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墓、踏青、“补偿式探亲”…… 清明,我们这样过
清明交通管制预告。
在仲春与暮春交接之际,我们即将迎来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我国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
2021年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的首个清明节,在缅怀英烈、祭奠逝者、寄托哀思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安全祭扫、文明祭扫。那么,今年镇海有哪些祭祀活动?本地市民祭扫时如何安全便利出行?新镇海人又准备怎样度过这个特殊的节日呢?让我们一起听听市民的声音。
预约祭扫,公交地铁绿色出行
随着清明临近,祭扫高峰也即将来临。
清明扫墓怎么扫?网上预约不可少。宁波市民政局发布清明节实行现场预约祭扫及网上免费祭祀的公告。从公告日次日起,市民可在“宁波民政”微信公众号24小时进行预约。
“宁波民政”公众号祭扫预约页面
在公众号内的陵园祭扫预约平台,我区共有大同公墓、河头狮子山公墓可以选择。市民可在4月3日、4日、5日3个高峰日实行错时错峰、实名预约祭扫,预约时段为每天5-7点、7-9点、9-11点、11-13点、13-15点、15-17点,每座墓祭扫人数最多5人。
记者看到,截至3月26日早上,已有近1.6万人预约这两座墓园,其中4月4日预约人数最多,约有一万人集中在当日早上5-7点、7-9点两个时间段内。“我在公告出来不久就预约了4日清晨的,没想到后来再点进去一看都这么多人预约了。之后我打算再看看,如果人实在太多我们就取消预约换个时间去。”市民李阿姨说。
清明期间,我市开通公交扫墓线路13条,其中多条路线下客点(返程上客点)为汶溪、河头、九龙湖等地,让在镇海扫墓的市民便利出行、绿色出行。
需注意的是,因疫情防控需要,乘客必须出示“健康码”或甬行证,经查验为绿码后方可乘车。公交车辆在室外温度条件适宜情况下,一律开窗低速运营。乘客须全程佩戴口罩,对拒不配合的乘客,司机可以劝其下车。
除公交线路调整外,轨道交通首班时间也有所调整。4月3日,轨道高桥西站、栎社国际机场站、聪园路站首班车提前至5:00,东环南路站、高塘桥站、大通桥站、慈城站首班车提前至5:10;4月4日,轨道高桥西站、栎社国际机场站和聪园路站首班车提前至4:00,东环南路站、高塘桥站、大通桥站、慈城站、南高教园区站首班车提前至4:10,霞浦站首班车提前至5:00;4月5日,轨道交通执行现用双休日时刻表。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
每逢清明之际,有些不朽的名字总会在我们心头萦绕。他们虽已逝去,但他们那可贵的、崇高的精神却一直燃烧着,永不熄灭。在清明节对他们开展纪念活动,既有必要又有意义。
退役军人为烈士墓碑填色。
早在3月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一行满怀对烈士的敬意和哀思,擦拭了58块墓碑,为碑文填色,并打扫卫生、清除杂草,开展园区环境整治维护活动。清明节来临之际,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又组织全局干部职工,以及九龙湖退役老兵代表,来到镇海革命烈士陵园,向园内408位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并有序向烈士墓碑敬献鲜花。
遗体器官捐献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用一种特殊的方式“重生”,展现了人间大爱,也帮助无数人重获健康。
纪念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
为表达对捐献者的敬意,3月25日上午,2021年宁波市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者缅怀祭奠活动在大同公墓的宁波市遗体捐献纪念陵园举行。在这座我省首座遗体捐献纪念陵园内,8米多高的“宁波市遗体捐献纪念碑”矗立中央,几米开外的纪念墙上镌刻并镶嵌着一位位“平民英雄”的姓名与照片,他们都是宁波遗体(角膜)、人体器官捐献的先行者和倡导者。
除了群体性祭祀活动,更多的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祭拜活动。他们通过代际相传,发挥清明节传递亲情、尊老敬贤、教化后人的作用,传播先人留下的好家风、好家训,激励后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给家人一个迟来的拥抱
今年春节,为响应政府“就地过年”的号召,不少在镇海工作、求学的游子选择留镇过年。如今清明将至,许多人趁着这难得的假日回家乡扫墓踏青,也多陪陪家人,弥补春节没有陪伴亲人的遗憾。这也被称为“补偿式探亲”。
3月20日,清明假期的火车票开售首日,一些热门方向的车票甚至比过年期间还要抢手,短短几天就售罄。家住招宝山街道的罗女士告诉记者,3月23日,她和丈夫商量后决定清明回长沙老家扫墓,但发现火车票已很难买到:“宁波到长沙坐高铁要6个小时左右,我们想着4月3日白天出发,傍晚到长沙。可是现在好一点的时段已经没票了,只剩下一些特别早出发或者特别晚到达的车次还剩部分座位。”最后,罗女士还是选择乘坐飞机回去。“火车票要四五百元钱;飞机票七百多,往返一起订还会便宜一些。这样算下来比坐火车贵不了多少,也不用在路途中耽误太多的时间。”
除了公共交通外,疫情之下,安全度高、私密性强的自驾行也越来越受欢迎。“再怎么说也还是坐自己家的车更放心一点。”李晓鸥是一名来镇海两年的“新镇海人”,今年过年期间,她的妈妈意外摔跤右手骨折,她却没能赶回老家,一直感到愧疚:“过年本来是要回苏州的,但因为工作上还有些事没处理好,最后就在镇海过的年。妈妈受伤后都是我姐在照顾,我心里实在太过意不去了。所以这次我打算4月2日晚上下了班就出发,自己开车回家,看看我妈,清明节也能去祭扫外公外婆的墓。”记者发现,周边准备回家探亲扫墓的人中,打算自驾的不在少数。
此外,记者了解到,根据《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4月3日零时至4月5日24时为高速免费通行时间。不管是不是免费时段驶上高速,只要在免费时段下高速,都不会收费。但超过免费时段下高速,则会被收取全程费用,不按照分段计费。同时,能享受免费通行政策的只有7座及以下的小型乘用车,具有8到9个座位的大型巴士不在免费范围内。
那份念想一直埋在心底
镇海有常住人口近59万,其中户籍人口27.3万,外来人口31.5万。清明假期仅有3天,一些离家近的新镇海人可以趁着清明回趟家,但对老家比较远的人来说,清明节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只能埋在心底。
退役军人擦拭烈士墓碑。
王项华的老家在安徽,每年他会选择国庆或者春节假期回老家,清明节假期短暂,他就不回老家了。在他看来,最好的怀念并非要走到坟前,而是记在心里。
王项华觉得,很多人长大后离开家乡,去很远的城市工作,为了过上好日子,加过班,熬过夜,拼过命,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奔波在各种社交场合。常年漂泊在外,常常会忘了自己是谁。而现在的各种假期,似乎成了放假游玩的节日,也唯有清明节,让你记起自己的来处,记起自己的祖辈,记起他们曾经也为生活奋斗过、努力过。
小时候王项华不理解这个成语——“叶落归根”,长大后慢慢明白了,人活着不能忘本。而祭祖,是为了告诉祖先我们活得很好。“通过与祖先的连接,让我们记起自己的来处,获得直面生活的勇气,收获丰盈的一生。”王项华表示。
市民在祭扫中。
“清明前后,工作闲暇之余我会下厨做几个小菜,斟上几杯酒,一杯酒朝着老家的方向洒去,然后和孩子聊起已故亲人的往事。”王项华说,清明,就是提醒我不能忘本。
每到清明,王项华经常会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姥爷,每次也会和孩子们讲起曾经和姥爷相处的点点滴滴,想起他走路的背影,想起他紧握的双手,想起他电话那头的唠叨,想起他为我们担心的眼神……现在虽已阴阳两隔,但这份念想一直埋在心底。
2017年的时候,王项华带着孩子一起看了动画片《寻梦环游记》,其中一首插曲“Remember Me”感动了他很久,“如果没有人记得,他在另一个世界也会消失”。记住就是最好的力量。记住了,他们就没有真正离去,只是换了个地方,活在爱他们的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