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奇才楼文敖:首次参赛即夺冠

发布日期:2021-10-13 08:50 来源:今日镇海
字号:
分享:

楼文敖。

两年前,镇海区作协受镇海政协所嘱,组织部分会员编写镇海“四古”历史文化一书,记录当地的古碶、古塘、古桥、古道。笔者撰写《和尚塘头沙河市》一文时,曾去沙河村采风,从而知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沙河是镇北非常重要的一个集镇,其地势平缓,水网纵横,绵延入海,水陆环境得天独厚,诚如史料所记:“沙河开埠,舟楫穿行,货船密布。两岸杨柳依依,屋舍绵绵,小桥纵横。”历史上沙河出了多位有影响的“宁波帮”人士,如祝忠棠、楼其梁等。走访中,笔者第一次听到了楼文敖这个名字。据说他是一位聋哑人,跑步非常厉害,曾在1948年参加第七届全运会,获得5千米、1万米冠军,更是我国跑进奥运会的第一位聋哑运动员。

楼文敖的故事引起了笔者的好奇,经过一番查考,这位故乡游子的面目逐渐清晰。

楼文敖住过的上海愚园路岐山村。 

清扫马路遇“伯乐”

据1948年5月20日《中国内幕》上刊登的《长跑怪杰楼文敖》一文介绍,楼文敖,浙江镇海人,1919年出生于镇海沙河楼家。家境贫寒。他父亲曾在当地鱼行做伙计,育有四个子女,楼文敖排行老二。日寇侵华、镇海沦陷后,为了生计,楼家举家前往上海,父母以做清洁工为营生,当时住在上海愚园路岐山村。

楼文敖并非天生残疾,他3岁时因患伤寒,一连数日高烧不退,神志不清。一天半夜,他突然怪叫一声,之后便听不清、说不明了。他小时候曾在老家沙河的陈家学堂读过几年书,但该校是新式学堂,以数学类课程为主,楼文敖不感兴趣,上课时经常感到烦躁,一赌气逃出校门,死也不肯再回去。年长后到了上海,由于聋哑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每天就跟着父母一起上街清扫。

其实,楼文敖练习长跑,是有“伯乐”的,他名叫王有富。

1943年前后,总有一群青年健步如飞地穿梭于楼文敖父母所清扫的上海街道、里弄。领头的就是王有富,他在自家门口开了个小杂货店,是个卖针头线脑的小商人。因为喜欢体育,一大早,王有富就召集一群志同道合者一起跑步。在跑步途中,王有富总会看到一对清洁工模样的老夫妻,带着20多岁的儿子一起清扫街道。王有富随后发现,这个20多岁的青年有点古怪,每当看到王有富的长跑队伍经过,总会一言不发地跟着他们跑上一段,而且永远跑在最后一位。

为了解除自己的疑惑,王有富悄悄跟在他后面,结果碰上手拿笤帚的楼父。说明来意后,楼父道明了原委,这个孩子就是他的儿子,叫楼文敖,3岁时因病成了聋哑人,现在只能靠当清洁工为营生。王有富说,“既然他没什么正经工作,就和我们一起练长跑吧,说不定将来能有点出息。”楼父二话没说,便应允了。

伦敦奥运会比赛照。

首次参赛即夺冠

从此,王有富就成了楼文敖的启蒙教练。常热心地带着他到虹口公园田径场一起训练。楼文敖是聋哑人,虽与人交流有诸多不便,但他有一股“憨劲”,吃苦耐劳且有惊人的耐久力。楼文敖练习长跑,不管寒暑从不间断。平时,他双腿上常各绑着一个小沙包,每天清晨便起身到附近的中山公园跑道上练习,若遇大雨就在家里跳跳蹦蹦,一刻不停。

王有富的洞见力随后得到了印证,当时上海市田径运动会在虹口田径场举行。楼文敖第一次参赛便获得1万米比赛冠军。在一跑成名之后,楼文敖就再也不用扫大街了。为了能让他专心比赛,有关部门让他在虹口公园做一名管理员,领着一定的薪水,还管伙食。

楼文敖参加比赛有两条规矩:一是要大奖杯,二是要有“大伙佬”(即大人物)到场。缺少其中一条,他就拒绝参赛。这个“规矩”缘于他参加的一次比赛。那次比赛获奖后,上海市消防大队的大队长亲自为他颁奖。在他看来,能与这样一个大人物握手,是非常体面的事情。

1946年6月,楼文敖以32分56秒4的成绩打破当时1万米全国纪录。在1947年的上海市运动会上,他又以32分38秒的成绩,打破第9届远东运动会上日本运动员创造的32分42秒6的1万米亚洲纪录。随后,他曾创下31分27秒4的个人最好成绩。两项成绩均被列为旧中国的正式田径比赛最高纪录。

1948年5月20日《中国内幕》刊登的《长跑怪杰楼文敖》。

美国比赛引轰动

随着楼文敖的成绩提高,他的名气也渐渐辐射到上海乃至全国,而楼文敖的励志故事也传为佳话。他不断创造万米新纪录,在国外也有很大的影响。1948年3月,他与另一位长跑名将王正林去美国参加波士顿长跑赛。结果,楼文敖夺得冠军,王正林为亚军,楼文敖得到游览美国的奖励。

此后,他与王正林又去美国加州先后参加了1万米、5千米和10英里等比赛。楼文敖不负众望,接连夺魁。相关情况,1948年3月29日至4月16日,当时的《宁波日报》,曾五次予以连续报道——

3月27日,长跑健将楼文敖、王正林在加州圣巴巴拉参加1万米长跑,参赛者共12人,楼文敖以31分57秒的成绩夺冠,亚军为一美国长跑家,竟落后楼文敖达一圈半之多,王正林则紧接第二名之后获季军。

3月29日《宁波日报》以“加州万公尺长跑楼文敖荣获第一”为题加以报道。

4月5日的《宁波日报》提及“楼文敖在美第二赛又获五千公尺冠军”。

4月13日,对楼文敖在美十英里赛跑又获第一予以详细报道:“楼文敖顷以惊人之速度,跑完加州柏克莱青年会举办之十英里赛跑,渠之成绩为五十五分二秒,胜过其他十二位参赛选手。第二名克宁落后约二百五十码。”报道还指出,“长跑名将楼文敖在美国的比赛,美国体育界人士均为之刮目。”“美国田径队总教练克隆威可和长跑权威包佛等人认为,楼文敖最宜于万米,王正林最宜于马拉松。”

楼文敖(中)在美国参赛时与王正林(左)等合影。

全运会连夺两冠

1948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全运会上,楼文敖作为上海体育界的代表人物,被组委会选为开幕式火炬接力手中的最后一棒,在万众瞩目下跑进了主会场。

5月8日下午,全运会中的五千米决赛颇为引人注目。参加比赛共有43名运动员。比赛结果名次为:第一名上海楼文敖,第二名空军于希渭,第三名海军刘景琨,第四名台湾陈万生,第五名河北于盛泉,第六名联勤安本全。1948年5月9日,《申报》报道“五千公尺决赛场面紧张 楼文敖创全国记录”。当日《宁波日报》用“全运第四日五千公尺长跑楼文敖一马当先”为题报道:“今日下午田径中精彩节目,为五千公尺决赛。新近游美归来之吾国长跑怪杰楼文敖,于本届大会中初展身手,以16分08秒成绩打破王正林保持之17分13秒全国记录。当此一结果,由扩音器中宣达全场时,数万观众咸报以热烈掌声。”

1948年5月12日,宁波《时事公报》以“一万公尺决赛 楼文敖又破纪录 成绩三二分四七秒”为题,用较多篇幅报道全运会一万米决赛:“田径最精彩之节目万公尺决赛,于11日下午3时半举行。因有楼文敖参加,轰动不少人士……楼获万米冠军,打破全国34分1秒1之记录……”

当日《申报》报道“八万观众看万米压轴戏 ‘哑将’楼文敖一路领先”,并配发万公尺决赛起点、第一名楼文敖到达终点、楼文敖与第二名刘景琨握手3张照片。

在此次全运会上,楼文敖一人独得5千米(16分08秒)和1万米(32分47秒)两块金牌,媒体称其为:“今日中国田径界最出色的一个人。”

泪洒伦敦奥运会

1948年,中国要选派运动员参加在伦敦举行的第十四届奥运会,楼文敖作为第七届全国运动会5千米、1万米两项纪录创造者自然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但他聋哑人这一身份,差点让他去不了伦敦。

当时,有人认为楼文敖是残疾人,出去参赛会“有损形象”,但更多人认为,楼文敖是国内长跑项目的顶尖运动员,无人可以代替。最终楼文敖得以成行,成为中国跑进奥运会的第一个聋哑运动员,参加了伦敦奥运会1万米以及马拉松的比赛。

楼文敖平时比赛穿胶底运动鞋,但在奥运会前的训练中,教练给他换上了长跑专用的钉鞋。在教练看来,这样会提升比赛成绩。谁料,这一改变给楼文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1万米比赛发令枪响后,楼文敖显得非常兴奋,几圈过后,他始终处于第一集团。在比赛过了半程后,楼文敖突然大叫一声,速度也随之减慢。楼文敖虽然也想再次加速,但脚下的疼痛却使他无法运足气力。原来,新换上的钉鞋出了问题,一颗鞋钉从鞋底顶了出来,不偏不倚地顶在楼文敖脚下的支撑点上。

中国代表团成员开始纳闷,按照楼文敖的体力,不会刚跑到一半就没了力气。台上的队友们大声地为楼文敖呼喊着,代表团指导变得急躁起来,用近于呵斥的声音催促楼文敖快跑,连他们都忘了楼文敖根本听不到他们的呼喊。

比赛结束后,楼文敖在完成全部赛程的17名选手中名列最后。当暴怒的指导冲到楼文敖跟前想问个究竟时,楼文敖一脸无奈地脱下跑鞋,递到指导面前,向里面指了指,又抬起脚让指导看。看到楼文敖脚下已经血迹斑斑,又摸摸鞋底突出的鞋钉,指导懊悔地摇摇头,无奈地拍拍楼文敖的肩膀,向他翘起大拇指。

有了1万米比赛的教训,为了让楼文敖跑好马拉松,全队上下开始为楼文敖寻找合适的跑鞋。但寻遍全队,只找到薄底的跑鞋。战后的伦敦一片萧条,想在当地临时购买已来不及,注定要失败的楼文敖只好穿着不合适的跑鞋加入了比赛队伍。

马拉松比赛的发令枪一响,楼文敖按照代表团指导的意见挤在第一集团。这是楼文敖第一次跑马拉松,初生牛犊的他并不在意周围强手的实力,只管一个劲向前冲。前5千米,楼文敖稳居第二,跑到1万米时,楼文敖位列第三。留在主体育场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听到广播中的报告,兴奋异常,虽然离比赛结束为时尚早,但代表团中几位官员已经开始测算楼文敖的得分。当时,我国代表团的其他项目已失去得分可能,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楼文敖的这场比赛。兴奋中的中国代表团成员不知道,楼文敖此刻已是强弩之末。伦敦高低不平的道路以及脚底磨起的血泡,让这位“哑将”吃够了苦头。楼文敖的脚步由快至慢,眼睁睁地看着其他运动员从自己身边超过;慢慢地,楼文敖脚步沉重得无法抬起,由跑步变成了慢走,最后,孤零零地站在赛道上,停下了脚步。他的眼中含着泪水。当代表团成员找到楼文敖时,这位哑将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放声痛哭起来。

此届伦敦奥运会,楼文敖最终只获得一枚1万米的纪念章,但他的名字已被永远地记录在奥运史册。

楼文敖全家照。

扑朔迷离的结局

1948年末,楼文敖受香港南华体育会的邀请赴港,之后,又去了美国参加比赛。而媒体记载的有关楼文敖的消息也截止在1949年。

1949年,楼文敖与王正林在一个经纪人的带领下去美国参加比赛。楼文敖和王正林如果获得冠军,就能够赢得在美国巡回和回程的飞机票。结果楼文敖得了第一,但那个经纪人却将游览和回程的机票换成了船票,私自扣下了差价。楼文敖后来知道了此事,在美国就与这个经纪人彻底翻脸。他和王正林坐船到香港后,路费已经不多了。又听说上海正在打仗,于是不敢回来,留在了香港。在王正林的安排下,楼文敖在香港南华体育会管辖的一个游泳馆干起了老本行——清洁工,负责打扫游泳池。

可没多久,王正林就神秘地消失了,只剩下楼文敖孤身一人,并与内地断绝了联系。

楼文敖的结局究竟如何?有传言说楼文敖于上世纪60年代在香港去世,也有传言说他后来把妻子从上海接到香港,并在香港安了家。楼文敖最后的命运究竟如何,成了一个谜。

以镇海沙河村为起点,到伦敦、波士顿、香港……楼文敖默默无语地跑过自己的一生。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