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商品≠外国产 盲目崇拜“洋货”的行为不可取

发布日期:2019-10-25 08:48 来源:今日镇海
字号:
分享:

明明买的进口商品却发现made in China?

日前,镇海一名消费者就遇到这样一件烦心事。在购买了一款日本某品牌的商品后,发现该商品的原产地为中国。于是,他认为商家存在虚假宣传,遂投诉至相关部门。

经澥浦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调查,该商品为日本某品牌,且商品外包装上贴有中文标识,符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进口商品应当有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产地以及进口商或者总经销者名称和地址的规定,商家也能提供相应的报关单。

但通过核验报关单,执法人员也发现该商品确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进口商品。“一般来说,大众认为的进口商品,应该产地在国外、由国内经销商粘贴中文标识,然后在国内销售的。”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然而这款商品属于产地在国内,由品牌授权生产,通过保税区“一日游”,由国内经销商粘贴中国标识进行销售的商品。

所谓保税区“一日游”,是出口复进口业务的俗称,由国内卖方把货出口到保税区,再由国内买方报关进口的过程,这些进口商品其实从未出过国门。进口商品≠外国产,尽管盲目崇拜“洋货”不可取,但对一些喜欢购买进口商品的消费者来说,还是需要听听监管部门的说法。

区市场监管部门提醒,首先要看中文标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进口食品的标签上必须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保存期)、成分等有关信息,且食品标签所用文字必须是规范的汉字,使用的计量单位应为法定计量单位。同时注意商品中文标签上标注的“原厂地”是否在国外。

此外,消费者在选择进口产品时,可向经销商查看“进口食品卫生证书”。该证书上注明进口食品包括生产批号在内的详细信息。该证书就像进口食品的“身份证”,只有货证相符,该食品才是真正的“洋货”。

最后,消费者还可根据条形码区别原装进口食品和国内分装进口食品。国内生产的食品,包括国内分装进口食品,条形码均为“69”开头;原装进口食品,则为其他数字开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