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建设更具竞争力的港口强区
作为一座有着古老历史和得天独厚地理位置的浙东小城,如何抓住机遇,在新时期中发展,2017年2月8日,镇海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镇海区区长魏祖民给出了答案:通过五年奋斗,市功能更优、幸福指数更高的新镇海。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城市空间结构更趋合理,形态功能更趋都市化,城市化率超过85%。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养老等走在前列,社会保持安定有序,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建设更具竞争力的港口强区,打造更有幸福感的品质之城!”这是“浙东门户”镇海为自己确立的新坐标。
一座港口的古今传奇
丝绸之路起点港 历尽沧桑再启航
镇海历史悠久。早在史前时代,就有人类生存痕迹;记载表明,唐元和四年(809年),在甬江口建望海镇,为镇海建治之始。自古以来镇海就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口岸之一,素有“浙东门户”之称。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舟山跨海大桥的建成,镇海成为西连宁波、北通上海、东邻舟山的交通节点。
穿越历史 走向港口经济核心圈
仓储、堆场一眼望不到边。每天,雄镇路上,进出物流枢纽港的大货车、槽罐车络绎不绝。区域内的镇海港区,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港之一。
早在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镇海建码头,名“利涉道头”。寓意“顺利平安地渡过大河”。历史上镇海是明州港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码头,为中国早期对外交往的重要港口之一。往来于宋朝和朝鲜半岛、日本之间的使船和商船,大多选择在这里出发。
海外贡舶越洋而来靠泊定海(镇海)招宝山下甬江口,进入明州内港,再由明州沿杭甬运河至杭州,过了杭州,走江淮运河到洪泽湖,经淮南东路的泗州转汴河,船舶可直达京城开封。
时光流转千年,码头繁忙依旧,延续着千年昌盛景象。不同的是,一座现代港航物流之城在甬江北岸悄然崛起。
2007年,海洋经济之风掀开海铁联运鸿篇,宁波(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在当年年底成立,作为列入宁波市“中提升”十大功能区块之一,旨在为全市产业基地提供制造业的产业支撑和服务。
项目选址镇海老城区北侧的后海塘区域,总面积9.5平方公里,其中港区约2.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东起甬江,南至后海塘,西至威海路,北邻东海。南面依托镇海老城区,北部紧邻镇海炼化和宁波化工区等临港工业区。
从无到有 交通末端成重要枢纽
“可以说,我见证了物流枢纽港从无到有的建设,看着它一步步壮大。再夸张一点说,我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这里。”1982年出生的李宏,目前是宁波物产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第一批入驻镇海物流枢纽港的企业负责人,十多年前,他还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2005年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就到了浙江物产物流投资有限公司。2007年,台州作为物产集团区域集成运作第一个试点区域,李宏被外派到台州物流平台工作,两年后,2009年6月8日,镇海区人民政府与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浙江物产物流公司启动宁波物流平台的建设,李宏负责宁波平台的物流服务运作。从此与镇海结下不解之缘。
“那时我们来到这里一看,一片空旷的土地,处处显现着上世纪70年代以来粗放式开发遗留下的痕迹。”年轻的李宏没有气馁,而是敏感地发现蕴含在这片土地中的无限可能:“这是一片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黄金之地,有着港铁路河齐备的综合交通优势,具备一定的临港物流规模,更可依托日渐壮大的产业基础。”
从现在看,李宏当年的判断无疑是正确的:截至目前,浙江物产集团在物流枢纽港已投资成立宁波物产物流有限公司、宁波市浙燃煤炭有限公司、宁波首钢浙金钢材有限公司、宁波浙金嘉贝钢材有限公司,打造了钢材物流基地、钢材交易平台、煤炭贸易物流平台、钢材剪切加工中心等四大平台,其中钢铁商城年交易额已达近百亿,涉及下游供应链近80余家企业,带动了区域钢材贸易的发展。
跻身一流 实现与世界互通互联
“这里有国内少有的深水良港,是开展近海大宗物资中转的理想基地。目前共有大小泊位25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6座,包括五万吨级液体化工专业泊位3座,是目前全国吞吐量最大的单体液化品码头。”物流枢纽港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宇东如数家珍,在他看来,依托海洋经济,实现“江海陆”无缝对接的物流枢纽港正融入“港口经济圈”,与世界互通互联。
从最初的设立到现在不足十年光景,宁波(镇海)物流枢纽港围绕港口发展港口经济,主动融入“港口经济圈”,依托区域港口、交通、产业、区位等优势,积极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贸易港)、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物流港)、金融与信息支撑(智慧港)“三港合一”的现代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在这片总面积仅9.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催生出一个个传奇。2015年,物流枢纽港线上、线下交易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按“亩产”论,跻身国内物流业的一流“高手”。
去年7月,宁波(镇海)物流枢纽港更是成功跻身首批29家“全国物流示范园区”,成为宁波唯一的国家级物流园。
未来新镇海
打造品质之城 让人民更有幸福感
“未来,我们要建设更具竞,主要强调经济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要显著增强;我们要打造更有幸福感的品质之城 ,主要强调的是城市发展水平、人居环境和人的素质要明显改善,要让人民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谈到镇海的未来发展,镇海区委书记林雅莲讲话铿锵有力。
配套逐渐完善 用产业提升品质吸引人才
宁波市镇海枢纽港物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宏笑谈,当时镇海港区处于陆路交通末端,荒芜不说,压根没有人气,连招人都屡屡受挫。
“当时去杭嘉湖地区招商,一听是在镇海那么偏僻的地方,许多企业都拼命摇头,即使我们把政策放得极为优惠,但还是鲜少有人问津。”李宏一次次跑,一次次受挫,后来将招商扩大到了西部,慢慢情况才有了好转。谈到当初的窘境,李宏说没想到短短几年就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求着别人来,现在是别人要求来还供不应求!”
李宏说的供不应求,指的是新建的枢纽港新城中心。
枢纽港新城中心是位于宁波中心城市北部商贸商务中心的金宁大厦,定位为镇海区港口经济驱动基地。按照“走出枢纽港发展枢纽港”的理念,物流枢纽港园区布局新城发展平台,打造现代化高端物流行业总部办公基地,全面提升现代物流产业能级。
项目一期已构建完成建筑面积达2万平米的物流电子商务办公区域,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与商业贸易网络化相融合构建的物流总部基地。园区制定出台完善的扶持政策,重点引进与物流枢纽港发展相关的大宗生产资料贸易商、交易平台运营商以及相关的城市物流企业、城市经济企业等公司入驻。截至目前,金宁大厦需招商的15层办公楼,招商入驻率已达80%。
随着园区各种配套不断完善,公司的经营规模也不断扩大,公司自身累计营收25亿元,累计物流吞吐量400余万吨。
“镇海给了我们机会,我们也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从省城到城镇 城市发展提升的幸福感
其实,对镇海充满信心的又何止处在镇海港区内的企业,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镇海这些年的发展,足以让大家感觉到镇海走向一个现代化城区的进程。
70后蔡浩是土生土长的镇海人,大学毕业后留在了杭州。进省旅游局直属企业,接到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西湖形象小姐的策划案,可谓工作顺遂。可在朋友羡慕中,不到两年,他就辞职回了宁波,进入一家待遇优厚的国企。四年后,他再度辞职,这次他选择回到镇海创业。
在别人看来,从省城杭州到宁波再到镇海,蔡浩的“眼界”越来越低,但对他来说,回到镇海工作生活,却是他最正确的选择之一。“你相信吗?我现在的生活越来越滋润了!”
“经常有宁波的朋友向我打听镇海的房子,为了孩子能到镇海学习,我们镇海的教育质量可是排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前列的!”说起自己的老家,蔡浩总是一脸骄傲。蔡浩说,从前在杭州上班,看朋友买个菜看个医生都要开车坐公交,平时拥挤不说,遇到堵车也只能等着,而在镇海就没有这样的困扰。
“小时候,总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可一圈走来,最怀念的还是这里,何况,在这些年,镇海发展太快,工作生活都特别方便,我又为什么要舍弃故土呢?”蔡浩说,十年前,镇海没有集中商业广场,逢年过节想买好的家电和衣服,是必定要去宁波市区走一趟的。然而这几年,随着城市发展,镇海各种商业广场陆续亮相,街道宽敞明亮,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
“我时常晚饭后在江边散步,有时候会登上招宝山,一眼就能看到东海和甬江入海口,这份惬意,是我们镇海老百姓独有的吧!”
扶持文化项目 人才落户镇海能享受优待
蔡浩说,让他毅然辞掉宁波的工作回到镇海的原因,不仅是镇海的发展让他觉得故土宜居,更重要的是,镇海通过成立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开展黑马大赛等,引进一大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落户,提供一条龙服务,让高层次人才安心创业。
“宁波的工作很好,我也受领导器重,但那时候年少气盛,总觉得如果在单位,可能一辈子就这么默默地度过了,有一点点不甘心。”带着年轻人的闯劲,他回到镇海,开起了一家传媒公司。“我觉得镇海的创业机会多,只要自己肯吃苦,有头脑就一定能成功!事实上,在创业上政府给了我们很大扶持力度,给我们提供商机,还有很多税收优惠和培训机会。我做的是传媒公司,周边那么多高校资源,完全可以互动共享。”
如今,在宁波市镇海区注册一家文化创意企业,区牌企业只需一天,市牌企业只需两天。每年都有6000多名大学生接踵而至。
在老城区注册公司没几年,蔡浩将公司搬到了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一是离高校近,二是中官路创新大街在近两年的发展中,已经成为宁波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的加速引擎,还聚集了洛可可、木马设计、功夫动漫、潘公凯建筑设计工作室等一批国内顶尖文化创意公司。
“前几天,听说镇海老城要打通沿江景观带,还要建造健身步道,打造甬江口最具活力的品质小镇,还会对老城进行历史文化保护,这些都是我们所期待的,镇海越来越发展,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有品质,也更有幸福感!”
活得有品质,过得有幸福感,这不仅仅是蔡浩的想法,更是每个镇海人对未来的期望。
镇海概况
镇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目前发现的“鱼山·乌龟山遗址”,可以上溯到距今6500年左右。
截至2015年底,镇海区域面积24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3.17万人。下辖5个街道、2个镇,分别是蛟川街道、骆驼街道、庄市街道、招宝山街道、贵驷街道、澥浦镇、九龙湖镇;共33个社区、60个村。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镇海已经基本建成了现代化生态型港口强区。2016年,全社会生产总值754亿元,人均GDP达4.76万美元,全省领先,财政总收入达到106亿元,全社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104亿元。作为全市行政区划调整后最小的区,镇海的贡献并不小,以占全市2.3%的土地面积,创造了16%的生产总值和20%的工业增加值。
镇海区2016年经济数据
地区生产总值 754亿元
人均GDP全省领先达 4.76万美元
财政总收入达 106亿元
全社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 2104亿元