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镇海 / 专题专栏 / 往期专题 / 六争攻坚建港口强区 三年攀高造品质之城 / 热点聚焦
【镇海视界】“物业管家”,让小区更美好
字号:

物业管家为业主送快递。

近年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业主都会发现“管家”一词不断出现在身边,自家的楼道或是电梯间内更是多出了一张“物业管家”的名片。

物业管家,是物业公司为了给业主们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而特别设置的。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管家,他们为自己负责区域内的业提供贴心服务,业主有需求也会第一时间想到寻求他们帮助。“管家”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但“管家”到底在社区服务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又是如何起到作用?

物业举办垃圾分类游园活动。(资料图)

新型物业服务方式

“又是别人家的小区!长沙一小区停水停电,物业人员背80岁老人上22楼。”

“物业管家经常推着行动不便的老人晒太阳、送东西上门,业主将锦旗送上门。”

在一些社交媒体上,总能看到类似这样的报道,其实不用羡慕这些“别人家的小区”,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少“管家”的影子。

“管家”一词起源于法国,只是老派的英国宫廷更加讲究礼仪、细节,将管家的职业理念和职责范围按照宫廷礼仪进行了严格的规范,成为行业标准,英式管家也成为家政服务的经典,私人管家由此而来。如今,“管家”的概念已被延伸应用到物业管理上,为业主提供更加细致、温暖的服务。

物业管家陪业主孩子喂鱼。

从前,物业公司对房屋和业主的了解仅仅浮于表面,二者之间好像始终缺少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大到对小区的房屋使用状况无法明确掌握,小到业主家中是否饲养宠物、家中老人和幼儿是否需要照顾等实际问题无法得知。自从“管家”出现后,刚入住的新业主他们会一家家拜访、聊天,在谈话过程中促进感情交流,担负“互联网大数据”的功能,对业主的基础资料进行收集和维护。

“管家,家里漏水了,能否安排师傅来维修?”前段时间梅雨季节,家住庄市街道的李先生为家中漏水的事情烦恼不已,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在微信群内@管家寻求帮助。李先生告诉记者,业主有任何需求都可以通过微信群、APP或是上门拜访等方式呼唤管家,省事又放心,管家接到问题后会对业主投诉保修的大小事务监督执行、及时反馈。

在管家和业主的“熟人关系”建立之后,为了增加和业主之间的“黏性”,促进邻里关系,管家经常会开展各式各样的社区活动、周边旅游。端午节包粽子、过年举办百人家宴、炎炎夏日为业主送上一杯绿豆汤、举办垃圾分类讲座……

冬日里物业的暖心之举。(资料图)

去年9月,家住万科城的陈女士就是在万科物业协办的一场社区乐跑赛上认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邻舍。“当时我通过物业管家的朋友圈得知乐跑赛的活动,想着平时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刚好也想带孩子来逛一次植物园,活动结束还能看看风景,所以我们一家三口都来了。”陈女士说,原本只想着和孩子增进亲子关系,顺便锻炼身体,没想到在去活动的路上认识了许多兴趣爱好相似的邻居,当下他们就约着一起跑向终点。几个妈妈还新建了个微信群,说好了要一起遛娃、散步。

万科城物业组织的乐跑赛。(资料图)

社区乐跑赛的举办不仅通过健康乐跑促进家庭亲子关系和社区邻里互动,传递健康和快乐,也为慈善公益事业送去源源不断的爱心和温暖。活动结束后,陈女士得知社区将此次活动报名费29940元全部捐赠给宁波市星宝自闭症家庭支援中心,用于为孤独症家庭提供关怀和帮助,她的心一下就热了起来。

总的来看,物业管家就像是我们身边一个无所不能的助手,保洁、维护公共设施、巡逻、帮业主解决难题、架起业主和物业之间的桥梁等等,他们管的是点点滴滴的小事,但是他们的出现也让整个小区变得更加美好。

丁肖遇到小区业主总会亲切地打招呼。

好管家的“蚬木”精神

今年33岁的丁肖是骆城芳洲小区内1-4号楼346户人家的管家,业主们都爱管她叫“蚬(xiǎn)木”。

检查地下车库设备。

丁肖笑着告诉记者,蚬木是公司帮她起的“艺名”,刚开始许多业主甚至都不知道读音,就连她自己都不太了解蚬木是怎样的一种植物。但了解过后得知,蚬木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它的木材坚重,是做砧板的好材料。“我觉得做物业管家,就该有蚬木这种坚韧的精神,所以我特别喜爱这个名字,也特别爱听大家这样叫我。”

遇到灯泡不亮的情况拍照上传系统。

早上8:30,一上班丁肖就顶着夏日骄阳行走在巡查的路上。随手捡起路边的垃圾、查看设备是否损坏、关注顶楼的风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就这样,丁肖整天在室外奔波,皮肤晒黑了不止一个色号。

随手捡起垃圾。

“蚬木,1号11楼空调外机排水管滴水,求帮助!”“蚬木,我要出差几天,可以麻烦你照顾一下家里的宠物吗?”“蚬木,我家狗狗找不到了,江湖救急!”在巡查过程中,丁肖的管家手机一直“叮叮叮”地响个不停,她会一条条查看、回复,帮助业主解决问题。

已有两年工作经验的丁肖和业主之间早已摩擦出暖心的火花。“小丁,实在是谢谢你,感谢你费心啦!”一名80多岁的老奶奶激动地拉着丁肖的手不停感谢。“都这么熟了,奶奶不用这么客气。”丁肖说着,回头看了眼还沉迷于京剧的老爷子,嘴角抿出了一个浅浅的微笑。

丁肖和“京剧迷”老爷爷。

两位老人是去年底搬进小区的业主。在他们入住的第一天,丁肖便来到老人家中拜访,在聊天过程中,她得知老人的大儿子住得比较远,平时很少过来,家中只有行动不便的小儿子同住。之后,丁肖便不时上门探望,看看老人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事情。“我去看望老人的时候,他们正准备在墙上钉钉子挂拖把,被我拦了下来。”丁肖说,“老人们做事偏向传统,也不会网购,于是我就帮他们买了三个吸盘送了过去,这样既不会破坏墙面,也没有安全隐患。”

通过不时上门看望,细心的丁肖注意到一个细节,她发现老爷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京剧迷,家中除了摆放许多京剧的小物件之外,老爷爷没事儿还喜欢唱上两段。无奈刚搬来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他找不到“剧组”和“剧友”,觉得十分遗憾。

丁肖对此上了心,为了让老爷爷了却心愿,她四处打听,在炼油厂附近找到了一群京剧爱好者,然而路途遥远,对老人来说不太方便。后来,丁肖上网找了许多资料,她也从一个以前从来没有关注过京剧的姑娘,到如今对骆驼片区的京剧演出点摸排得一清二楚。几经周折后,丁肖终于在附近找到了京剧爱好者社团,并帮助老爷爷和他们建立了联系。

丁肖说,管家做的都是平凡的小事,不平凡的是将每件平凡的事做好,而她正为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