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索  引  号: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成文日期:

文件编号:

主题分类:

关于调整镇海区扶残助残有关政策的通知

浏览量:

各镇(街道)残联、财政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残联群团组织改革,加大扶残助残力度,优化和规范助残服务,决定对区财政局、区残联联合印发的《关于调整镇海区扶残助残部分政策的通知》(镇残〔2016〕32号)进行调整和完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

1、对本区户籍的劳动年龄段、低收入残疾人的从事个体经营、种养殖达到一定规模,正常经营一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创业补助。(低收入指本人收入或家庭收入在低保标准150%以下人员;申请需提供营业执照或租赁合同等有关证明并经村(社区)现场核实;一个残疾人仅能享受一次,已享受过区残联相关创业补贴的不能重复申请)。

2、对本区户籍的全日制残疾大学生(本专科生、研究生)在毕业6年内,从事个体经营(经营电商、文化创意产业工作室等)、创办企业(家庭农场等)正常经营一年以上的,分别给予5000元、10000元的创业补贴,补贴时限累计不超过3年。(申请需提供营业执照或有关证明并经村(社区)和残联现场核实;一个残疾人仅能享受一次,已享受过区残联相关创业补贴的不能重复申请;在其他单位已就业的不能申请)。

3、对招收残疾人到绿化、保洁、物业管理等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纳入人力社保局公益性岗位的除外),给予用人单位每人每年8400元的用工补助。

二、加大兜底保障力度

1、对自行缴纳养老保险(享受政府有关部门养老保险补助的除外)的残疾人,凭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低标准养老保险)的清单(按每年缴费基数下限计算)给予每月60%的参保补助。轻度残疾人(三级、四级)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每年每人参保自费额补助100元,不到100元的按实际自费额补助。

2、缴纳一次性社会养老保险(保障)的残疾人(参加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的除外)可享受一次性补助政策,补助金额为个人自负实际缴费额的25%,最高金额不超过1万元。

3、因疾病或其它突发性事件而造成残疾人生活困难的,根据其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临时困难救助,最高额度不超过3000元,具体规定根据《镇海区残疾人临时困难救助实施细则》执行。

4、每年对部分生活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并发放一定的慰问救助金。每年“六一”期间,安排一定资金对全区残疾儿童进行慰问。

5、为全区残疾人提供意外、医疗综合保险,由区残联集中采购,保费由区财政全额补助。残疾人遇到意外伤害或患重大疾病住院可向投保的保险公司申请补偿。

三、加大助学和技能培训力度

1、加大助学力度,对残疾学生和享受困难生活补贴的残疾人的子女,每学年分别给予学前教育2000元、小学600元、初中1000元、高中(或相当于高中)2000元、全日制大专5000元、全日制本科和全日制研究生6000元的助学补助;对其他残疾人的子女,按上述标准减半予以补助。

入学前是本区户籍的残疾人,在中国境内各高校就读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大学生及研究生,根据甬残联【2015】6号文件精神,对学费和住宿费予以补助。入学后,户籍迁出区外的不予享受(不包含户籍迁移到所就读的高校)。

对残疾学生和享受困难生活补贴的残疾人的子女当年考入全日制大专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2000元。

对参加电大、函授、职大等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等教育的残疾人,可凭毕业证书和有效学费收据给予全额学费补助。

2、加大技能培训补助力度。市内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组织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残疾人参加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可给予分级培训补助。培训课时在20天以上的,给予参加培训的残疾人每天生活补贴费30元。

残疾人自行到市内有关专业机构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且不能享受其他补助政策的,其培训费用可凭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有效培训收据给予培训补助,最高不超过2000元;经区残联审批同意,残疾人到市外专业机构参加劳动技能培训且不能享受其他补助政策的,其培训费用凭行业主管部门核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有效培训收据给予培训补助,最高不超过3000元。

四、加大就业安置补助力度

1、鼓励企业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对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每多安置1人,每年按不低于我区4个月最低工资的标准予以奖励。

2、推进残疾人电子商务就业,对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电子商务企业,每安置1人,每年按不低于我区4个月最低工资标准予以奖励。对辐射、带动残疾人从事电商就业创业的电子商务企业,可按照扶贫基地的有关政策给予资金补助。

五、全面实施“精准康复服务”

1、对有适应指征并有康复需求的持证残疾人,实施“助明、助听、助行、助医”等康复服务,即为符合条件的视力残疾人实施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和视功能训练、为符合条件的听力残疾人验配助听器、为符合条件的上下肢缺失者安装假肢、为符合条件的精神残疾人实施服药和住院补助。

2、为符合条件的年龄未满18周岁的残疾儿童和少年实施定点机构康复训练补助;为有适应指征、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给予全额或差额补助。年龄未满18周岁的残疾儿童和少年康复服务参照《关于印发宁波市残疾儿童和少年康复服务制度实施细则的通知》(甬残联【2019】41号)执行。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参照《关于印发宁波市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服务管理办法的通知》(甬残联【2019】40号)执行。残疾人其他康复服务参照《关于进一步加强镇海区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的通知》(镇残【2016】33号)执行。

3、对有康复适应指征且有康复需求的三瘫一截和骨关节残损者实施康复进家庭服务,在康复服务方面酌情予以补助。

4、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自缴部分给予全额补助。

5、积极开展社区康复,每年根据康复站的考核情况,下拨运行经费,并对考核优秀的康复站给予一定奖励。

6、下肢功能障碍的残疾人经区残联批准购置交警部门核定的残疾人专用机动轮椅车,按照40%的比例给予补助。

六、加强基层组织和专门协会建设

1、 镇、村(社区)残疾人工作活动经费,按每个残疾人每年11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按6月底实际人数),每年7月底前划给各镇(街道),主要用于残疾人开展文体活动、技能培训、困难慰问、专干考核等,各镇(街道)每年须按不低于区里的补助标准安排残疾人事业发展年度财政预算。

2、 支持协会开展服务和活动,解决专门协会“经费、场地、人员”三落实问题,每个协会每年安排1.5万元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协会开展服务、考察交流、学习培训、走访慰问等。

3、 定期开展“最美残疾人”、“最美助残人”、“最美助残组织”等评选,对获奖者予以表彰和奖励。

七、加大文体人才培养力度

1、完善残疾人文体人才的培养、管理、保障和激励机制,对残疾人文体人才的就学、就业、创业给予优先安排和政策扶持,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残疾人文体人才和教练员给予奖励。根据需要,对参加上级残联集训的运动员、技能竞赛人员等予以适当的慰问。

2、对市级以上残疾人文体示范基地,经考核合格的,每年补助1万元的运行经费。

八、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山海协作)

对结对帮扶地区的残疾人技能培训、康复服务等予以适当支持,走访慰问来我区就业的残疾人,加强双方工作交流。

本政策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具体标准、流程等由区残联负责制订和解释。原有关政策停止执行,如上级有新的政策出台,按新的有关规定执行。、




                                                                                                                        镇海区残疾人联合会

                                                                                                                             镇海区财政局

                                                                                                                           2020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