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在最前沿 镇企打造海外党建“红色样板”
到7月8日,第391天,中交三航宁波分公司的年轻党员许永飞来到马来西亚,已一年多没有回家了。
他的身后,是公司正在马来西亚承建的8个项目,从防波堤、码头建设到铁路、公路、轻轨建设,总价值超40亿元;他的身后,还有一支“红色先锋队”,作为海外核心建设者,和他一样的许多党员将党组织建在一线,倾力服务项目发展,让红色党旗成为“中国制造”的最美标注。
作为助推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中交三航、中交水利水电等驻镇大工程单位将党建与项目连在一起,实现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用行动让党旗飘扬在“一带一路”最前沿。
项目发展到哪里
党组织就建到哪里
在马来西亚民都鲁项目部组建之初,中交三航马来西亚公司党总支书记高雪龙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新项目部年轻人较多,组织团体较为分散,再加上员工主要从当地招募,队伍管理难度大,项目进展十分缓慢。
企业党支部决定,把强有力的党组织建起来,重点对党员和中国员工加强思想教育,定期组织党小组学习,开展支部书记上党课、集中观看主题宣传片等,保证海外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项目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到哪里。”高雪龙说。
党建强,则企业兴。从2014年开始,中交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先后在喀麦隆、巴西、阿根廷建立了三个党支部,实现海外基层党组织全覆盖。
凭借党员队伍的肯干、能干、会干,在与欧洲四大疏浚企业的激烈竞争中,中交水利水电赢得了喀麦隆杜阿拉航道疏浚工程二期施工合同。施工现场,“航浚4012”轮上的党员船员每日通过高频提醒过往船只,详细记录已偏航船舶的位置与偏航原因,主动发挥“安全使者”作用,为工程项目保驾护航。
“走出去”到
“留下来”的镇海样板
“把党支部建在项目上,让我们海外党员找到了家,工作时充满激情。”中交三航的党员王振彬是马来西亚东马地区最大水工项目民都鲁防波堤及码头工程的一员。
他和其他海外党员一起,从“走出去”来到马来西亚,到“留下来”攻克项目难题,为这一工程的顺利建成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目建设期间,海外党员们团结一心,带领技术团队克服施工水域狭小、原有码头仍在运行,施工船舶多、交叉施工干扰大,季风期长,施工有效工期短等难题,提前两个月完成主体施工。
近年来,镇海企业不断探索海外党建新模式,通过引导党员干部转变观念,助推海外业务的稳步高效发展,实现了从“走出去”到“留下来”的党建与发展深度融合。
成功拿下喀麦隆杜阿拉航道疏浚工程项目,对中交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拿到杜阿拉港航道实际水深测图时,该工程项目党支部书记王宁大吃一惊:“设计水深为7米的航道起伏不平,大块区域水深已不足5米,两道浅坎像两条减速带一样横亘在航道中下游。”随后,王宁组织党员骨干进行技术攻关,创新施工工艺,由原来从上游挖改为从进口挖,逐步向内拓展,使船舶实现最大限度的装载。
常年辗转于喀麦隆、科特迪瓦、加纳等工程地,“航浚4012”轮船长牟勤是中交水利水电的海外党员的一个缩影。面对非洲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复杂的治安环境,牟勤总是冲在第一线,曾多次因疟疾被送往医院治疗,却还是在当地坚持了下来。“我是党员,这里需要我,我就要留下来!”牟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