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事务局分队驻扎疫情“暴风眼”
图为抗疫队员在转运密接人员。
自12月19日15时起,我区解除除蛟川街道封控区和管控区外的临时封闭管理,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而此时此刻,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临江抗疫小分队”仍奋战在封控区第一线,他们将坚守到最后,朝着全面清零的决定性胜利目标继续前进。
与时间赛跑
为居民安全保驾护航
戴剑彪是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室主任。12月14日,他主动请战,带领小分队成员入驻镇海疫情“暴风眼”——临江小区。刚到驻点,戴剑彪就被分配到街道转运组工作,负责转运密接者。
转运密接人员,是直面新冠肺炎疫情的任务,是在患者和医院间“穿针引线”的工作。每接送一次密接者,便经历一次危险。密接人员陆陆续续走出,戴剑彪不仅要做好转运记录,还要时刻做好人员心理疏导。每天平均要负责15趟出车,工作量之大,使他只记得几点上班,却不知道几点能下班。“忙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每天脱下防护服,里面的衣服早已湿透,手套能拧出汗水来。”戴剑彪说。
戴剑彪最挂念的是家里的两个孩子,一有空就会和他们视频,“我会拍一些照片,发给孩子看,告诉他们爸爸虽不是医生,但是也在为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好“摆渡人”
书写守望相助动人画卷
章小军是一名退役军人,身上有着勇往直前、敢打硬战的军人本色。进入驻点以来,为保障居民生活“不停摆”,他和下沉的党员干部一起,当起了居民生活物资的“摆渡人”,竭力打通居民生活物资保障的“最后一米”。
章小军每天负责3幢楼70余户居民生活保障物资的配送,主要是菜品、牛奶、水果、中药,每天4点半起床,5点集合,开始一天“快递小哥”的生活。
细雨中,中药纸箱被淋湿了,搬起来容易破损,他干脆把中药抱在怀里;电动车没电了,他就手拿肩扛,鞋子进了水,头发淋湿了,他都没察觉;自己的任务完成了,还帮助队员一起配送。他每天平均跑8幢楼,为百余户居民送去近500份物资。从凌晨到半夜,哪里有重活,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我们要隔离多久?”“这个药每天都会送吧……”每天面对居民不停歇的问题,章小军挨个解释。临江小区老年人多,独居老人也多,章小军便发挥平日工作中积累的扶老经验,对老人们耐心安抚。
95后新担当
抗疫一线显青春力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守好小区是底线,是对前线最好的支援。史哲京,这位入职不久的95后新“战士”,迎难而上,在逆行中坚守岗位,为小区居民筑起坚固的防疫城墙。
史哲京的主要任务是小区巡逻、扫楼排查,每天天蒙蒙亮,他便出门开始一天的工作。他带着小喇叭,巡逻在小区的各个角落,时刻提醒着居民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居民居家时间长了,会有想出来抽烟、遛狗、转悠的,史哲京为此走遍小区的每一个角落,密切关注居民的每一个动态,排查每一处隐患,劝回每一个想出来“放风”的人员,“生活上如果有困难,可以拨打社区电话及时告诉我们,我们上门解决,你们安心居家!”连日来,他日行30000余步,扫楼70余栋走访2000余户。
“2003年非典时,我们还是孩子。如今,我们年轻人责无旁贷,保护大家!” 史哲京说。
没有硝烟的战场,退役军人事务局“临江抗疫小分队”背起行囊,就算再大的风霜,也挡不住逆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