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信访超市”架起群众信访“连心桥”
图为“信访超市”调解现场。
“被单位拖欠3个月工资,怎么办?”“我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无法就近入学,怎么办?”“新房卧室地下全是水,开发商不承认,又该如何解决?”……
我区“信访超市”内人头攒动,群众反映诉求的声音直入耳朵,20余个窗口的工作人员面带微笑为群众解答着各种疑问。“像这样的‘超市’开门后就不会停下。”区信访局办公室主任肖锋说。
信访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经过8年实践,我区在全省率先建成“五位一体”的“信访超市”,为群众提供矛盾调解、法律援助、劳动仲裁、诉讼服务、信访调处多元服务,一站式解决矛盾纠纷。如今群众有问题、有诉求,只要去“信访超市”坐一坐,解难办法总会有。
联合接访疏矛盾
肖锋的桌子上摆有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里有5个人在一栋小楼前合影,小楼牌匾上写有镇海区社会矛盾联合调处中心(以下简称矛调中心)字样。肖锋介绍,矛调中心成立于2011年3月,照片是在成立仪式上拍摄的,这是我区“信访超市”的起点。
“矛调中心成立前,群众出现问题到信访局或有关部门反映时,常会在各个部门间跑来跑去。时间拖久了,问题得不到解决,群众自然会去上级反映。”肖锋说。为畅通和拓宽群众信访渠道和途径,让群众有地方反映问题、有部门落实解决,减少人员越级上访,我区在全省率先成立矛调中心,推动各部门联合接访。
矛调中心成立后,设有信访局接待窗口、法律服务窗口和4个职能部门联合接访窗口,由信访局派驻工作人员负责接访,然后将每个信访件再分发到相关责任部门进行解决。
“依靠联合接访,一些简单问题及时解决了,但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的重大、复杂矛盾时,无法统一协商解决,尤其是涉及到信访工作与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等职能时,更是因相互脱节无法形成化解合力。所以,我区需要建立一整套体系,将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部门全都规划进入,一站即可共同协商解决群众诉求。”肖锋说。
访调对接通民意
为更加适应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要,2015年6月区委区政府按照“一体化、模块化、权威化、社会化”标准改扩建矛调中心,成立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
“中心成立之初,我们增加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窗口,尝试‘访调对接’工作,一些信访矛盾可通过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途径助力解决,形成化解合力。”据肖锋介绍,之后,一些职能部门也逐步进驻中心,形成信访局、人民调解员、相关职能部门三方可共同协商解决的局面。
随着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的发展,2017年该中心逐渐被打造成了涵盖矛盾调解、法律援助、劳动仲裁、信访调处等功能的全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主平台和主窗口。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成立后,可基本上实现群众一站解决问题,这里既可得到律师专业的法律服务,也可得到劳动保障部门的帮助,多渠道疏通矛盾,‘信访超市’初步形成。”肖锋说。
访诉调全面融合
2月中旬,“信访超市”迎来了新成员——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在“信访超市”大厅里,法院立案庭庭长张凯月正在为市民办理立案手续。朱杰是一家装修公司包工头,去年他为一户人家装修完成后,迟迟未拿到工程款。“我在对面咨询律师后,他建议我来诉讼,我到这里就可以直接起诉,真的很方便。”朱杰对记者说。
“访诉调融合使‘信访超市’的功能更加全面,真正成为全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总枢纽。一方面,诉讼中心的整体进驻,解决了诉访分离后群众在普通信访部门和政法机关之间跑来跑去的问题,真正实现了有问题‘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另一方面当群众遇到疑难问题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时,这里便可实现立案与诉讼,比较方便,通过访诉调融合,可以更好发挥法院诉前调解的职能,进一步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效率。”肖锋说。
2018年“信访超市”共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556件,初次信访化解率达96.1%,重复访息访率49.3%;化解信访积案17件,四级积案化解率100%。
从联合接访到访调对接,再到目前的访诉调全面融合,我区“信访超市”真正做到了全覆盖和多元化服务,涵盖了解决矛盾纠纷的所有环节和途径。“大禹治水变堵为疏,信访工作也是如此。只要积极认真对待、化解矛盾,也将呈现良性循环。”肖锋表示,未来“信访超市”会继续打造好“五位一体”新时代镇海信访品牌,坚决打好防范化解信访矛盾主动仗,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