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62932647/2021-201365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成文日期: | 2021-12-30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区残联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全区残疾人工作总结及计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区残疾人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按照区委、区政府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部署,同步开启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新征程,奋力打造 “重要窗口”特殊风景线,确保我区广大残疾人在现代化道路上“一个不少”,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 100 周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上半年工作成效
(一)加强党史学习切实增强政治引领
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按照统一部署,认真把握“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用好“周二夜学”、三会一课、党史课堂等平台载体,全区各级残联组织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与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史相贯通,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深化拓展三服务、凝心聚力十四五”行动相结合,打造“走转改、三服务”活动2.0版。认真举办建党10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广泛开展“学党史、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教育活动、“唱支红歌给党听”合唱大赛等系列活动。完善党建、业务“双挂图”作战,为残疾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组织区残疾人艺术团参加省残联第二届残疾人文艺汇演、参加镇海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比赛获得银奖,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住第31次全国助残日、第5个全国残疾预防日等重要节点,举办10余次系列活动,生动鲜明地宣传在党的领导下我区残疾人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二)发挥先行优势切实深化数字化改革
2月份建立“数字残联”改革领导小组和“挂图作战”工作机制,层层分解工作任务,明确“数字残联”建设目标,制订工作指标,设置工作态势,从总体任务到分项任务,建设内容到建设成效,措施举措到工作机制,以及进度节点都挂图明确,推进每项任务逐级落实,全面推进助残服务“全周期服务”迭代升级、延伸扩面。4月份成功申报省残联数字化改革“揭榜挂帅”项目“残疾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事项。5月份受领了省残联指定“残疾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事项中的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的“浙里无碍”多跨应用场景建设项目,确保年底全面完成省残联赋予的数字化改革“揭榜挂帅”任务。截至目前,自建系统“互联网+助残”服务智能体已有10余个助残服务项目实现网上办理开发数据共享接口,与省“数字残联”的“政务服务2.0”实现涉残数据交互共享。建立动态管理扶残助残政策库,建设涉残数据驾驶舱,全面实现涉残数据纵横交互,力争实现残疾人服务“一件事”的“一数一源”、“一人一案”、“一证通办”、“一网通行”的精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助残服务目标。5月25日,区委林雅莲书记在区残联现场调研后,高度肯定前期各项工作。
(三)深化创建成果持续建设无障碍环境
在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区”的基础上,继续落实《镇海区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对已完成无障碍设施改造的点位设施,区残联指导业主单位加强养护管理,涉及无障碍改造的图纸设计 、施工情况、特殊管理等多个环节,实时掌握和跟踪解决无障碍管理使用出现问题10余次。对2021年7个小区的无障碍改造任务,加强统筹推进、完善施工设计、严把改造质量。截至目前,7个待改造小区已全部完成施工设计图纸出样,部分项目进入工程招投标环节。
(四)切实有效做好残疾人群体疫情防控
积极发挥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和专门协会作用,通过电话、短信询访和就近走访等形式开展“两问两送”(问健康、送关爱、问需求、送服务)等600余次,组织残疾人专职委员就近做好残疾人疫苗接种帮扶工作,及时了解重点类型残疾人生活状况。充分运用浙政钉、微信群、镇海残联微信服务号等途径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疫情防控情况通报、残疾人生活保障及防疫知识宣传电话询访等机制,同时建立动态掌握康复服务、残疾人之家、集中托养、日间照料等助残服务机构疫情防控管理机制。
(五)落实推进两项省政府民生实事工程
制定实施方案推进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成立规范化提升专班,指导市康宁医院对照孤独症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评估标准,在基础建设、专业设备、内部环境等十方面完善提升,高质量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按照《浙江省残疾人之家星级评定办法(试行)》文件精神,在原有5家托养机构的基础上主动作为,扎实工作,改革创新,持续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残疾人之家规范化建设”,确定高品质赋能提升1个、新建“残疾人之家”1个。
(六)深入实施残疾人生活品质保障行动
截至6月,我区残疾人医疗保险参保缴费补贴率、养老保险缴费补贴率、精准康复和辅具适配率、目标人群就业率、托养服务率、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等8项排名位居前列。认真落实残疾人救助政策,全区已有3493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1303名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两项补贴”共发放1713.81万元。全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共接受康复服务929人,已结算康复资金90余万元。春节慰问贫困残疾人家庭108户,六一儿童节,慰问14周岁以下残疾儿童126名,发放慰问金13.32万元。全年完成助听器免费验配46台,安装假肢6条,髋膝关节置换补助6人,0-6周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补助68人,7-17周岁残疾少年康复训练补助35人,全身运动质量评估6人,FM助听套装补助1人,脊髓损伤康复训练2人,重度肢体残疾人辅具租赁28人,辅助器具包括省定轮椅、护理床、盲人智能眼镜等共适配174人,精神残疾人住院补助57人,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858人。落实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积极发动全体残疾人签约,并对残疾儿童、精神残疾人和“三瘫一截”等成年重度残疾人三类对象实现免费签约补助。同时,主动服务创新,4月份开展“心理护航服务项目”,累计进机构团体心理辅导服务4次,驻点服务8次,入户服务38次。为370名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或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的补助136万元;为16名原残疾车主发放生活补助3万元和社会保险补助13万元,对4名残疾人公益性岗位补助资金2万元。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全面深化新发展理念,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扛起“重要窗口”使命担当,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以残疾人民生保障的高质量,残疾人公共服务的高水平,残疾人能力素质的新提升,残疾人平等参与的新气象,残疾人事业治理现代化的新局面,开启残疾人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新征程,确保我区残疾人事业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一)打造镇海特色助残服务数字化改革标杆
切实做好省市残联数字化改革“揭榜挂帅”项目。发挥区残联数字化改革专班协调组织能力,调动职能科室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参与性,认真谋划“浙里无碍”多跨应用场景建设方案,立项评审,申报项目资金,整体把控项目建设时间节点,做好与省残联职能部门业务和技术对接,争取到年底圆满完成省残联赋予的“浙里无碍”多跨应用场景“揭榜挂帅”任务。贯彻省、市数字社会系统建设要求,运用系统思维、突出整体智治、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升残疾人工作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化助残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残疾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一件事”联办机制,更好发挥“数据”跑腿作用。完善“帮办、代办、上门办”服务机制,开展政务服务2.0培训,全面提升数字化能力和服务满意度。探索拓展数字化服务应用场景,动态核实残疾人事项办理数据,增强“两项调查”的数字化支撑。
(二)深化“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区”建设成果
巩固提升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区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创建、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成效,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环境改造,推进传统无障碍环境设施设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系统提升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体系,率先形成具有镇海特色的全链条无障碍环境。
(三)实施残疾人品质生活保障“四大提质行动”
全面提质全覆盖基本保障能力。增强完善现有工疗站服务水平。精准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做到应补尽补、应退则退。落实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险等各项扶持政策,实现目标人群基本全覆盖。推动农村困难残疾人基本住房保障,危房户全面消除,无房户得到全面救助保障,推动困难残疾人住房救助比例达到99%以上。实施残疾学生和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子女补助“助学工程”,实现义务教育年龄段入学率达到100%。全面提质多渠道促进就业能力。通过依法促进按比例就业、党政企事业单位带头安置、稳定集中就业、创造公益性岗位等途径,推动残疾人目标人群就业率达到82%以上。重点协调帮扶家庭困难、低收入、有较强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全面提质精准化康复服务水平。实现精准康复服务率达到80%以上,残疾人基本辅具适配率达到95%以上。以“质量调高、结构调优、服务调精”为目标,提升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规范化工作水平。举办康复协调员年度工作业务培训班。开展好残疾预防、心理护航、精神同伴支持、康复进家庭等特色康复项目。全面提质多形式文体活动水平。承办宁波市残疾人坐式排球赛事。创作残疾人文艺精品节目。持续开展文化助残“五个一工程”、残疾人体育健身季、残疾人文化艺术周等活动,实现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92%以上。
(四)锻造“重要窗口”担当建设残疾人队伍
以学百年党史为精神鼓舞,持续深化残联改革,夯实基层基础、优化组织架构、提升治理能力、增强工作活力。大力弘扬奋斗精神、斗争精神、担当精神,加快锻造与“重要窗口”建设相适应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深化“清廉残联”建设,坚持纪在法前,清除廉政隐患。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完善考核机制,加强业务培训,切实提高残疾人工作者狠抓落实的本领、攻坚克难的本领、创新创优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