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这些字音被悄悄改了 你读对了吗

发布日期:2019-02-21 08:42 来源:今日镇海
字号:
分享:

2月18日,一篇名为《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朋友圈火了,特别是主持界的朋友纷纷转载。可随后,《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指出,这条推文实际上是条“假新闻”,文章大部分内容来自国家语委在2016年6月6日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稿》中,至今尚未正式发布。但也正因如此,市民才后知后觉,原来曾经熟悉的字词都已悄然改了拼音。字音改了,会对学习、工作等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这些字的拼音真的改了吗?

《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此文一出,一时间引发不少热议,如“说”“骑”等以前常念错的读音现在反而正确了,市民大呼:自己仿佛上了一个“假学”。这些字词的拼音真的被改了吗?

2月19日,记者前往镇海城关新华书店查阅相关工具书, 目前普通话规范读音的依据依旧是《新华字典》第11版和《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记者发现有些字音并没有发生变化。

“说服”的“说”从《现代汉语词典》第1版至第7版,一直注音shuō,读shuì的是“游说”“说客”;“坐骑”的“骑”从 《现代汉语词典》第1版至第5版一直注音qí,从第6版开始才在义项上注明“旧读jì”。至于靡靡之音的“靡”从mǐ变为mí,粳米的“粳”从jīng变为gēng则是出现在2016年发表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只作为建议参考。

另外文章中的字音在字典早有了明确的注释。如确凿(záo)、荨(qián)麻、荨(xún)麻疹、呆(dāi)板,唯(wéi)唯诺诺,箪食(shí)壶浆等。

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几名市民,发现在他们眼中,字词读音的变化并不会对生活产生影响,因此也不会关心。刚在镇海就业的小翟对记者说:“我觉得很多字原来就是这么读的,以前什么读音我也忘了。很多词在日常交流中根本用不上,即使说错了,对方也能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

播音、配音工作者如何应对?

字音的变化对大多市民来说或许没有多大影响,但对播音、配音工作者等却至关重要。

镇海电视台新闻主播李彤在平时工作中经常为了一个字查若干遍字典,他戏称这是“咬文嚼字”。“对于新闻主播来说,读错字可是大忌。”他对记者说,自己一直在关注字音的改变,可有些字音总是来回反复修改,自己也摸不准哪个对哪个错,有的字音以前念惯了,一下子难以适应新的读音,比如“下载”的“载”,从前念作zài,现在念作zǎi;再比如“献血”的“血”念作xuè,口语语境下才念作xiě。

“字音的变化要适应时代,反复的修订也给我们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彤说,一般在播读新闻稿前,自己会圈划重点词句,拿捏不准的词语尽量用自己熟悉的词替代。他还准备了一本小笔记,把平时生疏的字词读音就记在上面,没事就翻翻看,久而久之也能潜移默化。

家住庄市街道的小方从事配音工作,平时主要为游戏、动漫、纪录片等配音。“我其实很注重字音,每次拿到剧本我都得从头到尾梳理一遍,有拿捏不准的读音就查字典。”小方说,但是配音讲究生活化,有些改了的读音念起来就不是那么自然了,怎么念还是要具体语境具体分析。

青少年应接受正确的语言教育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shuāi)。”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骑(qí)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还是你记忆中的古诗吗?在古诗本中,衰读cuī,斜读xiá,骑读jì。记者发现现在新版教科书上的注音是衰(shuāi)、斜(xié)、骑(qí)。古诗词读音改了,不押韵了,镇海语言工作者怎么看?

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普通话测试员刘露艳对此表示不认同。“这些是之前常错读音,现在却成正确的了。字音的变化移风易俗这本无可厚非,但有些字音改了会破坏原意,破坏意境。”刘露艳指出,古诗讲究平仄押韵,虽然教材如此改动,可能是为了小学生方便理解,但这样读起来似乎少了一份古韵美感。

镇海实验小学语文老师陈海英已经有15年教龄了,她告诉记者,近年来确实出现了多个字音出现变化的情况。她强调,对待这些读音不要搞“一刀切”,古音追求古雅,平仄押韵,而对于文学作品来说,从语言教学方面来看应该读“正音”,即国家规定的读音。“两种读音都有其合理性,我们也不应告诉学生,这个读音就对,那个就错。”陈海英说,平时在教学中,这两种读音自己都会教授,学生们也能够理解。

“青少年从小应接触正确的语言教育,根本应在教材上对个别字词,读音反复琢磨,做到精准。”刘露艳说,现在许多商品名、广告语都滥用“斜音成语”,这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好的,很多小孩在生活中接触多了,反倒认为这就是正确的。另外还有姓氏读音,比如“那英”的“那”用作姓氏应该读第一声,而现在大部分人都读第四声。“姓氏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对文化更该严谨。”刘露艳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