翰”“沿海大都会”之称。依托不断深入挖掘的镇海历史文化珍贵史料,调整沿江东路甬江口段用地性质,对镇海区甬江入海口地块进行融合提升、改造,有助于千年古城重塑形象,有助于重现镇海应有的历史地位,更有利于建设现代化“港口强区品质之城”。

一、镇海具有世界级的海丝、海防、非遗历史地位

(一)海丝地位——镇海是古代唯一的官方海丝之路启碇港。

目前海防馆研究积累了大量史料和史实。镇海历来是南北交通商贸之枢纽。盛唐以来,镇海成为遣唐使来华的第一站。宋代的镇海被官方确定为东亚、东南亚各国来朝贡的第一站。明代的镇海,是日本朝贡船登陆中国的唯一口岸。

二、海防地位——镇海是古代政治、军事地位最高的沿海城市(城池)。

唐望海镇不属明州,直隶浙江东道。南宋镇海成为政治地位仅次于国都杭州的城市(城池),沿海制置司也是我国最早的海军衙门。 明代镇海一直是全国的海防中心和抗倭指挥中心,政治、军事地位仅次于南京和北京,有抗倭名臣胡宗宪、俞大猷、卢镗、戚继光、才子徐文长等,作为明代中国的海防中心,镇海是我国的海防文献中心。

(三)非遗地位——镇海的非遗文化传说具有世界知名度。

镇海的民间非遗故事涉及日本、法国、英国的,具有广泛的世界文化基础。镇海非遗故事的产生、流传和演变,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东海龙王,接着有四抗内容。明代以镇海陈塘关和隆庆三年强台风灾害为原型,创作了“水淹陈塘关”和“哪吒闹海”的故事。

二、沿江东路甬江口段用地现状

(一)公共文化用地

沿江东路甬江口段西侧目前是公共文化用地为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97年建馆,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目前,该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沿江东路甬江口终端有安远炮台、抗日碉堡群等文物,及中法战争镇海之役胜利纪念碑等公共文化设施。 

(二)企业用地

沿江东路甬江口段东侧目前是企业用地,分别为中交水利水电有限公司、宁波舟山港油港轮驳公司。终端为港区及一家餐饮店。

三、实施甬江口区域一体化工程的必要性

根据宁波市“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加强东亚文都建设,实施城市记忆和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实施甬江口区域一体化工程,有助于重新挖掘并整理海丝、海防文化,有助于千年古城重塑形象,有助于重现镇海应有的历史地位,实现建设现代化“港口强区品质之城”的目标。尤其是随着大量镇海本土历史文物、海丝、海防文献发现,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已经无法展陈更多的文物和文献。现有的建筑空间也无法更好地为本地市民提供足够的宣教场所,也没有一个学术报告厅作为学术交流场所,本地市民扩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愿望极其强烈。

四、区域融合一体化的成功案例

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海战博物馆)。它坐落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是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该馆管理面积约80万平方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则徐销烟池、虎门炮台旧址与博物馆建筑融为一体。

长兴(太湖)博物馆是一个以太湖为主题的博物馆,国家三级博物馆,正在争创二级博物馆中。新馆由美国著名建筑师马歇尔·斯特拉巴拉设计,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新馆址位于中央大道太湖口,是环太湖流域的地标性文化建筑,太湖景区成为博物馆的一部分。

五、实施甬江口区域一体化工程的主要措施

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弘扬镇海的世界级海丝、海防文化底蕴,大力推进我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建议实施甬江口区域一体化工程。通过甬江口区域一体化工程,同时实现招宝山景区、海丝文化公园、后海塘湿地公园一体化。

(一)统一利用现有建筑

以海防馆南墙为基线,将墙体与江岸连接线以北的土地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用地。将区域内的中交水利水电有限公司、宁波舟山港油港轮驳公司的大楼调整土地功能,腾笼换鸟,作为海防馆的建筑用地。将办公大楼进行统筹并改扩建,新增镇海历史展馆、一带一路镇海海丝起碇港展馆、临展厅、学术报告厅、游客互动区域等功能馆(区)。

(二)增设水上(码头、军舰)游客体验区

一是将中交水利水电有限公司、宁波舟山港油港轮驳公司的码头改建为旅游码头,并搭建水上平台。平时作为旅游亲水区,重要节假日或节庆日作为节庆功能区,可进行“海防、海丝”以及镇海口抗敌故事非遗类主题的水上表演。二是在码头区域引入退役军舰停泊(海测大队有退役军舰),可作为市民、游客体验海洋文化、海防文化的军事体验馆。

(三)实现海防馆与海防遗迹一体化

海防馆改建工程完成后将集爱国教育、学术研究、文物展览、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最大限度提升镇海文化资源,提升镇海全国乃至世界的历史文化影响力。同时,扩大用地和功能后,可以盘活周边的海丝、海防古迹,实现最大限度地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将海防馆与安远炮台、抗法纪念碑、抗日碉堡群、甬江口整合,游客可以实现展厅观展与实地遗址、真实军舰的近距离体验,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一体化。

主办单位 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
会办单位 建交局、文广旅游体育局、发改局、招宝山街道
答复意见

徐家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调整甬江口地段用地性质实施区域一体化工程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镇海是我国东南沿海海洋文化的集中体现,海运、海防、海商特色突出。正如委员所提到的,镇海拥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它是古代海陆航运的起点重镇、浙东沿海防御的门户要地、商帮文化的典型代表,拥有独特的山水格局,东海之滨,甬江入海,老城内海塘一道,与山、江、海遥相呼应。在未来发展上亦拥有较多机遇:从国家战略层面,宁波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与转换枢纽,具备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引领双向开放的特殊条件和机遇,镇海-招宝山作为重要的海陆河转运节点,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从区域格局层面,甬江北岸的双创走廊未来会极大地推动甬江北岸的转型和发展,镇海老城作为甬江出海口的重要节点,也需要在现有的优势基础上,注入新业态、新要素、新活力,成为甬江科创大走廊上的增长极;从项目带动层面,2017年,宁波市获得我国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宁波的城市更新也将步入常态化,而关乎民生的老城更新改造与品质提升更是城市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需不断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发掘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社会网络。

代表所提的地段位于浙东沿海,宁波甬江出海口,拥有独一无二的特殊区位,拥江面海,既是浙江层面的东海之滨,也是宁波层面的甬江门户。同时,该地段背靠镇海老城区,是江海文化(海丝海防)与老城文化交汇的滨水地带。因此,要实施甬江口地段区域一体化工程,关键要做好统筹谋划在于系统谋划、科学布局和精准实施,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制定贴合实际的发展路径与策略。

一是高起点系统谋划。镇海老城作为镇海区和甬江科创大走廊重要的功能区域,我局从2014年开始组织编制了《宁波市镇海区空间发展规划》《海区新一轮城乡开发建设规划研究》《宁波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甬江科创大走廊镇海段)建设规划研究》《镇海甬江北岸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等规划,提出系统打造招宝山—蛟川组团,重点植入文化服务功能,放大沿江景观特色,提升老城对于新人口、新就业、新要素集聚能力,挖掘7大核心潜力科创单元,其中镇海老城沿江东段属于以服务型主导科创单元,以轨道2号线站点为引领,系统布局商业、商务、居住、文化等功能,整合优化沿线功能和用地。

二是高水平科学布局。在总体战略谋划和空间布局的基础上,我局从2018年起组织编制了《镇海老城保护与更新实施规划》,在城市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基于现状认知和判断,确定镇海老城“江海门户、书香智诚”的功能定位,并确立“传承历史,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提升老城的人文魅力和公众凝聚力”的发展目标。在空间上,甬江口地段所在的城河东路地块作为镇海最具特色和改造潜力的地块,依托招宝山开放及生态资源的共享形成的开放空间,整合形成宁波甬江科创走廊上有品牌、有品质、有品格的综合服务片区,以海防海丝为风貌特色,通过用地调整、功能优化、设施完善和开发控制、引导等手段,植入观光旅游、文化、商业等业态,塑造东江北侧活力岸线,并确定“招宝山景区一体化改造”行动计划,从全域旅游的角度考虑,建议开放现状招宝山景区,并结合周边防空博览园、海员俱乐部、镇海中学、海防纪念馆和海丝纪念馆,形成一体化景区,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和消费可能性。

三是高效率精准实施。在系统研究和城市设计的基础上,针对甬江口地段现状用地功能混杂、展陈老化、体验感不佳、趣味性不足、缺乏核心吸引力的现状,结合在编的《镇海区城市存量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等相关规划,识别存量空间资源,分析土地整备潜力,整理制定具体地块开发建设计划和实施策略,调整土地功能,合理利用现状已有建筑和码头,以融合、互动、多元、连贯为发展策略,稳步推进甬江口地段建设,形成集观光、游乐、休闲为一体的文化休闲型旅游区,智慧文化旅游目的地。目前,招宝山景区停车场已完成改造,后海塘湿地公园和招宝山路旅游风情特色街区已开工建设,滨江周边地块城市功能更新研究及城市设计工作已纳入镇海区品质提升“十四五”项目计划,明越车客渡等点上地块,已初步与宁波港集团公司达成意向,计划实施休闲旅游文化开发,配套进行渔人码头餐厅筹建,并计划对海员俱乐部片区进行资源整合联动开发,实现甬江滨水地块城市功能更新。

近期,我局将会同招宝山街道共同谋划老城沿江区块的整体城市设计,针对“十四五”期间拟更新区块,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沿江片区的更新改造。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镇海分局

2021年5月25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