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警惕“狗上火” 这些狂犬病防御知识你要知道

发布日期:2019-06-12 08:25 来源:今日镇海
字号:
分享:

端午一过,夏日的炎热气息也一天高过一天。天气热不仅让人容易情绪急躁,也会让狗、猫等动物“上火”,从而导致咬、抓人事件发生概率急速攀升。

2月内狂苗日均接种量逾20人

6月11日,记者自区疾控中心获悉,进入6月以来,我区各家犬伤门诊接诊量均进入迅速增长阶段;4月至今,辖区内因狗、猫等动物抓咬后接受医疗处置已达1500余人次。

“这差不多意味着,近2个月来,区内平均每天有超过20人接种狂犬疫苗。”区疾控中心主任张海英表示,近年来我区犬伤人数呈现逐渐递增趋势,2017年全区累计7017人被狗(猫)或抓或咬后注射疫苗,2018年增至7857人。

值得警惕的是,还有部分人被狗(猫)抓伤或咬伤后并未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据宁波市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报告的狂犬病确诊病例大部分未经过规范的犬伤暴露处置。

“眼下正值犬类咬伤高发期,建议市民外出务必注意和猫狗保持距离,养犬人士更要抓牢手里的‘遛宠绳’。”张海英说,闷热会让一些原本温顺的家养狗、猫出现烦躁、易怒、攻击性强等异常表现,甚至对主人发起攻击;加上夏季人们普遍衣着单薄,四肢部分裸露在外,由此带来的狂犬病感染风险更是成倍上升。

“肇事者”多为家养犬猫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狗、猫类动物进入了闲暇时间相对充足的家庭,而这些养宠家庭恰恰是犬伤最高发的群体。

“最近一周,差不多每天有六七人会来我们这里的犬伤门诊,一问大都是被家养犬抓咬的,例如给狗狗洗澡、喂食的时候,一不注意就被伤到了。”招宝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祝伟群说,很多犬伤患者都是由于跟家养宠物犬近距离接触时,被情绪反常的“爱宠”意外伤及。

作为最广为人知的百分百病死率的传染病,很多人对狂犬病并不陌生,也有一定防范意识。但需要注意的是,狂犬病目前尚没有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一旦发病,死亡率100%。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显示,家养犬仍是当前主要的狂犬病病毒贮存宿主和人类狂犬病的传染来源。

疫苗、球蛋白≠100%保险

“我觉得大家有必要知道一点:被狗咬伤后打了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也有可能出现免疫失败,所以第一时间的伤口处理至关重要。”区疾控中心疾病防制科负责人闫克栋解释,医学上有一种说法叫做“狂犬病暴露预防失败”,即在疫苗和球蛋白的双重控制下,狂犬病毒依然早一步蔓延至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最终致人死亡。

那么,如果遇到狗类咬伤,第一时间该怎么处理?“要用流动的水(肥皂水或者弱碱性水更好)持续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边冲洗边涂抹皂液;之后再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尽量保持伤口暴露在空气中,让狂犬病毒不利存活。”闫克栋如是说。

不过,最好的预防措施仍在于加强犬类管理。据悉,宁波市公安局已于近日起草《宁波市养犬管理规定(草案送审稿)》上报市政府,市司法局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中;我区也已将犬类管理列入2019年民生实事工程。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