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作者鲁引弓回母校畅谈写作
图为鲁引弓(中)与学弟学妹们互动。
10月9日晚,一场酣畅淋漓的“距离镇海中学最近的写作”互动讲座正在镇海中学第一报告厅举行。“我的写作缺乏想象力怎么办?”“怎么能写出充满浪漫主义的作品呢?”“我该怎么平衡学习和社会实践?”学生们的提问一个接一个,而当晚的主讲人,正是著有“中国教育四重奏”丛书,即《小舍得》《小痛爱》《小欢喜》《小别离》的作家鲁引弓。
“鲁引弓”是鲁强的笔名,他毕业于镇海中学和中山大学,现为浙江省作协副主任、浙江传媒学院教授。镇海中学的86届校友,初中、高中在镇中度过了六年难忘的求学时光。作为学长,鲁引弓和学弟学妹们敞开心扉,畅谈写作,分享“小系列”的创作故事。
“你们知道‘潘帅’老师、‘英子’的原型是谁吗?就是镇海中学的老师和学生。”鲁引弓表示,自己在创作“小系列”作品的时候,曾多次回到镇中采访,大量的素材都来自这里,因此鲁引弓称自己为“离镇海中学的同学们距离最近的作家”。
鲁引弓说,在镇中采访期间,大家愿意向他倾诉、和他聊天,让他感触更深的,是镇中老师的“敏锐”“温暖”。他回忆道,年轻的老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家里也许发生了一些事情;男老师用“奇招”“收服”班里的迟到大王;班主任借用自己生日温暖化解班里学生之间的矛盾……
《小别离》是鲁引弓创作的第一篇小说,那一年他已47岁。大学毕业后,鲁引弓先后在浙江传媒学院、钱江晚报社工作。谈及自己的写作历程,鲁引弓坦言,从小自己并没有“作家梦”,47岁那年去浦东机场送朋友的经历,激发了写小说的欲望。14天时间,鲁引弓写出了《小别离》。在《小别离》走红后,鲁引弓又以教育为题材,相继创作了“中国教育四重奏”,全景式展示了中国教育的各个阶段,引起众多家庭的共鸣。
“我想通过作品传递的,就像镇中老师曾经传递给我的一样,那就是温暖。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对教育理念有一个新的认识,这个认识的核心就是温暖。”鲁引弓表示。
2018年,当《小别离》正在热播时,鲁引弓曾回过母校,做客镇中人文科技大讲堂暨业余党校梓荫学堂,与学弟学妹聊起镇中采访及由此创作小说的故事。今年5月,鲁引弓也曾到镇海蛟川双语小学,和200余名家长分享名为“无畏‘舍’‘得’ 捍卫美好童年”的主题思享会。今年正赶上《小舍得》在各大平台播放,“教育焦虑”这个话题再次上了热搜,鲁引弓的分享和讲述也为很多家长解答了疑惑。
据悉,本次活动也是镇海中学2021年“梓荫阅读:一种精神姿态”读书节的启动仪式。“阅读一定是全方位、丰富多彩的,用他人的智慧来修炼自己的内心。一个人不可能过那么多人的生活,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别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生活。”鲁引弓对在场的学弟学妹们说道。鲁引弓还提到,这是他十年内第三次回到母校与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阅读与写作故事,与师生们接触,每次对自己都有触动,也都有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