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飞”入油菜地 无人机助力我区农业植保

发布日期:2019-04-16 13:50 来源:今日镇海
字号:
分享:

图为无人机为油菜花田喷洒农药。

近年来,用无人机提升农业植保效率,早已从“高大上”的演示变为镇海农户触手可及。4月15日上午,在敬德村农场主竺懂的油菜花田上空,伴随着发动机的轻微嗡鸣,一架携带农药的植保无人机缓缓升空,在操作人员的遥控下,开始在低空飞行,并向花田均匀地喷洒农药。

“打农药是很辛苦的活,特别是给油菜花打药,高温和农药刺激很容易使人中暑、中毒。用无人机洒农药省时、省力多了。另外,人工作业容易重复撒药,虽然工人都戴着口罩,但时间长了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区植保首席专家吴水祥告诉记者,我区目前使用的无人机可装载10公斤农药,一次可喷洒10亩左右的小麦地。

“今年我承包了近1000亩油菜花田,较去年翻了一番,压力也更大了。”竺懂说,按对400亩油菜花田进行农药喷洒来计算。以前,按3个人工作业来算,起码需要7至8天;使用无人机后,2台机器一起运作,3人只需2天便可完成整个喷洒任务;其中两名后勤保障人员,一个更换电池,一个负责配送农药,再加上一个无人机操控员。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农作物植保方式,使用无人机防治病虫害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据了解,区农业农村局自2015年开始推广植保无人机防治病虫害作业,95%的农户均通过第三方服务来开展植保无人机防治。

“目前,我是委托专业团队进行喷洒作业。事实上,无人机租赁费用较贵,成本较高。下步,我计划自己购置一台无人机。”竺懂表示,因需相关资格证才可有购买无人机的资格,所以他去年便报班学习有关无人机驾驶的相关知识,目前已顺利“出师”,即将拥有自己的无人机。

“高效率、低残留、较环保是无人机作业的主要特点。”区植保首席专家吴水祥老师介绍,农户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存在乱配、乱用农药的现象,土地污染较严重,使用无人机能杜绝这些危害,不仅节约了农药成本,控制了农药使用量,减少了喷药次数,防治效果也进一步提高,人工防治的防虫率一般为60%,而无人机作业能达到80%的防虫率。

据悉,我区今年计划使用无人机防治油菜花田1500亩次。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