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促升级 镇海建筑业迈出铿锵步伐

发布日期:2019-04-04 13:52 来源:今日镇海
字号:
分享:

信步徜徉在宁波主城区北部中心的道路上,一座座优美的广场,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建筑,无不彰显着镇海建筑业快速发展的铿锵步伐。

3月28日的区建筑领域专项会议上,我区亮出了一份建筑业加速转型发展的成绩单:今年新开工民用建设工程6个,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76.5%,新建民用建设工程绿色建筑比例100%

应势而动

“三服务”集聚发展新动能

“多亏了你们上门帮忙,给我们在项目空气检测、档案归档、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提前介入指导。”4月2日,甲第十七项目负责人握着区住建局工作人员的手,表示感谢。

“我们积极响应省委‘三服务’活动号召,以走访、座谈等形式联合开展入企业服务,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该局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由局领导带队、相关职能科室组成专项服务队,走访了中梁首府、万科蓝色东方、甲第十七、翰林甲第、恒大明苑、东渡玺悦等十多家企业,聆听企业所需所盼,协调解决具体问题。

我区接连出台《关于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

“出台这些帮扶政策,我们希望促进龙头、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形成5—6个以开发建设一体化、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工程总承包为业务主体、技术管理领先的企业。”区住建局负责人说,自今年起,力争全区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争取五年内建筑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

因势而谋

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上月,从中交三航局宁波分公司传来喜讯,该公司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我国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运行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获2018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这是我区建筑业在科技创新上不断探索进取的见证,也是我区建筑业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一个缩影。我区鼓励建筑信息模型(简称BIM)和科技进步得到有效应用,以节能环保为特征的绿色建筑得到有效推广。

装配式建筑以环保、节能、施工速度快著称,是国家大力推广的一种建筑方式。而我区,在装配式建筑探索方面一直走在省、市前面。

比起传统的手工建房,装配式建筑一方面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节省工期;另一方面精度更高、质量更好。

“目前,对于装配式建筑,最急迫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推进。我们将及时探索总结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装配式建筑发展经验,切实发挥示范指引和产业支撑作用。”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我区在建装配式建筑项目26个,建筑面积211万平方米,占全区在建项目建筑面积达43%。

乘势而上

严把安全关规范行业管理

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驱动建筑业健康发展,在安全中施工,在服务中管理,这是我区建筑管理部门和建筑企业的共识。

依靠政府部门的严格管理、高效服务,镇海建筑业深入推进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实行绿色施工,规范建筑渣土处置,将工程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到岗到人,积极创建智慧工地,擦亮了镇海建筑铁军品牌。

我区还健全建筑市场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强化信用评价结果在资质审批、职业资格注册等市场准入退出和招投标活动中的应用,从根本上规范区域建筑市场行为和秩序。

规范的管理逐步释放着发展活力。“前不久,我们集团又有三项工程获得国家大奖。慈溪市客运中心站工程荣获2018—2019年度第一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获2018—2019年度第一批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南昌泉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获2018—2019年度第一批国家优质工程奖。”浙江二建负责人说,至此,该公司已累计荣获鲁班奖14项,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12项,国家优质工程17项,成绩令人振奋。

敢为人先的镇海建筑人,正推动建筑大区向建筑强区挺进,迎接百花齐放的又一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