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11”将至 市民谨防消费陷阱

发布日期:2021-10-27 08:55 来源:今日镇海
字号:
分享:

随着“双11”的来临,五花八门的商品预售信息已纷纷呈现,各大电商促销活动、直播带货等令许多消费者眼花缭乱。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商家设置的消费陷阱也穿插其中,消费者若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

和往年一样,今年“双11”仍以预售为主,消费者对于心仪的商品需要先付定金,在11月1日支付尾款后,才算交易完成。

“我囤了一年的货,大多数是一些护肤品,像面膜、面霜、精华之类的,比平时划算很多。”市民卢小姐说,她在“双11”下了9单定金,自觉还是比较理智的。

在多个网络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费者预付了几件到几十件物品不等的定金,最多的一个甚至有两百多件物品定金。

“如今各大电商平台玩法不断升级,一些商家举办预付定金直减的活动,消费者提前支付定金,如未支付尾款则定金不退。”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一些消费者对此了解不足,因而购物节常常伴随着定金纠纷。

此外,直播带货是如今最火热的购物渠道,然而,在火热的背后,直播购物翻车事件频频发生,货不对板、商品质量难以保障、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商品性能被夸大等问题成为消费者举报投诉的重灾区。

区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应理智甄别,不要冲动消费,购物前查看下店铺的评分和商品的评价,这些能最大程度上避免消费者被坑。

同时,“双11”期间消费者下单前应仔细了解商品的退换货规则,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生鲜易腐、定制等商品以及商家明确规定不能退换货的商品,谨慎下单。

“消费者在网络购物时要尽量选择规则完善的购物平台和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商家。”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遇到商品质量问题时应该保留证据,方便维权,如果是贵重商品从拆开包装到使用最好录入视频,以备维权之用。

如遇到客服推诿不处理的,商家不愿意配合售后的,可向平台举报或者向相关监管部门举报维权。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