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缓解制造业劳动力资源短缺的建议

2021-05-24 16:50 来源: 区政府办公室
字号:
分享:
领衔人 经济界别
建议内容

一、劳动力短缺情况报告

我们地处宁波,自今年8月底开始,所在公司就开始发生劳动力短缺。我们目前的工人数大概180名,空缺至少30人。到十一前一直招,但人数没有实质增长,劳务公司也是没有人,而劳务人员费用已经从过去17元/小时,涨到21元/小时,有些地区甚至25元/小时。我们隔壁工厂,也同样情况空缺30-50号人。在企业微信群里,由大量企业急需劳动力,有的企业因为订单做不出来,空运费用将近12万美元。在10月16日,我们联系了一家武义的供货商,做户外休闲的,也同样紧缺人手。另外,劳动者年龄也普遍老化,主要劳动群体平均年龄将近45岁,制造行业劳动力紧缺有普遍化的趋势,并且未来会愈演愈烈。

二、劳动力短缺分析

今年是新冠疫情,对各行各业打击都很大,按理说制造企业的劳动力不会短缺,过剩才对。我们先做一个通俗的表述,假如原来的劳动力市场需要100位劳动者,因为疫情可能只需要80位,但20位跑去做快递小哥,另外20位回家了,那么剩下60位要满足80位需求,就发生紧缺了。对此,我们具体分析如下,

1、因疫情的停摆,到7,8月份很多工厂制造全面恢复。

2、8月中下旬暑期工开始回校。

3、因为疫情网购兴起,大量的劳务人员被吸引到快递行业,快递小哥的月收入已经达到8000-10000元。

4、内地经济发展,沿海地区工资已经没有明显优势和吸引力,更何况生活费用成本高,以及子女教育难,回家务工的优势愈来愈体现。

5、因为价值观方面的原因,沿海城市本地的子女不会去做一线制造工人。

三、针对对问题的正确认识及未来劳动力市场展望

社会主义是靠干出来的,现在因为商品丰富,带动了服务业包括快递行业,如果我们制造业萎缩,商品都没有了,快递业务也自然消亡。所以,制造业是服务业的根本,是社会财富的直接来源。

另外一个错误观点是,劳动力短缺能倒闭企业产业升级和自动化改造。我本人去过丰田工厂参观,丰田在生产汽车过程中只有焊接冲压等几道工序是自动化的,所有的汽车装配都是全人工。我们所在的电动工具行业,行业世界级的标杆博世,百得,与我们的制造方式完全一样,都少不了人工。先进制造等于无人制造,这样观点会害国害民。

中国如果继续发展,转入中等发达国家未来,我们的判断是劳动力的问题会愈发严重。相信农村消费还会继续增长,农村电商及快递业也会迅速增长。所以,在不久的将来甚至内地企业也会发生劳动力短缺。想当年德国默克尔,接受大量难民,一方面是出于人道主义,另一方面,也是解决德国劳动力紧缺的问题。现在,难民经过培训拿德国本地人1/3的工资,做同样的工作成果,而且寄给家乡还绰绰有余,这个才是各方都好的政策选择。

四、几点建议

1.放开户籍,让人口自由流动。同时给外来务工者城市待遇,享受与市民同样的教育和城市福利。

2.政府或者与企业在相关工业区或者制造业集散地,合作建造民工宿舍,集中统一管理。有利于加强安全,同时降低外来劳务者务工成本。

3.大量建造民工子弟学校,幼儿园,放开这方面的管制,为外来劳务者解决后顾之忧。

4.开放劳务引进。过去我们外经搞劳务出口,但是劳务引进政策目前商务部没有放开。鉴于劳动力市场的巨变,需要赶紧制订相关政策,放开劳务引进。

主办单位 镇海区流动人口管理办
会办单位 公安分局、建交局、教育局、商务局
答复意见

经济界别:

经济界别提出的《关于缓解制造业劳动力资源短缺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我们研究,现答复如下:

目前我区流动人口32万余人,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近年来一直呈倒挂状态。我区积极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制造业劳动力资源短缺问题。针对经济界别提出的关于缓解制造业劳动力资源短缺的建议,区流管办结合与委员们面商情况,会同区公安分局、区住建局、区教育局和区商务局等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将视情况分步骤,循序渐进推进此项工作。

一、我区深入贯彻落实2020年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放开我市落户条件的通知》文件精神,近三年来,户籍政策不断放宽,对流动人口的落户门槛已经非常低,截至2020年12月3日,我区总人口589723人(户籍人口+登记流动人口),较去年579297人增加10426人,同比上升1.80%。其中户籍人口270315人,比去年257560人增加12755人,同比上升4.95%。流动人口319408人,比去年321737人减少2329人,同比下降0.72%。镇海在全宁波市范围内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均位居前三,一部分流动人口已在镇海落户。

二、我区正在加快推进住房租赁市场试点工作,构建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根据《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租赁住房市场的实施意见》(甬政办发〔2021〕8号)文件精神,根据开发园区、产业园区和小微企业园区的用工需求,允许园区统筹规划、集中新建改建租赁社区,允许建设职工宿舍等租赁住房。对符合条件的新建类租赁住房可申请800至1000元/平方米奖补、改建类租赁住房可申请600元/平方米奖补,为企业建设职工宿舍降低了一定的成本。根据《镇海区住房租赁市场培育发展项目库》三年计划实施项目,初步谋划租赁试点项目21个,筹集各类房源数为10873套。其中新建5189套、改建2021套以及盘活3663套。培育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2家。预计到2021年底,将有10个新建项目和2个改建项目落地,涉及房源5473套。其中涉及蛟川街道的有在建的太一空间项目(223套)、迎周村蓝领公寓项目以及7月即将出让的黄金物流北侧地块租赁社区项目,合计房源1723套。

三、我区持续实施租赁住房货币补贴政策。根据镇海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最新出台《镇海区2021年度上半年外来务工人员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申请公告》,针对符合量化积分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可享受租赁补贴,保障面积1-2人户每月享受288元,保障面积3人户每月享受432元,保障面积4人户每月享受480元。

四、教育作为民生之基,是事关人民福祉的民心工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推行流动人口量化积分入学政策。根据2020年招生情况来看,符合量化积分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公办学校全接纳,部分不符合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读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目前全区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公办接纳率达92.25%,居全市前列。下一步,一是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扩大部分学校招生规模,最大限度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二是理顺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办学体制,进一步规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招生行为,切实保障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依法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三是加快教育设施建设,确保崇正书院上半年投用,续建静远小学、蛟川实验小学、仁爱教育集团九龙湖分校、镇海中学扩建等工程,开工建设实验小学西扩工程、董家畈规划学校,力争庄市规划小学开工。实施中兴中学、澥浦中学、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骆驼中心学校、镇海幼儿园提升工作。

五、劳务引进由于国家政策原因没有放开,我们会通过社区民意和政府信息约稿等渠道向上级部门反馈企业对踏实、务实、技术性较强的国外劳务人员的强烈需求。同时,我们会启动“五省十校”系列活动,以企业需求为基础,依托“十省百市千县”劳务协作机制,根据我区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所需的专业,精准对接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广西等省份的职校、技校,开展镇海区“五省十校”技聘系列活动,进一步缓解企业缺工难题。

感谢经济界别对我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镇海区流动人口管理办

2021年5月17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