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958773/2012-180979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成文日期: | 2012-12-31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区司法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年度工作总结
2012年以来,我区"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紧扣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主题,坚持以贯彻落实“首要标准”为主线,以提高“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质量为中心,以严防发生社区“二类”人员脱漏管和再犯罪特别涉嫌严重刑事犯罪案件为重点,根据省、市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在全区范围内部署开展了“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程项目”试点。
一、基本情况
截至11月,全区共有在册社区矫正人员233名,其中被宣告缓刑的166名,被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6名,被裁定假释的48名,被剥夺政治权利的13名。今年以来共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45名,解矫101名。全区有刑释解教人员401人,其中刑满释放人员428人,解除劳教人员8人,落实帮教423人,帮教率为98.8%,落实安置423人,安置率为98.8%,现有过渡性安置基地11个。
二、主要做法
(一)贯彻《中共宁波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定》精神。强化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家庭成员密切配合的特殊人群管理工作体系,三项举措推进特殊人群管理创新工作。一是组织实施“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程项目”试点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定了“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并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加强了对“特殊人群管理服务”试点活动的组织领导,落实监管安全责任,在夯实宣传发动、思想动员、制定方案、健全组织等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全力组织实施好调研、教育、检查、攻坚、创新等第二阶段的各项活动,确保活动时间、人员、步骤、内容、效果“五落实”。二是切实加强特殊人群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试点单位先行一步,研究制定特殊人群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建立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家庭成员密切配合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全区各级组织积极依托村(社区)委员会、综治站、治保会、调委会、妇委会、共青团、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组织资源,充分整合“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基地”、“社区矫正工作站”、“心灵花园工作室”等资源,推进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项目,完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确保完成“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项目”的试点任务。三是深入贯彻执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程项目》。把贯彻落实《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程项目》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和主线,充分认识项目试点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项目的主要内容,认真做好项目的宣传贯彻工作。举办专题培训班,逐级开展培训工作,提高专职队伍的执法能力与水平,确保项目的正确实施。
(二)严密部署,层层落实“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管理服务”专项活动。按照省、市开展“特殊人群管理服务试点”活动的通知要求,局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向分管区领导作了专题汇报,4月初制定了开展“特殊人群管理服务试点”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下发给各成员单位,成立了区 “特殊人群管理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嵇红卫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柯伟同志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各成员单位相关人员组成。按照要求,积极组织开好三个会议:一是开好思想动员会,6月4日下午,我区召开了由全体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会上对 “特殊人群管理服务试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和再动员,分管领导提出了工作要求。二是开好“特殊人群管理服务试点”专项活动形势分析会。4月19日下午,我区召开了区专项活动工作会议,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传达了省、市 “特殊人群管理服务试点”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我区开展 “特殊人群管理服务试点”工作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分析了我区当前特殊人群监管安全形势,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三是开好专题研讨会,组织对“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专项活动”再培训,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各成员单位也都召开了相关的工作会议,确定了各自的试点项目;“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管理服务工作也明确了招宝山街道的“招宝物业”作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基地试点单位。招宝山街道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高度重视并亲自抓。确保对“特殊人群管理服务试点”活动的开展认识到位,工作到位。
(三)贯彻落实“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管理服务专项活动。通过学习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使公、检、法、司等部门更加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并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开展了“三项攻坚”。一是打好管控攻坚战。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社区)社区矫正帮教工作的通知》,积极推进村(社区)帮教工作站建设,狠抓“周巡查、月核对、季排查”制度和“四控”等各项监管措施的落实,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点、责任到人,综合运用法律制度、监管教育、考核奖惩、技术装备、管教设施、社会力量等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和手段,着力构建“管教结合、打防并举;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内紧外松、宽严适度;措施有力、保障到位”的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工作机制,严防社区矫正人员脱漏管和再犯罪,坚决防范和杜绝严重刑事犯罪案件发生。二是打好帮教攻坚战。牢固确立“向教育要安全、向教育要质量”的工作理念,完善“定人包案”制度,落实帮教责任;深入开展“一对一”、“多对一”帮教攻坚活动,培养一批教育矫正能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提升个案矫正质量;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心理疾病治疗等工作,提升教育矫正实效;充分运用再犯罪风险评估、风险测试等技术手段,从源头上落实帮教方案和措施,提升教育矫正针对性;深化“社区矫正阳光志愿者行动”,不断丰富帮教形式和内容,提升社会帮教质量;扎实推进各类社区矫正基地建设,把思想教育与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有机结合起来,为社区矫正人员顺利融入社会创造条件、提供帮助。三是打好信息攻坚战。继续深入实施社区矫正“信息工程”,认真研究加强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意见和措施;坚持以信息化促进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完善基础管理,落实管理责任,确保网络安全,提升信息化建设质量;认真总结重点人员动态监管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信息监管平台,拓展服务功能和应用领域,落实管理考核力量,实时做好跟踪考察、警示告知、短信提醒、网络帮教等工作,努力将监管防范与日常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信息技术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四)安置帮教工作扎实开展。一是做好衔接和信息处理。在接收到监狱、劳教所、看守所寄回的刑释解教人员信息资料后,第一时间分类、登记造册,及时把信息资料传递到司法所。各司法所认真做好衔接、建档、评估和开展安置帮教等工作,尽量防止脱管、失控现象发生。及时对各监狱从“刑释核查系统”中发来的新收监罪犯信息进行协查,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今年共完成了47名罪犯的信息核查反馈工作。二是安置帮教多策并举。按照“就地消化、妥善安置、保障生活"的原则,我局积极与相关部门衔接配合,切实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半年来共衔接47人,落实责任田28人,提供就业服务17人次,社会救济45人次。三是推进分类管理工作。我们在做好“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的基础上,加强与监狱、劳教所衔接,对罪犯进行身份核对和情况了解,针对每名刑释解教人员的犯罪类型、年龄、性别、服刑期间表现情况、家庭生活状况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帮教等级,落实相应帮教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做到一人一档,档案齐全规范化。四是积极开展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根据上级《关于深入推进“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的工作意见》,要求各地做好排摸、核对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基础信息,尽力做好解决就学、稳定家庭婚姻、动员家庭成员探视等工作,使服刑在教人员能安心接受改造。如今年上半年,配合团区委进一步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防护林”工程,突出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多元化管理创新工作模式,把“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推上新的高度。新城区管理委员会、化工区管理委员会、九龙湖旅游管理委员会、骆驼工业园区、后海塘管理委员会、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区等等,这些新出现的建制单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给镇海带来经济活力,同时也给社会管理带来难度。于是多元化的延伸管理模式,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建站、设点、进企业,把我区“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管理工作推上了新的高度,使全区“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管理工作全覆盖,无死角。比如:招宝物业“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基地自成立以来,招宝山司法所加强对后海塘区域的管理,将无法落实社区矫正监管人员集中到招宝物业统一管理和安置,并建立安置帮教工作联络点,选派联络员到现场办公指导基地开展工作,招宝物业有限公司在做大做强同时,不忘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热心公益事业,为政府分忧,回报社会。公司领导重视安置帮教工作,成立了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把安置帮教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深入开展“多帮一”活动,定期找“二类”人员谈心。并提出只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规定,都接收并合理安排劳动岗位。到目前为止在企业工作的刑释解教人员有39人,社区矫正人员有5人,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三、下一步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的几点设想
紧紧围绕“首要标准”,深入学习贯彻好《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中央关于安置帮教5号文件,巩固提高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一是加强社区矫正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重点严抓防脱漏管和再犯罪工作,认真做好工作督查整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二是确保圆满完成十八大、国庆、元旦等重要时段“两类人员”管控工作。 三是继续做好创新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履行好牵头单位职责。四是进一步开展《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加强基层工作站建设,配强“三支队伍”力量,做好培训、指导,提高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五是做好“两类人员”的人性化帮教。帮助解决“两类人员”实际生活困难。六是继续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新闻媒体、业务信息等载体,及时宣传报道我镇社区矫正工作经验、典型事例,反映工作动态和问题。
宁波市镇海区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二O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