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为民、民政爱民。
从字面意思上来说,民政二字与社会性、政治性不可分割。所谓安民,方可立政。也因此,镇海区民政部门围绕大局、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创新实干。在东海之滨的小城里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近年来,区民政局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多项工作取得重要突破。全省率先推广的“微民生大服务”工作体系得到了时任省委书记夏宝龙充分肯定。顺利通过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评估验收。在全省率先建立的小区居民自治模式先后得到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昌荣,副省长王文序等领导批示。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民政厅和民政部二级“救急难”试点单位,浙江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18年,获评浙江省人民政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督查激励优秀地区。
镇海区为爱朗读故事爸妈义工团开展活动。
妥帖细致 多项养老服务全市领先
蛟川街道银凤社区活跃着一支老街坊互助队。这些住在贴隔壁的热心阿姨、爷叔们,一面照顾家庭,一面关心身边独居老人、困难老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等。
这是区民政局指导该社区因势利导推行助老服务项目的其中一项。同样以服务为推手,区民政局在辖区营造了具有镇海特色的“9055”养老服务体系。
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9055”养老体系围绕该目标工程进行。即90%的老年人通过社会化服务实行家庭自助养老,5%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行社区帮扶养老,5%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实行照护式养老。针对此目标,该局坚持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以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创新发展思路,强化政策落实,逐步建立“三轮驱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并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
中央厨房惠及老年人。
目前,镇海养老服务体系资金保障范围广、力度大,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贴、高龄津贴等多项标准高于全省。较早实现了百名老人拥有5张床位的目标,并通过实施“公办养老机构改、扩、提”“消防设施整体改造”“公建民营”“医养结合”为主要手段进行软硬件提升,不断优化养老服务质量,承办全市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提升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现场推进会,向全市推广“镇海样板”。
镇海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全市范围率先实现全覆盖,逐步形成“一中心分站点多网点”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在全市率先试点区域性居家养老发展模式,搭建以管理示范、专业服务、培育孵化、辐射整合为主的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枢纽,探索“众筹养老”“全龄共享”等社会参与模式。率先实施居家养老购买服务项目与评估制度挂钩,重点保障困难、高龄和独居等特殊服务对象的家庭照护需求。
全面实施“舌尖养老、爱有味道”助餐服务项目。镇海新三宝服务社“爱心车轮食堂”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其多元化养老、众筹养老模式被人民网、浙江之声等多家媒体报道。创新探索“镇养通”智慧养老服务品牌的打造,实现线上线下的个性化养老服务提供。
镇海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成立三周年庆祝活动。
扶危济困 兜底保障搭建“救急难”
镇海区澥浦镇一村民华某,家庭不幸,政策有情。在镇海实施“救急难”系列政策的帮扶下,解决了“先掏钱、后报销”的实际困难。孩子获救、渡过家庭难关。
近年来,区民政局围绕“兜底保障”目标,坚持“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工作理念,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更在镇海创新开展了宁波市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及民政部“救急难”试点工作,积极探索事前、事中提前介入救助,努力畅通快速、高效救助通道,织密织实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
2014年,镇海率先在全市实现“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新模式全覆盖,破解救助“碎片化”难题。2015年以来,镇海作为省民政厅和民政部二级“救急难”试点单位,完善以临时救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为重点的七大方面工作,建成“救急难”政策体系。同年,我区开通应急救助绿色通道,由政府财政和慈善总会共同出资100万元,设立重特大疾病事前(中)应急救助专项资金。
2017年,全市创新性将医疗支出型困难家庭纳入低保边缘家庭救助范围。一旦认定低保边缘户家庭,可享受春节慰问、有效医疗费70%医疗救助、临时助学、困难老人补贴等专项救助。同时,我区进一步完善广覆盖、网格化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体系,滞留人员总人数连续四年递减。
“近年来,由民政牵头,其他职能部门协作配合,高效、有序的社会大救助格局得到不断地完善,部门救助合理性得到了有效提升。”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向居民赠送花苗。
蛟川街道银凤社区开展老人结对帮扶。
以小见大 微民生服务推进基层治理
“走,我们到架空层去乘风凉、讲大道去。”9月23日傍晚,骆驼街道静远社区华丰星城小区居民陆阿姨、赵女士等结伴而行。
小区交付已经14年。就在1年前,架空层下还是垃圾堆、蚊蝇地,脏得不成样子。小区居民陈浩盛等5人依托物业和小区志愿者,通过自治方式清理杂物,购置休闲桌椅,架空层成了休闲处。这正是区民政局积极推进微民生服务,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缩影。
近年来,该局全力激发居民自治热情,汇集民智促自治,让更多群众主动参与社区自治互助。2017年镇海首届“百姓议员,自我服务”居民提案大赛中,共收到居民提案74件。
区民政局围绕“多元共治”目标,逐步建立了城乡统筹发展和谐社区治理体系。立足问题导向,积极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的社区治理新路,形成了与“网格管理”相融合的居民诉求征集响应机制,以“邻里互助”为核心的居民权利主体行使机制。同时,在全市率先打造全能社工队伍,推动社区工作者向一专多能转型。
成功创建省级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以微民生为抓手,构建“一微带四微”基层治理体系,包括微平台、微组织、微机制、微基金,有效推动社区治理向院落、楼栋、单元、家庭覆盖,先后获得“全国法治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浙江省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先进区”“促进中国社区建设事业重大贡献奖”“全国区街镇社会治理自主创新成果百花奖”等荣誉。
社会组织团队开展文艺表演。
优质优化 社区组织公益发展大步向前
“为爱朗读故事爸妈义工团”是区老约翰绘本馆负责人张圆圆和一群热心父母自发成立的社会组织。2015年,该团队被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挖掘吸纳,并积极参与公益创投。几年来,团队在服务中心指导协助下,深入全区6个镇(街道)开展活动,收获好评。
镇海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于2014年11月28日启用,由区民政局、区文明办、区委两新工委联合筹建。该中心秉承“携手公益力量,助力社会发展”理念,集聚了初创型、示范型、支持型三大类社会组织。该中心引入财务代理、法律咨询等专业机构,全力打造集党建引领、培育孵化、能力建设、项目研发、资源整合、公益实践、成果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组织综合性服务中心。
近年来,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我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开展公益活动800余场,通过举办公益项目设计、项目优化、社会组织筹资、品牌打造、社会组织能力建设高级研修班、社会组织管理人才训练营等各类培训、沙龙、考察等活动,依托微信公众号、公益创投等载体,搭建“供需对接·一站式服务”平台,促成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社区、高校等跨界合作,为136个公益项目立项。
目前,我区万人社会组织数和村(社)社区社会组织数均居全省前列,社会组织三级服务平台运行有效,党建服务、公益服务、志愿服务“三位一体”联动机制基本形成,涌现出一批积极投身镇海社区服务、社会治理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团队。同时,多家来自区外乃至宁波市外的社会组织落户镇海,这一批有能力、有意向的社会组织已经成为镇海社会服务、社会参与及社会发展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