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蘑菇吃不得 小心贪嘴进医院

发布日期:2021-05-13 08:35 来源:今日镇海
字号:
分享:

镇海已提前进入夏天。夏季雨水充沛,气温升高,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也是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故的易发期。

“我国野生蘑菇种类繁多,生长分布广泛,随着水质、土壤、大气等生态环境的变化,野生蘑菇极易发生变异产生毒性;也有的野生蘑菇本身无毒,但它周围有含毒性的植物,也会使蘑菇带上毒素。”区食安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国的毒蘑菇约有200余种,含剧毒可致人死亡的有10余种。许多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甚至非常相似,一般人凭肉眼和经验很难辨别,因此至今尚未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

民间有一些鉴别蘑菇是否有毒的说法并不科学,比如依据颜色是否鲜艳、长虫、有没有酸臭味,煮后是否使大蒜和银器变黑等来判断;如果凭经验采集食用,容易发生误食中毒。

每年我国均会出现误食野生毒蘑菇造成中毒的事件,毒蘑菇中毒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最快的10分钟、慢的1-2天。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按症状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等6个类型;其中肝肾损害型危害最为严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死亡率极高。

为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区食安办在此提醒广大居民和商家:野生蘑菇种类繁多,毒蘑菇中的毒素难以去除和破坏,任何“经验”和“土办法”都不可靠,预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采摘、不买卖、不加工、不食用野生蘑菇。

“我们要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出售野生蘑菇,对食用菌类也要严格挑选,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混入其中,确保居民的食品安全。”区食安办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市民如果不慎食入野生蘑菇,出现头昏、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烦躁不安或其他不适等疑似中毒症状,应立即采用简易方法催吐,并尽快送到区级以上医疗机构诊治,争取最佳救治时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