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大力推进新时代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
字号:

如何发挥四明大地“红色根脉”宝贵资源,深化新时代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近日,全市思政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在镇海中学召开,座谈交流各校工作经验,展示“红色根脉”优秀读本,参观镇海中学红色教育资源,观摩现场教学,并就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守牢学校意识形态主阵地作出部署。

镇海区是浙江省四个国家级革命老区、一类县(市)区之一,有70余处市以上文物建筑、270余名革命烈士。近年来,我区以区域深厚的红色历史底蕴和红色遗迹资源为基础,大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入开展“英烈伴读”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扎扎实实做到学生心坎上,使红色资源真正“活”起来、红色基因代代传下去。

红色引入“讲台”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启发激励我们,锚定人生方向,持之以恒为之付出,才能实现生命价值和意义。”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上,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发表了题为《热爱,是一种信仰》的国旗下讲话,在学生心中埋下奋发图强的种子。这样的价值教育,也贯穿于学校教学的每一课。学校把每学期第一周定为“红色文化”宣讲周,每月由党员教师站在红色长廊下宣讲红色故事,还邀请老革命、老红军、时代先锋人物进校开设专题讲座。校党委于1993年成立业余党校,已有3000余名学生从党校顺利毕业。

近年来,我区实施三大课程课堂系列,推进思政金课、红色三课、德育小课建设。每年开展思政金课评选, 要求每个学校上好开学第一课、思政每一节课和毕业最后一课,每天灵活安排10至30分钟开设德育小课。“英烈伴读”全方位融入课堂全过程,三尺讲台成为最美的红色风景。

红色融入“舞台”

此外,英烈事迹还被融入“舞台”,让“伴读”绘声又绘色。依托红色资源,我区开展了一系列文艺汇演活动,学生们以红色故事为背景自编自导自演了舞台剧《党的女儿朱枫》、话剧《衣冠冢里的党章》等文艺作品,在舞台上生动演绎英烈血与火的生命历程。

今年,镇海中学举办了党史学习“打卡”游园会,立人中学利用廉政文化等校园资源,建设起了校园故事化场景。这些校园活动皆结合红色资源,设计搭建“重走党史”大舞台,让学生们在实景体验中切身感受英烈精神。

同时,我区还广泛开展“党旗下的青春”等教育实践活动,带动项目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延长了红色传播链。

红色嵌入“平台”

在镇海中学的校园内,一条近百米长的红色长廊,凝聚了10位爱国奉献、无私无畏的英雄浮雕形象,让参观者无不心潮澎湃,肃然起敬。“我们把学校里的红色基因集中在红廊里,把它作为一个党建基地。无论是前来参观的客人,还是本校的师生,都可以在红廊里感受红色文化。”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表示。

英烈事迹嵌入了红色“平台”阵地,让“伴读”常读又常新。在镇海校园里,学生处处遇见红色风景,时时受到感染熏陶。

“通过师资队伍培训、红色课程教材编排、红色校舍陈列、红色舞台搭建、红色宣讲开展等一系列活动,思政课程‘有体系’、 思政讲授‘有趣味’、思政文化‘有故事’、思政活动‘有品质’,实现了线上与线下、教师与学生、现实与精神多层面、全方位的传播合力。”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