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菊花香 一秋一韵味——镇海金秋菊展背后的故事
市民在植物园赏菊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
一年一会的金秋菊展将接近尾声。一个月的时间里你看够了争奇斗艳、飞云流瀑的菊花胜景吗?想必意犹未尽吧。从招宝山下到宁波植物园,两地合计6万盆造型各异、品相优良的菊花争奇斗艳,呈现出了深秋“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盛世景象。
你能想到吗?镇海金秋菊展,已经走过了整整42年,举办了34届。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菊花从藩篱来到街头 搭建经济唱戏的舞台
每到金秋时节,娇黄、素白、浅紫的各色菊花,点缀在马路边、广场里、江堤上、花坛中。赏菊人摩肩接踵,人看菊,人看人,好不热闹。这是镇海金秋菊展盛景时的画面。
宁波植物园菊展
一度,到镇海赏菊,是全城佳话。
镇海最早的菊展始于1964年,上千盆妍丽菊花摆在镇海人民公园(即现在的文化广场)内。1979年,镇海正式举办首届金秋菊展,后10年间,合计举办5届。菊花数量逐年递增,从几千盆到上万余盆,观赏人数也逐年增加。
1990年,镇海迎接全国卫生城市大检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宋一平率队前来。他发现,镇海绿化好,环境幽静宜人。当时镇海把发展方向定为港口型工业、城郊型农业、花园型城区三个目标。尤其在“花园型城区”建设中,提出“东美招宝山,南绿沿江岸,西拓西门口,北建寿昌园”。绿化一节中,则要达到“春季抓绿化,秋季抓菊展”。
全国卫生城市大检查后,分管城市建设的时任副区长吴再鸣提议,放在公园展出的菊花直接布置到街头。当年,2万盆菊花摆上城河路、胜利路两侧,设置部分原创景点,展示菊韵、菊艺。阵阵花香中,万人空巷,市民纷纷走上街头赏菊。从此,镇海菊展迎来黄金时期。
第二年,金秋菊展成为经济唱戏的舞台。借菊展联谊,广邀区内外各界人士前来。镇海专门成立金秋赏菊联谊活动小组,分菊花展览、商品展销、商贸洽谈、文化艺术等7个工作小组和办公室,当年培育菊花不少于5万盆,每个景点菊花不少于500盆。
这一年,菊花灿烂绽放,城河路可谓菊街,共展出草花、菊花6万余盆,设景点60余处。镇海炼化也在生活区展出数万盆菊花。参展单位共计45个。
最是一年秋好处,菊花时节又逢君。经贸菊会盛况空前,20多万名群众访菊、问菊。4000多位境外客人造访,参与商贸洽谈。整个活动期间,镇海城区的商品、物资成交总额达1.9亿元。
也许那一年看过菊展的镇海人还记得,当年菊展中还别具一格地推出一个用菊花装饰而成的九龙壁景点。这一景点还被宁波电视台新闻节目采纳为背景画面。
忆那年菊展盛况 众人拾柴火焰高
菊展虽然好看,经费也不菲。将一笔资金运用到一次活动中,百姓是否满意,政府如何把关?对此,区政府对菊展进行全程监督,要求“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将菊花从田间地头送上街头,从一个公园、几条街路,进而覆盖全区各个镇(街道)。
“镇海菊展最初由政府部门独家出资操办,后来慢慢转换为政府搭台,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展。”区政府办公室原副主任陈伟高说。多年来,企事业单位为回报社会,出资参加金秋菊展。以镇海炼化为例,该单位既是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又热衷参与举办菊展。2001年经区菊展办协调,在炼化区与镇海城区各设一个展区,对外统一宣传、展览,去炼化看菊展成为当时的一大乐事。
镇海菊展每届都有一个主题。年年菊展,每个诗情画意的景点背后,为达到“主题突出、各有特色、无重复雷同”的要求,不少人为此贡献智慧。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光影动漫等技术也被陆续应用到景点造型中,使其更富时代感和艺术魅力。
为鼓励多出优秀景点,2001年,镇海推出市民评优活动,不但重奖获得“优秀菊展景点”的参展单位,也奖励参加评选的群众。
为从源头上抓好菊花质量,镇海菊展办一度走进田头抓培育。起初,菊展花卉由园林部门提供,数量、质量单一。随着市场化进程推进,园林事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花木专业户,为市场化培育菊花创造了条件。区菊展办在年初根据菊展规模,和花木专业户签订购花合同,明确数量、质量和供花时间、地点。
为保证菊花质量,园艺技术员前往现场指导、检查。在扦插、上盆、摘心、打蕾等重要种植环节中,天天泡菊田。同时,为鼓励花农积极性,镇海区先后举办种菊比赛,奖励精优好菊和花农。“若要迎来一朝菊花开,起码得辛辛苦苦劳作七八个月。”陈伟高回忆说。
2005年,菊花遭遇“麦莎”“卡努”两次台风的袭击,菊花受淹,部分花农损失较重。为减少花农损失,区菊展办以万寿菊、一串红等草花替代采购合同中的菊花,并给予花农适当补助。当年菊展结束后,旧盆送还花农,减少了种花成本。
10年坚守菊展品牌 做出特色让市民满意
今年10月27日起,走进招宝山街道,可以在甬江隧道口、中医院、聪园路地铁站等城区主要道路节点和公园景区,见到多个立体花坛造型和造型艺菊。一年一度的金秋菊展由此拉开序幕。
“今年招宝山街道合计布置了70多种菊花近3万盆。”招宝山街道四级调研员董万昇介绍说,今年镇海金秋菊展分宁波植物园和招宝山街道两个展区展出,自10月27日起至11月27日,为期一个月。共计投用各式菊花6万多盆,以菊花造景为主,突出菊花栽培和盆景造景技艺,展示菊花文化、盆景艺术。
招宝山街道近10年来的菊展之路走得并不轻松。镇海菊展犹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是镇海人的新传统。“随着镇海人口分布变化等新情况出现,自10多年前,镇海菊展已渐渐式微,基本由招宝山街道承办。”董万昇说,守护菊展品牌,重责在肩。每年菊展不能断、不能少,更不能令见识过往届菊展风采的老百姓不满意。
目前,该街道每年采取政府补贴、街道出资的合办模式,开展该项活动。提前一年做好策划,布景时则根据中心工作,如和谐社区、居住环境、平安建设、党建引领等进行展陈和主题深化。同时,结合街道特色,开展老底子民俗展览、传统文化表演、历届菊展老照片展览等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做好以菊为媒、搭台唱戏的好文章。
该街道举办菊展的一大亮点是,坚持让辖区内的老年人优先赏景,且学校、医院等场所必摆放。如今年在镇海新三宝服务社、金生怡养院、中医院等各处均布置了一两千盆精选花色与品种。“深秋初冬,菊香阵阵飘来,告诉老人们,记得赏景、保重身体。”董万昇说,这份细致用心,得到了老人们的一致赞赏。
5年布展3年培育 实现展菊自产自足
“李师傅,近千品种3万盆花全部安放好了。”宁波植物园园艺科职工李运洪回忆起10月中旬的布展情景时,黑红的脸上带出了掩盖不住的笑意。
今年菊展,宁波植物园内的所有精品菊均由该园苗圃基地成功培植,也意味着包括李运洪在内的园艺师、园艺工人交出了一份长达一年准备的满意答卷:除帅旗、绿牡丹、十丈珠帘、墨荷、绿衣红裳五大传统珍品外,还有市面上少见的兼云香菊的芽变品种。各种中外精品菊花经过一年的精心培育以及绑花、抹芽等一道道工序,精彩亮相。
园艺科职工每天像将军巡视,在园内轮值上岗,巡视、摘叶、修剪、矫正位置、查看菊花的花姿现貌等,维持景点最佳观感。园艺科科长吴亚玲介绍说,宁波植物园自2016年9月28日开园时,即参与当年的菊展。每年有12大类别菊花参展,且根据当年的展陈内容调整菊花盆数,如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等,展陈规模较大,其他年份参展盆数为每年2万盆左右。
市民在文化广场借菊唱戏
在第一年展陈后,该园即接受了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慢慢减少菊花外购,培植本土精品菊花,实现将来展菊自足。
庄市街道老鹰湾附近,有一个50多亩的苗圃培育基地。中国菊花培育大师李海根受邀在此指导该园园艺团队培育菊花,此后年年不落。第二年,他的徒弟李运洪加入团队,留在镇海成为一颗育菊火种。
多年培植经验,令李运洪等深知,镇海并非培菊理想地,高温、台风等气候都是菊花克星。“每年八九月份,菊花长到四分之三,将成气候。台风一来,菊花飘零。”李运洪说,养菊最适宜的温度在28℃左右,而镇海夏季高温超过了33℃,甚至在35℃以上,这样菊花会停止生长,无法在入秋后实现“过一晚大一圈”的理想状态。
但作为园艺人,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破难题”。他和师傅一起,带着园艺师们,一点点解决了镇海气候、温度等对菊花的影响。吴亚玲了解参与了整个过程,也在大棚、烈日下晒得“墨墨黑”。
“菊花嫁接在青蒿的,因此,每一年撤展时,青蒿就要准备起来了。”吴亚玲说,菊展结束时,是下一年菊展工作倒计时开始时。10月定策划,11月准备青蒿。第二年3月做造型菊栽培,10月展览。中间整整7个月,菊花都在苗圃基地精心养护。50来亩的基地,都是叫得出名号的精品菊。当它们摆上精品展台时,园丁们才恍然,一年的时间,悄然在指尖过去了。
“5年布展3年培育,我们摸索走来,实现精品菊自产自培。”该园相关负责人说,以往老百姓讲,“菊花再好,你们也是买来的”。如今我们可以自豪地告诉大伙儿,“这句话已经被破掉了”。再好的菊花,我们也能慢慢种出来了。
历年菊展景点之一
一年一期菊展会,一花一景皆心血。
站在养花人的角度,菊展是将一年的努力化为一个月的胜景。
从菊展本身的品牌效益来说,它是维系百姓情感、体现镇海风貌的金字品牌。放眼全国,镇海并非菊花最佳栽培地,我们却坚持42年,开办菊展、创建品牌、守护招牌,且与时俱进破解培菊难题,把菊展品牌做出亮点、做出特色,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平到奇、从精到优的路子。
了解了这些过程,再到招宝山街道、宁波植物园两地欣赏菊花丰姿时,你是否会带上不一样的情感和体验?你对金秋菊展有些什么样的记忆,它是否带着温馨和甜蜜,静静躺在抽屉里的老相册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