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西瓜甜是因为打了“甜蜜素”?实验带你揭秘真相
又到了炎炎夏日,俗话说:“春吃芽,夏吃瓜。”在这吃瓜的好时节,网络上却流传着这样的声音——不少商家为了让西瓜变甜,往里面打了“甜蜜素”。这到底是真的吗?为解开市民疑惑,市场监管部门订购了12只还在藤上的生西瓜和10只采摘后上市的熟西瓜作为实验样品,请第三方检测公司进行分组“打针”实验。
首先,检测人员进行了生瓜实验——选取6株还在藤上生长的西瓜共12只,往每株藤上的1只瓜里注射不同量的“甜蜜素”,另1只则让其正常生长。待一至两周后,将12只生西瓜分别采摘下,切开西瓜观察其表面、针眼附近、内部瓜瓤的感官性状并对西瓜进行“甜蜜素”检测。可以看到,之前注射过的西瓜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腐烂迹象,而生长在同一根藤蔓上的对照组西瓜则长势完好。检测人员介绍,注射会在西瓜上留下针孔导致瓜瓤直接与空气接触,从而加速西瓜内部的腐烂。
在上市西瓜实验中,检测人员采摘已上市的10只西瓜,分为5组。将“甜蜜素”加纯净水溶解,每组1只注射一定量的“甜蜜素”,另1只注射等量的水。在操作过程中,溶液不断往外渗出,注射后的针眼较为明显。完成注射后,检测人员为每个西瓜进行编号,按顺序每过24小时切开一组西瓜,观察其表面、针眼附近、内部瓜瓤的感官性状,并进行“甜蜜素”检测。
24小时后,瓜内下方打针处明显颜色变深,水分较多;48小时后,打针处未扩散,瓜瓤开始腐烂;72小时后,打针处明显变质,内部腐败变质明显;96小时后,剖开西瓜,瓜瓤已彻底腐烂发臭。检测结果显示,注射了定量“甜蜜素”后,时间越长腐败越严重,而“甜蜜素”含量由于液体的流失和一些其他因素,越来越低,且没有一定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西瓜通过“打针”注射“甜蜜素”来增甜基本不可行——无论是藤上生瓜还是采摘后上市的西瓜,注射“甜蜜素”一天以后,西瓜表面就会出现变化,剖开以后瓜内针孔附近瓜瓤也会腐败变质,时间越长,变质越严重。从西瓜销售实际和盈利需求来看,瓜农或者西瓜销售者给西瓜注射“甜蜜素”来增甜的违法行为基本不会出现。
结果出来后,相信“吃瓜群众”们能继续安心“吃瓜”了。在此,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也提醒广大市民,虽然西瓜美味解暑,但却属于生冷之品,不宜多吃,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肝功能不全者等。吃时需洗干净瓜和刀,不可食被蚊虫叮爬过的瓜瓤,谨防病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